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西尔·阿拉法特为政举措

1973年,“十月战争”后,阿拉伯国家谋求通过和谈解决阿以冲突的势头明显发展,为了争取国际上更多的支持和同情,阿拉法特改变了法塔赫武装斗争的立场,加强了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斗争。他提出了以色列撤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在这里建立一个“世俗民主国家”的小型巴勒斯坦的主张。阿拉法特与拉宾1988年,巴勒斯坦国建立后,他正式声明放弃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政策。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阿拉法特领导巴方同以色列进行长而艰难的谈判。1993年9月13日,通过其他国家的帮助,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华盛顿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宣言)。1994年5月4日,巴以双方在开罗签署最后执行协议。2003年3月,为了推动巴以和谈,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1965年1月1日,阿拉法特及其领导“暴风部队”游击战士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1967年,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在“六·五战争”过程中,阿拉法特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6月7日,他与“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车前往戈兰高地作战前线侦察敌情,协同叙利亚军队进行战斗。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一些战斗小组,携带迫击炮等武器,到敌人后方作战,推迟了以色列进攻时间。“六·五战争”前后,他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多次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其影响不断扩大。1968年,阿拉法特亲自指挥了卡拉马战役。经过三天激战,以色列军队败退。这次战役打击了以色列侵略军的气焰,助长了巴勒斯坦、约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的志气。这次战役的胜利也使阿拉法特影响扩大,提高了他在“法塔赫”、巴解组织及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阿拉法特1969年2月,阿拉法特任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后,把壮大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作为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黎巴嫩迅速发展,并积极开展反对以色列的军事活动。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领导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穿插到以色列占领区,四处出击。阿拉法特指挥的巴解游击队严重威胁到以军的后方,对以军的行动形成很大牵制,使以军首尾难以兼顾,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埃及和叙利亚前线的战斗。2001年,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后,他使战争不断升级,对巴勒斯坦实施更强硬的手段,用飞机和坦克轰炸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民,而阿拉法特领导巴勒斯坦人民则采取“人肉炸弹”进行报复,冲突使得双方近千人死亡,上万人受伤。阿拉法特与周总理阿拉法特曾十多次正式访华,会见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1964年,阿拉法特在其战友阿布·杰哈德陪同下首次访华,访华时的化名叫莱乌夫。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访华,邓小平亲切会见了阿拉法特。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同年11月20日,两国建交。1989年10月,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国总统身份访华,邓小平再次会见了他。1993年9月20日,阿拉法特与苏哈抵北京访问,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与阿拉法特进行了会谈,就一些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2000年4月15日-16日,应阿拉法特总统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巴勒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勒斯坦,江主席与阿拉法特总统举行了会谈;同年8月,阿拉法特访华。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访华,这是他对中国进行的第14次访问,江泽民主席称他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一面旗帜。

更多相关

夏尔·戴高乐为政举措夏尔·戴高乐为政举措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为政举措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为政举措
李忱为政举措李忱为政举措
杨坚为政举措杨坚为政举措
孙亮为政举措孙亮为政举措
刘邦为政举措刘邦为政举措
刘宏为政举措刘宏为政举措
赵恒为政举措赵恒为政举措
魏文侯为政举措魏文侯为政举措
菲德尔·卡斯特罗为政举措菲德尔·卡斯特罗为政举措
姬林为政举措姬林为政举措
胡安·卡洛斯一世为政举措胡安·卡洛斯一世为政举措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为政举措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为政举措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政举措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政举措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为政举措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为政举措
哈罗德·威尔逊为政举措哈罗德·威尔逊为政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