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文化

象征

国旗毛里求斯国旗启用于1968年3月12日。国旗长宽之比为3:2。由红、蓝、黄、绿四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构成。红色象征为独立自由而斗争,蓝色表示毛里求斯位于蓝色的南印度洋,黄色象征独立的光芒照耀岛国,绿色表示国家的农业和四季常青。国徽毛里求斯国徽制定于1906年,独立时新政府沿用了原国徽毛里求斯国徽。国徽中心是一枚一分为四的盾牌:左上角绘有一艘航行在印度洋上的金色帆船,显示日益通达繁荣的海上贸易,同时也提醒人民牢记血写的历史——殖民者们正是飘洋过海,乘船而来;三棵棕榈树矗立在右上角的热带土地上,代表国家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五角星和红钥匙形象地解释了盾徽底部饰带上的文字“印度洋上的明星和钥匙”,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盾徽两侧绘有该国主要的农产品甘蔗以及主要动物野鹿和绝迹多年的渡渡鸟,给闪烁的海面添上一抹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国鸟已经灭绝的渡渡鸟。它是一种巨型鸟类,体长100-110厘米,和火鸡的大小差不多。它的外形有点像鸽子,但颈部较短,嘴尖钩曲,尾羽卷曲。身躯臃肿,翅膀退化,善于奔走,不能飞翔。性格温顺而笨拙,栖息于林地中。叫声似“渡渡”。以树木果实为食。营巢于林间草地上。当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初发现毛里求斯时,他们见到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品种雀鸟,并把其命名为渡渡鸟,意即“呆子”。到了1681年,岛上已不见渡渡鸟的踪影,渡渡鸟在被人类首次发现之后不过二百年时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国花红心花。紫葳科常绿半蔓性灌木,斑叶馨葳是馨葳的变种,株高约30-60厘米,枝条伸长呈半蔓性。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革质,叶面有乳白或乳黄色斑纹。春末至秋季开花,花冠钟铃形,五瓣,白至淡粉红色,喉部赤红色。

语言

毛里求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所有政府文件都以英文书写。在学校里,英语和法语都是教学语言。但法语在广播及文字传媒,以至在商业及企业关系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毛里求斯最多人说的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耳语(Mauritian Creole),这语言受法语影响颇深,却在某些地方与法语有明显分别;也包含有英语、旁遮普语等成分。克里奥耳语被视为毛里求斯的国家母语。

习俗

毛里求斯的湿婆节——“伟大的Shiva之夜”,可以称得上是除印度本国以外,最重要的印度教传统节日了。节日时,数万名印度教信徒聚集在一个火山湖里沐浴Shiva神的雕像。身着白色衣服的献身者手持Kanwar(一个木质的弧形、带装饰的小镜子)、纸张和鲜花花环,来到距离Mare aux Vacoas水库不远处的圣水湖(Grand Bassin)守夜,并在湖边做礼拜。同时,信徒自己也要给他们的lingams(印度教,男性生殖器像)等圣器沐浴。 此外,人们把小灯放在香蕉叶上,同花一起散放在水中,庆典中,还要做祭祀食品。毛里求斯的城市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与毛里求斯人口中2/3以上是印度、巴基斯坦人后裔有关,还有为数不少的华人。城市街道宽阔,两旁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及伊斯兰式房屋和古典欧洲式楼房。幢幢房屋都掩映在林木和花圃中。农村的房屋一般是用砖和水泥建造的小平房,不仅美观而且十分坚固,毛里求斯人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的很多人都穿西装。

舞蹈

塞卡(Sega)是毛里求斯一种本土独有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统称。塞卡音乐来自非洲,起源自法国殖民统治期间。亦因此传统塞卡音乐的歌词内容通常描述当年黑奴在岛上的艰苦生活;到了现代则发展成黑人居民控诉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宣泄渠道。塞卡歌舞也转变成吸引游客的表演之一。表演多由男性表演者负责乐器演奏,女性表演者负责舞蹈表演。多年来所使用的乐器都大同小异,包括用山羊皮做鼓膜的拉瓦纳手鼓(ravane)、马拉瓦纳木沙盒(maravann)、三角铁等。女舞蹈员穿上颜色鲜艳的长裙,跟随轻快的节奏起舞。岛上不少酒店都提供塞卡歌舞表演。

邮票

毛里求斯邮局邮票1847年,毛里求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行邮票的地区。当时发行了两款邮票,这两款邮票都不是官方发行的,是当时的总督夫人为了跟随时尚,仿照英国本土的黑便士等邮票印制的,主要是为了发邀请函给其一场舞会的客人。当时负责雕刻印版的钟表匠因为老眼昏花,将总督夫人要求的“POST PAID”错误雕刻为“POST OFFICE”,这就是著名的毛里求斯“邮局”邮票。因为发行时间早,发行量小,并且出了这个错误,所以在不久之后就受到了很多邮商的关注,也正是因为一直有邮商的关注和炒作,这些邮票变成是世界级珍邮。

饮食

毛里求斯人的主食是大米。人们都喜食印度饭。绝大多数南印度人喜欢吃鱼。中国人喜欢吃荤。很多人喜欢用刀叉吃饭。由于族裔混杂、文化多元,毛里求斯的饮食亦多受克里奥耳菜、中国菜、欧洲菜和印度菜等影响,所以一顿饭里常有混集不同地方菜肴的情况。其中尤以印度菜对毛里求斯饮食文化影响最深,印度菜中的咖喱、香料和一种叫“Briyani”的菜饭被搬到毛里求斯人的日常饮食里。毛里求斯一度受法国统治,所以法国菜也是普及菜式,但是受到印度菜和非洲菜影响,这种“变种”的法国菜多用辣椒和香料作调味。

更多相关

丁零人文化丁零人文化
香港文化香港文化
旧金山文化旧金山文化
南朝齐文化南朝齐文化
卢森堡文化卢森堡文化
古巴文化古巴文化
门多萨文化门多萨文化
波兰文化波兰文化
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文化
拉赫蒂文化拉赫蒂文化
索里亚文化索里亚文化
安道尔文化安道尔文化
拉脱维亚文化拉脱维亚文化
斯洛伐克文化斯洛伐克文化
列支敦士登文化列支敦士登文化
立陶宛文化立陶宛文化
桑给巴尔文化桑给巴尔文化
卢旺达文化卢旺达文化
布莱顿文化布莱顿文化
菲律宾文化菲律宾文化
斯里兰卡文化斯里兰卡文化
柬埔寨文化柬埔寨文化
老挝文化老挝文化
东帝汶文化东帝汶文化
安提瓜和巴布达文化安提瓜和巴布达文化
加拿大文化加拿大文化
圣基茨和尼维斯文化圣基茨和尼维斯文化
巴巴多斯文化巴巴多斯文化
墨西哥文化墨西哥文化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文化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文化
塔塔尔族文化塔塔尔族文化
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化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