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卡波特的作品既有海明威的动人肺腑之情,又具有菲茨杰拉德的魅力。他后期的境况和这两位美国文学家有共同之处—酗酒、沮丧、文学创作力的衰竭。纵观卡波特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作家一生都在寻找光明、寻找温暖和爱情。由于作家本人身世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以黑夜情调还是以白昼情调来描述,无论起初是沉溺于个人情感世界,或者后来着眼于芸芸众生的整个社会,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都是孤独者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对抗、矛盾和冲突,他们的悲伤、恐惧、怨恨和反叛心理。

艺术特色

卡波特的小说主人公辗转于大城市(主要是纽约、新奥尔良)与南方小镇之间,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容易引起感知的反差:一边是相对落后、淳朴的生态环境与民风,但宗教统治一切;一边是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大都市,物质丰盛,人情却相对淡漠。从叙事学角度,作为叙述内容的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者场所的改变属于“故事空间”的变化。例如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故事空间的变化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郝莉小姐从乡下戈莱特利大夫那里逃出,来到纽约,在那里梦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因为被捕她受到刑事起诉后出逃去巴西,和之后“我”听说的她去过非洲,经历了“乡下—纽约—巴西—非洲”四个故事空间的转换过程,其中,叙述者“我”讲述的主要故事发生在二战时的纽约,乡下、巴西、非洲三个场景没有直接的文字描述,是作为铺垫介绍的,并非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对引申故事的广度和深度不可或缺。在卡波特小说中,除了从大城市到南方小说的故事空间变化,还可以看到另一种模式,即因逃亡而发生的故事空间变化,这种模式以《冷血》为代表。《冷血》讲述了两个杀人犯迪克和佩里在枪杀克拉特一家后不断逃亡,警察经过严密搜索后将其逮捕的历程。沿着他们的逃亡路线,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九个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拉斯维加斯州、艾奥瓦州),甚至逃至墨西哥,也就是说,故事空间变化是以主人公的逃亡经历的地点的改变而变化着。这种叙事方式的优点在于,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的步伐,了解美国特定时代的文化,了解美国各个社会阶层情况和美国人不同的生活状况。除了上述的两种空间变化方式,在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空间变化方式,即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顾名思义,是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空间变化。综合而言,卡波特的小说地理跨度大,覆盖了美国大部分地区,描绘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也刻画了善与恶、欲望、正义与犯罪等人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更多相关

英宁创作特点英宁创作特点
大卫·格罗斯曼创作特点大卫·格罗斯曼创作特点
王卫国创作特点王卫国创作特点
励婕创作特点励婕创作特点
马里奥·普佐创作特点马里奥·普佐创作特点
松本清张创作特点松本清张创作特点
哈罗德·品特创作特点哈罗德·品特创作特点
查良镛创作特点查良镛创作特点
三毛创作特点三毛创作特点
亨利·米勒创作特点亨利·米勒创作特点
赵佳蓉创作特点赵佳蓉创作特点
玛格丽特·陶拉迪欧创作特点玛格丽特·陶拉迪欧创作特点
托马斯·哈代创作特点托马斯·哈代创作特点
沧月创作特点沧月创作特点
胡安·鲁尔福创作特点胡安·鲁尔福创作特点
阿尔贝·加缪创作特点阿尔贝·加缪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