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澍1963年11月4日王澍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祖籍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野家坡村。成长于新疆、北京、西安。小学、初中均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子弟学校。1981年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中学。1981年后游学江南。1981年被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职业生涯

王澍把中国奢华建筑称为“驴粪蛋表面光”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硕士毕业后来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1988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1990年建造的海宁青少年宫是王澍的处女作。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在一篇叫做《业余的建筑》的文章里,王澍阐释“业余”:“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中国建筑师王澍获普利兹克奖业余工作室只有六个人:王澍夫妇和王澍的四个弟子,他们通常要和一些大型设计院合作,来完成全部的施工图设计。行内的规矩是,工作室做好设计方案,设计院配一套施工图,就动土开工了。陆文宇不放心,和设计院达成了“新规矩”:第一遍做好的施工图得拿回工作室补充、完善,再请设计院二次矫正,然后给回工作室最终检查、定案。别人只做一道的工序,“业余工作室”得做四道。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做了题为“自然形式的叙事与几何”的演讲。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在人民大会堂领奖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8日,《时代》杂志发布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入选。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上海世博会滕头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五散房等都是他的建筑作品。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时代》杂志特别提到了7年前王澍用66000块来自旧房拆毁的青瓦创作的作品《瓦园》,当时曾经引起了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并掀起了国际建筑舞台上的中国热潮。还提到了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王澍以“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了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该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每年都会评选一次,从政界、商界到体育界、文化界,涵盖了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到2013年底,《时代》周刊已经连续10年进行了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评选,2013年的评选中这100位人物被分为五个组,分别是:巨人组、领导人组、艺术家组、先锋组和偶像组。王澍属于艺术家组入选人物。)

生活趣事

王澍硕士论文《死屋手记》王澍上大学从大二开始自学,读博士期间,一年四季洗冷水澡,一周踢几场球。毕业论文交到导师卢济威手上时,卢教授称赞该论文是篇好论文但是看不懂,并请求同事帮忙参阅。王澍的博士论文以“虚构城市”为题,直到2012年王澍获奖,他当年在同济的师兄师弟和老师,开始依稀回忆那部手写的博士论文。有人至今珍藏,仍说看不懂。王澍的硕士学位论文《死屋手记》批判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建筑学界,他在答辩时把论文贴满了答辩教室的墙壁,还声称“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虽然论文全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认为过于狂妄没有授予他学位。直到一年后经过重新答辩,王澍才获得硕士学位。

更多相关

王澍人物经历王澍人物经历
陈扬人物经历陈扬人物经历
乌日娜人物经历乌日娜人物经历
胡铮人物经历胡铮人物经历
战士强人物经历战士强人物经历
崔子恩人物经历崔子恩人物经历
张慧人物经历张慧人物经历
汪子琦人物经历汪子琦人物经历
金涛人物经历金涛人物经历
王小云人物经历王小云人物经历
潘林生人物经历潘林生人物经历
周守训人物经历周守训人物经历
孟欣人物经历孟欣人物经历
李春啸人物经历李春啸人物经历
孟庆国人物经历孟庆国人物经历
张西河人物经历张西河人物经历
于丁人物经历于丁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