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龄贡献

教学工作他长期在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从事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开展科学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一定限制。但另一方面考虑到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渗透性,他深信对于各种工程技术科学,只要联系实际深入钻研一下,一般都可以挖掘出值得探索的物理问题,可供选择研究。弹性理论1956年高校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要求基础课教师也进行科学研究。当时他首先选择弹性理论,因为它实际上可以说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联系工程力学的实际,发觉理论物理中一些普遍的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就是利用屈曲本征函数展开的方法,解弹性地基梁的弯曲与振动问题,文中采用了一个分析技巧,求出了有轴向力作用时的精确解。第二篇类似的论文改用自振本征函数来解决弹性地基梁的弯曲问题。接着对圆薄膜的大挠度振动求出了基本固有频率的精确解,对椭圆薄板大挠度弯曲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摄动与变分特点的新解法。物理专业1958年后,他主要致力于物理专业的建设,弹性理论的研究中断。1960年开始超声学与建筑声学的学习与研究。在实践中发现了声在变截面管道(喇叭)传播时存在着一个巧妙的共轭关系;对于各种喇叭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共轭喇叭,它们的截面半径互为倒数,而反映喇叭特性的基本参数则相互共轭。这对于探索与设计新型喇叭富有创新意义。在超声学中,对于由杆件组成的聚能器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共轭关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噪声控制工程方面通过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协作,他多次得到了参加工程设计及测试等具体实践的机会,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声学技术问题。1978年后,他的科研方向相对稳定在以噪声控制为主的声学学科领域内,研究方法上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运用成熟的声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声学技术问题,然后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吸声理论他在吸声理论方面有较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代表作《声波在纤维性吸声材料中的传播》于1979年在《声学学报》上发表。根据该文阐明的严格理论,由吸声材料的容重及纤维直径可以精确地求出反映材料声学性能的各种重要参数,优于国际上同时期同类研究成果。该文吸声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了一个基于统计分析的运算技巧,它假设各纤维单元散射的声波在统计平均的条件下是相等的,由此导出在任一特定纤维单元表面由其他纤维散射产生的声场,从而可由边界条件严格求解,可避免作多次散射的复杂分析。这种运算技巧在分析浓密悬浮液及细网等声传播问题中可以推广应用。对穿孔板及多层或劈形吸声材料等元部件组成的多种吸声结构,由严格理论分析的方法求出重要的声学参量,经实践检验表明所得理论结果是正确可靠的,可作为实用设计的依据。隔离结构在隔声结构理论方面,他也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主要弄清了对有限尺寸的薄壁结构并不遵循传统的质量作用定律,它的透声性能与结构本征振动在频域上的模态密度紧密相关。这对于设计新型轻薄隔声结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传播理论对于声在管道中的传播理论方面,他联系工程实际问题作了较广泛、较系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管道消声器设计理论中,导出了存在气流时管道中的声传播规律,证实了气流对消声器消声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的主要来源在于气流产生的再生噪声。部分研究成果在1987年《同济大学学报》发表的综述论文《同济大学对阻性消声管道研究的进展》中作了介绍,该文扼要阐明了气流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阻性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影响。该文曾在198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年10月曾获国务院颁发证书以表彰他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更多相关

康李贡献康李贡献
福达贡献福达贡献
威尔胜贡献威尔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