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真慧影业创始人

个人履历

1983年9月—1987年7月 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张竹生活照大学期间任《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西部开发报》《经济日报》等报特约记者。1987年8月—1988年5月 毕业后任《新疆新生报》记者,著《监狱笔记》。1988年9月 正式辞去公职下海。1988年5月—1988年10月 《海南开发报》记者,华海影视公司制片。《海南走向世界》30集大型专题片总撰稿,制片人。《没有时间失败的一代》10集艺术片总撰稿,制片人。1988年10月—1990年6月 任中外企业家海南联谊会副秘书长。1990年7月 在九华山的通慧禅林,遇见禅宗大师仁义师太,皈依三宝,成为居士,仁义师太为其取法号“圣悟”。仁义师太1990年7月—1997年5月 任海南蓝天集团董事,副董事长,兼任集团所属私立大学—海南碧海高等旅游学院董事。1997年6月—2012年2月 创办江苏真慧影业公司,任董事长,为世界邮联大会制作6集艺术片《世纪邮品话江苏》,制片人,撰稿人。1999年9月—2001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就读MBA。2005年6月 创立北京真善美慧演艺经纪公司。2008年1月—2010年1月 纽约电影学院进修导演艺术课程。2010年10月—2012年6月 北京大学汇丰学院进修PE课程。

教育经历

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纽约电影学院导演艺术硕士课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PE课程

成长经历

张竹父母是江苏知青,1959年支援新疆来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张竹的出生地,浓郁的新疆地域文化,养成她的自幼喜爱舞蹈的偏好,直到工作后在全新疆司法系统的几千人汇演中,张竹的独舞还获得了表演奖。爷爷和父亲一手好书法也深深影响了她,她是开始学写字就用的是毛笔。除了芭蕾、体操和书法算是她的幼功外,在上小学前,最酷爱的还是电影。那时,张竹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自制“幻灯片”,那是把四处捡来的破损的玻璃,请父亲帮忙用玻璃刀裁成一块块标准的玻璃,再蒙在小人书上,非常细致的描摹出整本的《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等故事,(就像现在电影导演做的故事版),父亲在自家的院墙上钉上一张白床单做银幕,然后用手电筒把图案投射其上,请邻居的小朋友来看电影,自己再用“画外音”绘声绘色地讲述剧情。这段童年片段印证她爷爷说的话:孩子是7岁看老的。就是说,从6、7岁孩子的偏好,可以看出孩子长大后所从事的职业。大张竹3岁半的姐姐爱玩的游戏是弄块小黑板给小孩子上课,果然姐姐长大成了大学老师,喜欢做幻灯、放电影的张竹,果然成为了影视人。小学时,张竹和姐姐两个人总是躲在被子里偷看《欧也妮·葛朗台》、 《复活》、《牛虻》、《铁流》、《我的大学》、《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小二黑结婚》等等名著,还把父亲藏起来不让女孩看的《红楼梦》偷出来看。中学时期,张竹的作文多次获奖。高一时,以一篇《说勤》获得全国作文大赛(现场写作)一等奖,在全国性的期刊《作文》上发表。1983年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生期间担任《新疆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报社特约记者,发表多篇新闻稿件。毕业后分配在《新疆司法报》,热爱影视文学的她,后主动要求调动到《新疆新生报》工作,在监狱蹲点采访8个月,写下了10万字的《监狱笔记》。1988年4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十万人才下海南,张竹辞去公职,脱下公安警装,奔向那个蓝色的自由海岛。这一去,就是十年,如史玉柱、冯仑一样,经历了海南从建省到大开发的几次高潮与低谷,同样,为海南的开发建设也奉献了青春汗水和泪水。1996年,海南热再次陷入低谷后,张竹带着两岁的儿子回到家乡南京,创办了江苏真慧影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受两位大学恩师任一农(原国务院新闻办外宣局副司长),鄢光让(原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支持和儿时梦想的感召,张竹创办了自己的影业公司,开始了梦的起飞。

更多相关

黄德斌真慧影业创始人黄德斌真慧影业创始人
洪天明真慧影业创始人洪天明真慧影业创始人
郑恺真慧影业创始人郑恺真慧影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