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资料详情

李锋,汉族,1959年4月出生于福建古田,毕业于厦门大学。他,有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精于艺.他,起步于煤化工基地第一个化工项目,25万吨/年甲醇厂;成长于83万吨/年二甲醚项目,扎根在宁煤集团第一个精细化工项目,6万吨/年聚甲醛厂,他在每一个项目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煤化工分公司聚甲醛厂聚合车间工艺兼安全主任李锋。他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建设一个文明向上的车间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他所在的车间,从一个新生的车间成长为集团公司的“先进集体……
  装置生产上思路清晰、苦干拼搏

  聚甲醛装置作为煤化工首例新型精细化工项目,技术难度很大。要保证这套装置顺利开起来,作为工艺兼安全副主任的他深深感到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要向实践学,向他人学习,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此,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凭借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聚甲醛工艺全部学会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传授于员工。为了牢固掌握装置的每一条管线、每一台设备构造,他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厂里,白天去现场和员工们一起爆破吹扫、清洗管线,晚上编写了大量吹扫、试车方案、操作规程,为聚甲醛装置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

  安全管理上不循私情、精益求精

  聚甲醛装置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聚合工段使用的危化品较多,在装置生产过程和填装危化品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及员工个人安全,车间员工大多数没有化工生产经验,作为分管安全工作的李锋深感责任重大。他带领安全员每天坚持到现场落实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安全票证的办理情况,检查消气防设施,狠抓安全培训工作,将培训与实操紧密结合,做到每一位员工牢固掌握安全技能,熟悉安全设施和消气防设施的使用。他编制了《三氟化硼充装操作票》、《三乙基胺充装操作票》、《甲缩醛充装操作票》,严格落实充装操作;结合“百日安全”和“三大活动、体系落地”活动,动员全车间共找出差距358条,查出隐患140条,逐一按照“五定“表进行整改,为车间安全工作筑牢了防线。
  日常生活上平易近人、凝心聚力

  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摆架子,处处关心员工。在车间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他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培养工作十分重视,常说:“你们是车间的未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经常去现场走走,现场才是学真东西的地方,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积极开展以“月明星评比”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竞赛,将评比成绩与效益工资挂钩,进一步加大力度,使车间内部形成一个“班班争明星,人人比贡献”的局面。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李锋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常说:“爱岗敬业不仅仅是口号,更要踏踏实实的将它落实到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到了,公司才能兴旺发展。让我们拿出、恒心、信心、决心和毅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创举,平凡的用他不平凡的事迹在自己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凯歌。

李锋,汉族,1959年4月出生于福建古田,毕业于厦门大学。

更多相关

彼得·霍顿资料详情彼得·霍顿资料详情
郑冬资料详情郑冬资料详情
邓洛淋资料详情邓洛淋资料详情
音乐家资料详情音乐家资料详情
小悠资料详情小悠资料详情
黄礼丰资料详情黄礼丰资料详情
马利索·妮可资料详情马利索·妮可资料详情
龚和平资料详情龚和平资料详情
雷晓资料详情雷晓资料详情
亚历山大·巴赫资料详情亚历山大·巴赫资料详情
张思麟资料详情张思麟资料详情
张伟雄资料详情张伟雄资料详情
黄衍濛资料详情黄衍濛资料详情
张自强资料详情张自强资料详情
梁国冠资料详情梁国冠资料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