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理论成果

感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文/刘超刘超国画《禅云清音》中国山水画要尽全力创造意境,没有意境的山水画等于没有生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现代山水画家注重了视觉图式的美,多忽略了意境美,结果本末倒置,艺术的高下重在境界,山水画有无意境是判断其是否入“道”的唯一标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好,每一言以弊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其实画亦如此,能做到情景交融自然天成者,意境自然显出。 山水的意境离不开诗意,中国画自古以来便与诗有不解之缘。赵孟頫在《论画品》中说:“画谓之无声诗。”一语道破诗与画之间如鱼水般密切联系,古代有许多画家就是诗人,唐代山水画家王维在其创作实践中开创了“破墨”的山水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可谓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他首先是一个文学家,本人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流传于世的大量优美高雅,而又充满生机禅韵的诗,是不可能不带入他的山水画作品中的,无怪苏轼评其作品时说:“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都是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志趣、理想的方式,一是文学艺术,一是视觉艺术,却有其相通之处,“诗言志”画又何尝不是,画家利用诗文跋题以求达到诗情画有“韵外之意”,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这种诗歌创作手法常被借用于中国画中。山水画的意境中不能没有诗意美。古今山水画杰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境美,正是诗境美深化了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离不开作者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所以我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带学生到秦岭山区、白鹿塬畔农村写生,我画中一边倒的厦房和木头做的花格窗子、土门楼、碾盘子、碌碡、门口卧的黑狗、放羊人挥鞭赶着的羊群……这些具象反映出关中农村的生活细节,生动真实地烘托了农村感人的生活场景,这种意境的创造和再现,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身处紧张、喧嚣的现代都市人有向往自然田园式生活的强烈念头,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强烈、更加感人。 山水即人,山水画实则是反映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学问修养。有一流的人品、学问、修养,才有一流的作品,才有望走到山水画中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巨壑内营,成立谨鄂,随手写来,皆为山水传神”,只有通过学习、体验大自然,提高思想、道德、人品等人生境界的全面修养,开拓胸襟,方能超然物外,融万趣于神思,畅神于天地之外。修养学问的高低深浅决定山水画意境的高低深浅,决定着艺术的高下。潘天寿说:“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古今山水画大师无一不是造境大师,也无一不是运用独特的手法造境大师。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独特的山水画语言就不能创造出感人的意境。 由于现代社会是各种文化交融的多元化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方式与古人大不一样。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变了其欣赏方式,现代山水画家已在改造古人的山水画图式和玩赏式的笔墨程式,更加注重色彩、黑白、点线面和大笔墨效果,强调秩序、构成和整体美以扩大画面张力。现代山水画的创作手段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自由,笔墨、色彩、构成、综合材料的交互运用,大大加强了画面表现性,也更强调了大化意识,大山大水,大境界,“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寻求新的天人合一。现代山水画意境对自然空间的模仿转化为对平面空间的分割和构成,更注重艺术本体的追求,这种视觉图式的转换必将创造出新的山水意境,如何用现代的表现方式营造出既具有现代审美意味又不失华夏美学特征的山水画意境,是当下山水画家所面临的课题。

更多相关

高锋理论成果高锋理论成果
徐风理论成果徐风理论成果
马波理论成果马波理论成果
王志远理论成果王志远理论成果
董扬理论成果董扬理论成果
张国栋理论成果张国栋理论成果
张国栋理论成果张国栋理论成果
王安理论成果王安理论成果
王安理论成果王安理论成果
王安理论成果王安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