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建制沿革

大竹县历代隶属简表
历史时期
建县
总隶
直隶
备注
-
-
巴国
-
宕渠县地
-
巴郡
-
宕渠县地
益州
巴郡、巴西郡
-
蜀汉(三国)
宕渠县地
益州
巴西郡、宕渠郡
-
西晋
宕渠县地
梁州
宕渠郡
-
成汉
宕渠县地
梁州
宕渠郡
僚族占据、郡不成治
东晋
宕渠县地
梁州
宕渠郡
僚族占据、郡不成治
南朝
宕渠县地
梁州、益州
南宕渠郡
侨郡
宕渠县地
梁南、秦二州
南宕渠郡
荒郡
邻山县
邻州
邻山郡
-
西魏
邻山县
邻州
邻山郡
-
北周
邻山县
信州总管府梁州
邻山郡
-
邻山县分入流江、邻水
邻州、梁州
宕渠郡
-
大竹县、邻山县
山南西道
蓬州(咸安郡)、渠州(邻山郡)
两县并置,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大竹县
五代
前蜀
大竹县、邻山县
山南西道
渠州(邻山郡)
两县并置
后唐
大竹县、邻山县
山南西道
渠州
两县并置
后蜀
大竹县、邻山县
山南西道
渠州
两县并置
大竹县、邻山县
梓州路、潼川府路
渠州
一度并入流江
大竹县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顺庆府(渠州安抚司)
邻水、邻山并入大竹
大夏
大竹县
-
渠州
-
大竹县
四川省
顺庆府、广安州
分大竹复置邻水县
大竹县
四川省
川北道(顺庆府)、川东道绥定府
-
中华民国
大竹县
四川省
川东道、东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竹县
四川省
大竹专区、达县专区(达县地区、达川地区、达州市)
-
以上参考:
远古时期,大竹属賨人国领地,賨族人为大竹最早的居民。夏时,大竹属梁州;商时,改属雍州。周时,属巴子国。秦惠文王十七年(前321年)派张仪、司马错灭蜀,二十四年,在原巴国、蜀国领地设置巴、蜀、汉三郡,郡辖若干县,大竹属巴郡下宕渠县。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蜀汉时,刘备置宕渠郡,宕渠县属之。南晋至西魏时期,建置混乱。南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县和邻山县,邻山县治设在金城(今四合乡)。西魏废帝时,改邻州为邻山郡,下设邻山、邻水二县,大竹属邻山县,县治仍在金城。北周于信州设总管府,邻山县属信州总管府下的邻山郡。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结束东晋以继“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局面,以九州划分全国,四川全属梁州,州辖数县,《旧唐志》载邻山县为梁州所辖。隋末,裁撤邻山县,大竹县地一部份划入流江县,一部份划入邻水县。李渊建唐后改郡为州,武德元年(618年),废宕渠郡,设渠州,流江县属渠州;又分邻水,垫江增设邻山、盐泉二县,四县同属邻州。邻山县城仍设在金城;盐泉县城在今童家镇境内。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县城在今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燕家场),属蓬州。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大竹县并入邻山县改渠州,县城移至今渠县来凤乡境内。不久,又分邻山县建置大竹县。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大竹县和邻水县同时并入邻山县,县城在金城。不久再分邻山县和大竹县。北宋时,大竹一度被并入邻山县,一度被并入流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大竹县,属渠州。至此以后,历代均设大竹县。宝庆三年(1227),果州升级为顺庆府,县属顺庆府。大竹县地图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山、邻水并入大竹。县城迁入原邻山县木门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顺庆府下广安州。成化元年(1465年)分大竹南部复置邻水县。万历年间,曾在今四合乡设置顺庆分府,辅治大竹、垫江、邻水、广安四州县,不久即废。清初,县属川北道顺庆府。乾隆四十九年(1784),恢复顺庆四合分府,仍辅治原辖州县。嘉庆五年(1800年),再次撤销四合分府。十九年(1814年),县改属川东道绥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川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川东道改称东川道。民国五年(1916年),大竹护国军一度宣布大竹独立。民国六年(1917年),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十区”。专员公署、县政府均设在城区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1949年12月大竹解放后,属川东行署下的大竹专区。行署设在重庆,专署及县人民政府同设在城关镇(竹阳街道办事处)。专区下辖大竹、渠县、邻水、垫江、梁山(梁平)、广安、长寿7县。1952年9月,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2月,撤销大竹专区,县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1993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1993年9月,撤销达县地区,建达川地区,大竹县属达川地区。2000年1月,撤销达川地区,建达州市,县属达州市至今。

更多相关

永春县建制沿革永春县建制沿革
金华建制沿革金华建制沿革
大竹县建制沿革大竹县建制沿革
余庆县建制沿革余庆县建制沿革
金塔建制沿革金塔建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