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人物作品

遗逸的“清音”1968年绢本水彩作品《傣寨春早》提起徐悲鸿大师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时期的高足,人们总会想到吴作人、吕斯百等大家。罕有人知晓与他们同为首届毕业生的徐风,也是一位兼精中西画艺的大手笔画家,却因命运不济、艺途艰难而终老于无锡洛社师范。徐风号仁斋,字乐山,想必是取孔子“仁者乐山”之意,其毕生亦堪称“仁者”。1900年生于常州,1918年与钱松喦同学于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1927年就读于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前身)艺术系。适逢徐悲鸿留法八年归国,暂居上海,艺术系42位同学仰慕大名,推举徐风、吕斯百、叶季英三人去沪探望,表达迎邀之诚。次年果然如愿,从此耳提面命。时当徐师举办旅法个人画展,展前见到徐风所作油画《自写像》,认为色调和谐,气势大方,徐师当即决定将此画送到展场,与己作同展出,堪称殊荣。其后,徐风又被学校安排为徐师看管画室,入住其中,故亲见恩师创作过程,有时还充当模特。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中,左上方一位仰视者和一位俯视者,就是写生的徐风头像。抗日战争期间,徐风颠沛流离于湘、桂、赣、黔之间,览山川,察民风,有动于衷,作画良多。1943年夏于贵阳举办个人画展,徐师大为赞叹,挥笔题赠“清音”、“元气淋漓”,并附记:“仁斋弟近作山水,轶出清人,笔墨之用,一本自然,喜而书出。”此展三天观众多达三万余人次。《中央日报》曾发表长篇评论,极赞“其构意及手法均达炉火纯青化境”。1946年以后,徐风东返,执教于无锡洛社师范。50年代末钱松喦曾力荐其入江苏省国画院,惜因故未成。从此一心从教,不忘创作,以艺术为生命,在艰苦条件下默默耕耘。2000年以后,《徐风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徐风书画艺术回顾展》,相继在上海、南京、常州、无锡成功举办,再次受到美术界及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影响广泛。2008年、2010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徐风画集》和《徐风书画集》。2013年,徐风家属向无锡博物院无偿捐赠徐风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53件,建“徐风艺术馆”。综观徐风先生的作品,其中国画正是在深入领悟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出了格高意雅,笔墨精美,意境深远的作品,其山水、花鸟、人物画等,都能随意勾勒敷染,笔致老到灵活,疏密处理有致,色墨蓊郁而有层次。他那高超的功力和见识,表现任何事物不怕难,下笔不俗,奇气自生,初见不奇,越看越入神,得中国画之奥妙。画马得徐悲鸿老师真传,其神情骨相、动态取势自有一番面貌。其他蔬果白菜,或水墨浑染,或双钩着色,都能尽情表现,淋漓尽致。临摹徐风对传统的研习可谓持续不断,悟性亦深。这批临摹的遗作是极好的证明。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尺幅不大,但小中能见大气势,尽传原作神韵。如所临宋代李唐《烟林夜月》,明代戴进《风雨归舟》、《溪堂清游》,文徵明《溪桥古木》、《江南春》,唐寅《枯槎鸲鹆图》,周文靖《雪夜访戴图》,清代梅清山水,石溪《溪山无尽》,王石谷《临安山色》,石涛多幅山水册页与兰花卷,近现代徐悲鸿的马,钱松喦、黄君璧、溥心畲的山水,潘天寿的花鸟,都是既得其迹又得其神、得其心的摹本,有的几可乱真。甚至在年逾八旬后,他还临摹了刘海粟十余幅黄山写生稿。另一方面,他很重视到生活和大自然中采风写生,留下大量校园和农村人像以及山水、花鸟、走兽写生稿,皆生动有致。写松树尤多,姿神万方,苍浑劲拔。徐风信守徐师将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教诲,锤炼出深湛的素素描描造诣。无论人物、风景、静物,笔触简练,造型生动,传神写情。1943年徐风在贵州安顺苗族地区写生了几幅《青苗少女》,摄照寄呈徐师求教,恩师当即复信盛赞“此作极佳”,甚至表示“我亦欲购之”。这可以说是最高奖赏。此图已收入本书画集。此外,同一时期的素描《仲家族少妇赶场去》、《工友的孙子》及多幅贵州风光,后期的静物素描如《雨鞋胶鞋》、《大蒜陶罐》、《咸黄鱼》,晚年的《玄武湖梁洲风景》、《纤夫》、《林荫桥上》等,皆令人难忘。其妙处在于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融为一体,光影处理尤为独到,物象之质感、量感、空间感,在单纯的黑、白、灰关系和微妙的层次变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水彩画色彩感也是徐风的擅长。其水彩画用笔灵动轻快,设色柔和淡雅,于光色变化中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情趣。又能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谐地运用到水彩画之中,使作品增添了东方情韵。早期作品《夜渡》、《古书》、《梨陶罐》及风景写生,泼辣新颖;中期作品《竹篮菜椒》、《洋葱陶罐》、《太湖饭店》等,谨严沉着;晚期作品《农家》、《芹菜胡萝卜》等则娴熟老到,涉笔成趣,大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气概。特别是芹菜画法的简洁,自然留白成茎,根须线条的运用等,令人叫绝,让人不由联想起他1973年的素描《咸黄鱼》,那是简洁的黑白旋律和线的结合。但两者共性都在于老而精到,炉火纯青,似不经意而为,实乃是毕生艺术素养的结晶。书画同源同法,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规律。徐风于书法也有深厚功底,尤其长於行草书。遗存的书法作品多为手札,是从其著述中所辑出,并非刻意书写。从这些逸笔随意的、带有实用性的手札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徐风书法书法朴拙深秀、流利劲韧的气格,而且可以见到其数十年美术教育生涯的含辛茹苦。这当中除了《中国书画学浅识》、《题画诗选》之外,几乎全是美术教材——《西洋画讲稿》、《艺用解剖概要》、《现代艺术潮流》、《人物描写初步》等。阅读这些手札,徐风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从自然平静的书风中慢慢地流泻出来,怎不令人感慨系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徐风,在89年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他的写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不仅写出了客体对象的生命,而且写出了主体自我的生命,因而他的作品是富于生命力的。徐风的书画艺术是被遗逸的“清音”。徐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杰出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2010年6月于金陵十门斋注: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原副馆长。

更多相关

柯丁图人物作品柯丁图人物作品
丽莎·查罗登科人物作品丽莎·查罗登科人物作品
王滨人物作品王滨人物作品
猪原达三人物作品猪原达三人物作品
林亚霖人物作品林亚霖人物作品
何泰然人物作品何泰然人物作品
日·额尔登木图人物作品日·额尔登木图人物作品
白钟烈人物作品白钟烈人物作品
许不了人物作品许不了人物作品
冯振志人物作品冯振志人物作品
李伟基人物作品李伟基人物作品
马骅人物作品马骅人物作品
赵瑞人物作品赵瑞人物作品
吴竟人物作品吴竟人物作品
林坤山人物作品林坤山人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