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创业前期

1998年,郑立考入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想不到大学课堂上学的电脑技术他在高中时就早已掌握了,那些快要被市场淘汰的程序设计语言,更引不起他的兴趣。2000年郑立大专毕业,在重庆一家IT销售公司做电脑装机员。夏天,重庆市热得像一个大火炉,他背着工具包穿梭在一幢幢高楼大厦之间,不停奔波的过程中,郑立深切体会到电脑市场的火热程度,大大小小的网吧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两年后,中国的互联网已高度普及,城市里大部分家庭和公司基本都已上网,上亿的上网人群中潜伏着数量庞大的网友歌迷。而当时电脑多媒体软件也已普及,很多网友用那些软件几分钟内就轻松录下了自吟自唱的歌曲,互联网上到处散乱着网友歌迷上传的大量网络歌曲,它们有的是模仿明星的翻唱,有的是胡乱搞笑的改唱,有的是煞费心思的原创……与唱片公司制作精良的专业歌曲相比,这些网络歌曲当然很粗糙,音乐圈内和传统人士都对这种“网络快餐文化”不屑一顾。而当时,国内也还没有一家专门为那些网络歌迷提供专业服务的互联网站,因为大家都对它不感兴趣。郑立灵机一闪:能不能抢先搭建一个专业的网络音乐网站,专门精良制作网络歌曲。那么,这种“网络音乐仓库”式的网站将如何赚钱,经过很多天的构思,郑立设想了以下几种赢利模式:1、大量网友的会员费,将能维持网站的生存。如果自己的网站只收取价格低廉的会员费,提供足够网上空间让网友自由上传或下载网络歌曲,短时间内必将吸引大量网友。2、网友的大量原创音乐,将能分食唱片公司的利润。集合网友的力量,自己的网站短时间内也将积累数量庞大、成本低廉的网络原创音乐。中国有很多因为高昂制作成本而苦恼不堪的中小传统唱片公司,如果让他们来自己网站挑选和购买这些原创音乐,将带来丰厚利润。3、丰富的网络音乐资源,将赚足上亿中国手机用户的钱。自己网站上丰富的音乐资源,还将是一个更惊人的巨大市场:通过手机彩铃等移动增值服务商,销售给数以亿计的中国手机用户。“现代音乐的产生已出现两种方式,一种仍是通过传统唱片公司,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诞生。互联网的免费下载,已造成传统唱片公司制作的音乐在唱片销售上利润微薄——很多艺人发唱片只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唱片公司40%的利润来自演出、代言等,60%的利润来自彩铃点歌等收入。与此同时,网络产生的音乐蓬勃发展,每天都有很多网友把他们的原创音乐无偿贡献到网上。”从买唱片到网上下载,既然音乐消费有了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境变化,郑立决定行动了。2002年11月,郑立辞职,回家开口向父母借了2000块钱,父亲把钱递到他的手上后才问:“用这些钱干什么?”“创业!我想建立一个仓库,很大很酷的音乐仓库。”郑立坚定地回答。拿着一本简单的创业计划书,郑立招来了另外3个年轻人,其中一个还在重庆大学读大四。但2000元钱,建立一个网站远远不够:一台网站服务器要数万元,服务器接入互联网要交纳2万元的宽带使用费。怎么办?郑立把家里那台配置较好的兼容机拿来,安装了一个容量大点的硬盘和几根内存条,就勉强当作服务器了。然后他又跑去和重庆电信谈合作:自己为重庆电信的网站负责一个频道的内容,“打工抵债”抵重庆电信应收的2万元宽带费。难题解决后,郑立和他的伙伴迅速投入建站工作。他们在重庆大学后门租了一间小房间做工作室。当时只有两台电脑,他们4个人只能轮流着上网工作。工作室兼容了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功能。白天,他们拼命工作,一直到深夜,放两张钢丝床用于休息,两个人挤一张床,结果两张床一放,门都关不上了,寒冷的冬夜里,刺骨的风直往房间里灌,他们蜷缩着身子睡在床上一个小时后被窝才暖和……吃饭也很惨,他们4个人伙食费600元一个月,每天仅20元,就只好包给楼下一个卖盒饭的,那米饭硬得哽人,每到吃饭的时候,四个人都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那是郑立生命里最寒冷的季节,所有的情景和细节至今记忆犹新。因此他更珍惜今天得到的一切,包括跟4个一路坚持过来的伙伴的友情。

更多相关

李红翔创业前期李红翔创业前期
万家宝创业前期万家宝创业前期
邹德江创业前期邹德江创业前期
李海俊创业前期李海俊创业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