法兰克福文化

著名人物

大文豪歌德(Goethe),以及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都出生于此。

法兰克福大学

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又称歌德大学,大学以世界级文豪歌德的名字命名,建于1914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德国最有名望的大学之一。它是靠法兰克福市民的捐赠建立起来的。捐赠是法兰克福的传统,多年来企业、团体和普通市民众多的捐赠活动让这一传统一直保持着生命力。捐赠基金由大学的朋友和支持者共同管理。相比于德国其他历史悠久的名校,建立于1914年的法兰克福大学,于仅百年的发展中迅速繁荣,已有19人获诺贝尔奖(数量全德第5)。作为德国顶尖大学联盟“U15”中的一员,法兰克福大学的排名非常靠前。法兰克福大学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是德国最著名的研究奖Leibniz-Award获得者最多的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的精英集群数量全德第二,马普所在法兰克福大学有三个合作单位。2012年全球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法兰克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世界第十,德国第一。大学现有46,613 名在校学生(2014/15数据),其中国际学生7000余人(占比15%),来自130多个不同国家。根据德国每年的城市潜力排行榜数据显示,近五年中,法兰克福已连续三年问鼎榜首。作为当地科研机构的领导者,该大学将积极投身于莱因-美因地区的发展建设视为己任和挑战。凭借其科技实力和实践经验,这座大学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课题的解决中心。

图书中心

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书柜"--德意志图书馆,德国法令规定1945年以后出版的德语印刷物都有义务提交它保存。大约500个出版公司集中此地

国际图书博览会

第五十五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如期而至,它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出版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33万种新书、艺术品及多媒体产品,一周内有30万人造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书城”。展会期间,法兰克福大型连锁百货商场的橱窗里,清一色摆放的是书展的巨幅广告。早在16世纪,法兰克福就是拉丁文精装书出版商的聚集地,从佛罗伦萨到阿姆斯特丹,各地出版商都汇集于此。二战后,为了振兴德国文化,首届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1949年在保罗教堂举行。半个世纪以来,该图书博览会不仅是法兰克福的节日,也成为全球出版界的盛会。如今形形色色的书展层出不穷,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却依旧名声在外,这与它不断推陈出新不无关系。出版商固然带来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主办方也在展会的形式上下足了功夫。2013年,博览会采取了一系列吸引读者的新措施,包括增设“文学与电影”的主题影展,现场绘制世界上最长的连环画等。从专业论坛到各种研讨会、朗诵会、颁奖仪式、画展、摄影展,到名作家签名、千人迪斯科等,各种活动超过3000场。“我们绝大多数的版权交易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书展应该补充新的内容。”来自比利时的威利·弗里德曼说,这已是他第三十次光顾法兰克福。博览会上像他这样的老面孔很多,所谓众口难调,面对老主顾们越来越挑剔的目光,主办者着实不敢吃老本而止步不前。受政治、经济的影响,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的规模近几年不断缩小,版权贸易量也不如从前。这一切在2013年得到了扭转,展厅里川流不息的人流足以让主办方长舒一口气。中国1957年正式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虽然比不上英美馆那么热闹,设在六号馆内的中国展台倒也别具特色,红红的中国结是最好的招牌。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一些国内知名出版社纷纷亮相,期待着在这个出版业的盛会上有所作为。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部项目经理汉斯说,从1996年以来,他先后5次参加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其间的变化之大令他惊讶。他也坦率地指出,与一些历史悠久的国际图书博览会相比,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置身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那些不远万里赶来的中国出版社的编辑们有些目不暇接。从手掌般大小的迷你书到超大型的巨作,从奇形怪状的卡通书到设计精巧的文化用品……如果说那些琳琅满目的图书让中国的图书编辑们震撼,而图书背后的数字更令人深思。据德国书商协会的信息,德国年图书销售额达到了95亿欧元,全球每10本书中就有一本是德国出版的。除了在本国发行,德国图书还大量进行“文化外销”。2012年,德国图书输出金额高达10亿欧元,共有5000多种德文书被其他国家买下版权,其中中文占的比例最高,达到近400种。而从1992年至2002年11年间,中国引进图书版权超过48500种,输出图书版权为6500种,引进和输出的比例约为7∶1。在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中国展台前,来自德国的苏珊买下了一套英文版的《封神演义》,她和丈夫几年前去过中国,开始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据介绍,有关餐饮、医学保健、传统文化的中文图书比较受外国读者青睐,而其他类别的中国图书则知音难觅。

更多相关

唐朝文化唐朝文化
元朝文化元朝文化
宋朝文化宋朝文化
黄金文化黄金文化
金朝文化金朝文化
丁零人文化丁零人文化
香港文化香港文化
旧金山文化旧金山文化
南朝齐文化南朝齐文化
卢森堡文化卢森堡文化
古巴文化古巴文化
门多萨文化门多萨文化
波兰文化波兰文化
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文化
拉赫蒂文化拉赫蒂文化
索里亚文化索里亚文化
伊拉克文化伊拉克文化
加纳文化加纳文化
多哥文化多哥文化
乍得文化乍得文化
突尼斯文化突尼斯文化
利比里亚共和国文化利比里亚共和国文化
刚果民主共和国文化刚果民主共和国文化
肯尼亚文化肯尼亚文化
喀麦隆文化喀麦隆文化
纳西族文化纳西族文化
斐济文化斐济文化
新西兰文化新西兰文化
汤加文化汤加文化
马耳他文化马耳他文化
毛里求斯文化毛里求斯文化
桑给巴尔文化桑给巴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