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工作经历

由于工作出色,1990年,李建平成为该厂数控龙门铣床的第一批数控操作工。他操作的设备是一台九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的3X8米数控镗铣床,可加工3米宽,8米长,4米高范围内工件上的所有孔,面,槽等,加工精度和效率高,加工范围广。李建平通过在工作中的学习和努力掌握了先进的绘图软件AUTOCAD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了一套编程工作的快速准确的方法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05年该厂接到本钢连铸机的生产任务。这个工程的关键件都是在数控机床上生产的,李建平在编程工作中精益求精,所有程序都准确无误。特别是在加工扇形段拉出导向导轨时,由于时间紧,每天必须加工出一件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就白天生产晚上编程。这13件导轨形状复杂,有定位圆弧面,有定位销孔,有高低错落的配合面,有不同角度的轨道面,编程和加工相当麻烦,经过分析他发现13件中有12件是左右对称的,于是就运用图形的镜像画法,很快画出了所需的图形,编出了所需的主程序和镶嵌子程序,节约了编程时间。在加工中,一次装卡一对工件,采用成组加工,减少了换刀和辅助时间,提前完成了加工任务,所有导轨在安装调试后,全部一次达到设计标准,受到用户和国外监制人员的赞誉。他为太重加工的轧机轴承座,形状复杂,重20多吨,是大型板材轧机的关键零件,其加工难度在冶金设备中是最大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加工周期也很长,十几道工序,光粗加工就用了400多小时,到数控精加工时加工周期所剩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建平就加班加点,实干加巧干,千方百计提高工件的精度和加工效率。尤其在加工两个G 4扣孔时,没有现成的铣扣工具,如果买一套需用8000多元。李建平就开动脑筋想办法,用白钢刀照着样板磨好刀,用普通镗床的刀杆装好刀,用刀具保证牙型,用调刀仪保证扣孔直径,用程序保证导程,用试切件检查所加工扣孔的精度,然后先在试件上干一刀检查无误后,再在工件上干一刀,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加工出两个4G扣孔,经检验完全合格,既节约了经费,又为以后类似扣孔的加工积累了经验。李建平同志2005年1至12月共完成7200多小时的加工任务及所需的全部程序,所加工的工件全部合格,所编的程序无一错误。

更多相关

李正工作经历李正工作经历
朱莉·普莱柯工作经历朱莉·普莱柯工作经历
路平工作经历路平工作经历
余宇工作经历余宇工作经历
秦原工作经历秦原工作经历
吉米工作经历吉米工作经历
宋彦承工作经历宋彦承工作经历
马永成工作经历马永成工作经历
仇世有工作经历仇世有工作经历
张扬工作经历张扬工作经历
斯特拉·麦卡特尼工作经历斯特拉·麦卡特尼工作经历
谢克工作经历谢克工作经历
孙武工作经历孙武工作经历
陈江工作经历陈江工作经历
王健工作经历王健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