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主要贡献

一、面对危难局面,坚持独立开展革命工作陈国栋同志1927年,陈国栋同志来到上海,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国际电台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他为党传递许多重要情报,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1936年春,共青团江苏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延续共青团在上海的工作,陈国栋同志代理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书记。在极端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他仍独立自主坚持工作。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参加由上海文化界组织发起的“战地服务团”,投入紧张的抗日工作。1938年6月以后,他参加新四军,从此掀开了革命生涯中的新篇章。二、辗转苏皖地区,为巩固根据地和支前奔忙1938年,陈国栋同志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前往鄂豫皖省委,参加开辟皖中地区工作。他参与领导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财经建设、文化建设,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贡献。1947年,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成立后,他担任华中工委财委副书记、华中行政办事处副主任,认真做好华中解放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在淮海战役中,他还兼任华中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努力做好财贸、粮食等支前工作,被称为“运粮司令”。三、投身新中国建设,为解决粮食问题呕心沥血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国栋同志调往上海工作。1950年4月,他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等职务。他参与上海解放初稳定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建立金融新秩序的斗争,为促进上海财政经济工作根本好转作出贡献。陈国栋与孙大光(前左)等聚会1952年8月,陈国栋同志调往北京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53年9月,他调任粮食部副部长。为稳定全国粮油局势,陈国栋同志参与制订粮油统购统销等重大政策,创立粮票制度,为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1958年至1959年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高征购的错误,陈国栋同志多次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调查,并如实向周总理、陈云等汇报。“文化大革命”中,陈国栋同志遭受迫害,但他仍坚持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四、历史转折时刻,勇担上海改造振兴的历史重任陈国栋同志题词“文革”结束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历史转折时刻,陈国栋同志被中央派往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全身心地投入拨乱反正,平反大量冤假错案。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重大战略的制定,明确了改革开放后上海加快发展的方向。他很早就向中央提出开发浦东的建议,并为开发开放浦东做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工作。陈国栋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后来,他又身体力行,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上海市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国栋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十分关心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陈国栋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重调查研究。他倡议建立并带头坚持实行每星期四下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上海的许多工厂、乡镇、学校、科研院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关心上海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关心城市居民的副食品供应,他强调每年要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和副食品工作会议,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切实保证农民口粮和城市副食品的供应。

更多相关

马戎主要贡献马戎主要贡献
王国华主要贡献王国华主要贡献
郭秀云主要贡献郭秀云主要贡献
申江主要贡献申江主要贡献
李岳主要贡献李岳主要贡献
张健华主要贡献张健华主要贡献
郑来志主要贡献郑来志主要贡献
王秋雨主要贡献王秋雨主要贡献
郑少锋主要贡献郑少锋主要贡献
夏俊主要贡献夏俊主要贡献
陈云主要贡献陈云主要贡献
江平主要贡献江平主要贡献
肖洋主要贡献肖洋主要贡献
杨巧文主要贡献杨巧文主要贡献
郭雷主要贡献郭雷主要贡献
王淑娟主要贡献王淑娟主要贡献
傅清华主要贡献傅清华主要贡献
秦鹏主要贡献秦鹏主要贡献
任燕主要贡献任燕主要贡献
张大磊主要贡献张大磊主要贡献
董燕萍主要贡献董燕萍主要贡献
王均主要贡献王均主要贡献
王宝坤主要贡献王宝坤主要贡献
梁正主要贡献梁正主要贡献
李小军主要贡献李小军主要贡献
李树楠主要贡献李树楠主要贡献
刘冬雪主要贡献刘冬雪主要贡献
吴国光主要贡献吴国光主要贡献
郑云主要贡献郑云主要贡献
王明智主要贡献王明智主要贡献
丁君主要贡献丁君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