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轶事典故

在童少年时期,朱可夫就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和正确的荣辱观,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敢作敢当、不畏强暴的性格,且已初步显露了军事天赋。有以下数件事可以体现:年仅7岁的朱可夫在与父母一起做农活时,两只手起了血泡,他默不作声,直到血泡磨破也没有停止劳动。 几天后,虽手掌仍隐隐作痛,但他仍与小伙伴一起进行了割草比赛,并为自己手伤未愈而割在前头自豪不已。10岁的朱可夫在挨了父亲的猛揍后,打算离家出走。但他没有匆忙离开,而是先勘察好隐藏地点,接着又做通了姐姐的工作,让她按时地、偷偷地到隐藏地送水送饭。一切准备停当后,朱可夫才溜进他的隐藏地———邻居大麻地里的一个地方,并在那里安然度过三天三夜。直到邻居在无意中发现了朱可夫,被儿子折腾得几乎崩溃的父亲才长舒了一 口气。自此以后,朱可夫的父亲再也不敢对儿子动粗。朱可夫做徒工时,他的老板手下的一名掌柜秉性凶狠,动辄毒打徒工。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徒工都选择了忍气吞声,朱可夫则在一次挨打时抄起一根橡木杠子向这个掌柜的头上猛砸去。事后朱可夫虽受到处罚,但那名掌柜却再也不敢对他耍横。朱可夫从12岁起开始远离父母,到莫斯科当学徒。他每天做十多个小时的苦力,过着非人的日子,但仍保持着惊人的求知欲。朱可夫先是哄着与他年龄相仿的老板的儿子把课本借给他学习,继而考上了教育程度相当于市立中学的文化夜校。由于白天做工、晚上读夜校,他不得不在夜间到唯一亮着灯的厕所门口写作业。最终,朱可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朱可夫的勤奋好学还表现在他自学军事理论的方面。他在回忆录中作过这样的交代:“国内战争以后,我曾加紧学习所有可能得到的军事书籍,特别是战术方面的书籍。当时,我觉得自己在实际工作方面比在理论问题上强,因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就受过不错的训练。我很熟悉军事训练的方法,而且很喜欢这一套。而在理论方面,我知道,我落后于生活本身对我这个团长的要求。经过思考我得出结论:必须抓紧时间顽强学习。可是,团的工作呢?在团里事事都得管,一昼夜必须花上12个小时。出路只有一个:在每天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上3~4个小时自学,至于睡觉和休息,那没有关系,可以在获得知识后再休息。”由于平时的工作业绩非常突出,朱可夫所带领的连队总能在考核中拿到第一,所以他屡屡被领导推荐到军校深造。正是这份求知的精神,使朱可夫得以在战争艺术的研习上不断进步,最终成长为苏联杰出的军事统帅。与季耶芙娜1922年,朱可夫在骑兵第三十八团当连长时,结识并爱上了该团的文书、年轻貌美的少女亚历山德拉·季耶芙娜。那时的朱可夫年轻英俊、勇猛无比,这使他在女性的心目中的影响非常好。他们很快相爱,并在当年结为伉俪。婚后二人共同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爱拉和小女儿艾列拉。朱可夫给妻子起了个别名,叫舒莉(爱称叫舒莉克),而且一直这样亲切地称呼她。战争年代,朱可夫南征北战,席不暇暖,转战在最艰苦和最危险的战线。少之又少的家信中有三封保留了下来,都是写给妻子的。朱可夫一家人虽然不能长时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朱可夫也非常关心她们的学习和进步。大女儿爱拉1947年考入大学后,朱可夫定期给她打长途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了解她交往的朋友和爱好兴趣,甚至还了解她喜欢读什么作品,有些什么想法、思考什么问题,询问得十分仔细。当他知道女儿有了男朋友以后,并没有粗暴干预,只是劝她不要因为交朋友而影响学业:“要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切不可因为交朋友而偏离重点,那将是得不偿失。”朱可夫还经常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认真检查女儿的作业,并且还尽可能抽时间教女儿游泳、射击、打猎、骑马。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别的家长去参加家长会,通常只是为了走走形式,而他非常认真,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看老师在孩子作业本上写的评语,积极发言,并主动给校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校方的称赞。后来,大女儿爱拉后来获得了法学副博士学位,和华西列夫斯基之子结婚。艾列拉也学有所成,后来和伏罗希洛夫的孙子结婚。朱可夫与妻子季耶芙娜的感情一直很好,但1946年朱可夫被贬职下放后,在精神上多次经受刺激的她主动要求离异。朱可夫忍痛答应了她的要求,把政府分给他在城里的公寓让给了季耶芙娜,自己则暂住到郊区别墅里。与加林娜朱可夫在乌拉尔军区司令员任上,健康状况一度不佳,军医加林娜·亚历山大罗夫娜被派来照顾他。加林娜为人正直,善良热情,又年轻漂亮,朱可夫很喜欢她,常常与加林娜谈话,了解她的家庭和经历。日久天长,爱情在著名元帅和女军医心中萌生了。1950年加林娜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朱可夫,此后与他共同生活了24年,无论朱可夫荣辱浮沉,她都对朱可夫忠贞不渝,甘苦与共,使长期处于逆境中的朱可夫甚感欣慰。朱可夫生于1896年,加林娜生于1927年,两人年龄相差31岁,但两人的爱却非同寻常。1957年,他们有了女儿玛莎。1965年1月,朱可夫与加林娜正式登记结婚。1965年,法国巴黎的世界通讯社拟出版苏联二次大战领导人回忆丛书,约稿名单中自然少不了朱可夫。朱可夫回忆录(中文版)封面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不过他要求该书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在国外出版。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手稿交给出版社,共1430张打字纸。然而,编辑、出版工作却耗时3年之久。朱可夫的回忆录严格说来算是一本举足轻重的军事史巨著,需要军事专家参与编辑工作。然而,尽管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现役的有关军官们,不论是军史研究所或军事出版社内的军人们,没有人愿作这部著作的编辑。在朱可夫未公开平反的情况下,这些军事出版社的军人们怕因此影响自己在军队中的前途。最终,新闻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意出版,但希望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能提到他,战争时期,勃列日涅夫作为上校军官,在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但问题是朱可夫在战时从没见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怎么办?出版社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在书中杜撰了朱可夫在战时视察第18集团军时,想见见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他到最前沿去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总算出现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的手稿中。1969年4月,朱可夫所写的《回忆与思考》历经磨难,终于在莫斯科出版。

更多相关

杨江轶事典故杨江轶事典故
王凤麟轶事典故王凤麟轶事典故
林辉煌轶事典故林辉煌轶事典故
李桂莲轶事典故李桂莲轶事典故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轶事典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轶事典故
西蒙·玻利瓦尔轶事典故西蒙·玻利瓦尔轶事典故
哈罗德·威尔逊轶事典故哈罗德·威尔逊轶事典故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轶事典故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轶事典故
亚伯拉罕·林肯轶事典故亚伯拉罕·林肯轶事典故
谢安轶事典故谢安轶事典故
李哲轶事典故李哲轶事典故
李德轶事典故李德轶事典故
顾琛轶事典故顾琛轶事典故
菅直人轶事典故菅直人轶事典故
本·拉登轶事典故本·拉登轶事典故
马尔科·马特拉齐轶事典故马尔科·马特拉齐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