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社会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业发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中国与芬兰之间航线由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经营,北京、上海、香港至赫尔辛基每日均有航班对飞,其中北京、上海至赫尔辛基航班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其实行代码共享,重庆(每周四班)和西安(三月至十月,每周三班)至赫尔辛基有航班对飞。赫尔辛基—万塔国际机场是芬兰最繁忙、最重要的现代化空港,每天大约有120架国际航班抵达,它距离赫尔辛基市中心有19公里,开车约需30分钟。往返机场与赫尔辛基市区,可以乘坐芬兰航空公司自营的机场巴士(票价约 6 欧元)或者市中心火车站的615路公交车(票价约4欧元)。乘坐出租汽车从机场到市中心大约需要35欧元至40欧元。火车:芬兰主要大城市之间都有列车线路,包括北部的拉普兰地区。首都地区拥有优良的本地通勤火车网络。此外,赫尔辛基每天都有开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火车。公交及长途车:赫尔辛基的公交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可抵达芬兰各地。同时,来自芬兰境内各个地区的长途巴士都抵达市中心公交车站(Matkahuolto),发往大城市约每小时出发一辆巴士。中心公交车站位于康比(Kamppi)中心。从赫尔辛基每天都有渡轮到爱沙尼亚、瑞典和德国,也可以经海路定期前往波兰。

文教体育

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一贯制免费、义务教育。现有各类学校4023所,在校学生超过189万人(包括成人教育及各类业余学校的在校生)。著名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阿尔托大学、坦佩雷大学等。全国有图书馆7765家,人均借阅量和人均出版量均居世界前列。芬兰是一个崇尚体育的民族,热爱体育是芬兰人的传统。在芬兰,国家教育部、芬兰大众体育协会和部分全国性体育协会每4年就会联合实施一次大规模的《芬兰成年人身体活动全国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芬兰人在休闲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以及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服务的需求和实施状况。根据得到的反馈来调整措施,普及大众体育活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在芬兰的每个城市都设有体育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体育活动设施及户外娱乐场所,提供有关这些服务的信息资料,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支持当地居民组织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赫尔辛基和芬兰的其他城市,体育司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免费的或仅需支付很少的入场费。有调查显示,在芬兰成人中,有近一半每周至少进行四次体育锻炼。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九成以上在平日生活里从事着体育锻炼。在仅有着500多万的人口里,存在着7000多个大大小小的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为芬兰人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闻出版

全国共有报纸182种,杂志和期刊3029种。主要报刊有《赫尔辛基新闻》、《晚间新闻》、《晨报》、《图尔库新闻》等。有5家通讯社,其中最大的是芬兰通讯社,简称芬通社,1915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同世界主要通讯社均有业务联系。外国在芬的通讯分社有15家。芬兰广播公司(YLE):1926年成立,1934年改为国营。对外用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广播。1958年正式开播电视。

SISU精神

SISU精神是芬兰文化的一部分,很难直接译成别的文字,但可以理解为意志,决心,毅力和理性面对逆境。SISU一词也被芬兰人用于命名其它东西,如芬兰本土汽车品牌西苏和芬兰一艘名为SISU号的大型破冰船。据说,过去的芬兰十分穷困,天然资源比不上邻国,造就独特的文化。由于没有太多资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将灰质转化成GDP”,突显优秀人才的可贵,教育成为芬兰社会重要的一环

人民生活

2005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1万欧元。2005年,全国拥有医生17101人,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62辆、电话407部、移动电话1025部;人均住房面积37.5平方米。

更多相关

宋朝社会宋朝社会
香港社会香港社会
安平社会安平社会
卢森堡社会卢森堡社会
古巴社会古巴社会
波兰社会波兰社会
布拉迪斯拉发社会布拉迪斯拉发社会
安道尔社会安道尔社会
拉脱维亚社会拉脱维亚社会
斯洛伐克社会斯洛伐克社会
列支敦士登社会列支敦士登社会
立陶宛社会立陶宛社会
爱尔兰社会爱尔兰社会
塞尔维亚社会塞尔维亚社会
比利时社会比利时社会
克罗地亚社会克罗地亚社会
马来西亚社会马来西亚社会
日本社会日本社会
澳大利亚社会澳大利亚社会
印度尼西亚社会印度尼西亚社会
越南社会越南社会
泰国社会泰国社会
卡塔尔社会卡塔尔社会
巴勒斯坦社会巴勒斯坦社会
马尔代夫社会马尔代夫社会
阿富汗社会阿富汗社会
塞舌尔社会塞舌尔社会
加蓬社会加蓬社会
纳米比亚社会纳米比亚社会
冈比亚社会冈比亚社会
巴基斯坦社会巴基斯坦社会
维京人社会维京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