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龄个人生平

张瑞龄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地一一北京房山区霞云岭,树立起一块纪念碑,正面由江泽民总书记题词,背面碑文经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选定由张瑞龄先生书写,正在济南访问的张瑞龄先生接到任务后连夜返京,提笔一气哈成,全体领导签字通过。此碑在建党八十周年前夕已揭碑。而早在1997年,张瑞龄先生正在珠海访问时,长途电话催其急速返回北京,有重大题词任务(与三代领导人共在一块碑上题写碑文),碑的正面是毛泽东同志题词:碑的右面是邓小平同志题词;碑的左面是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碑的背面则由张瑞龄先生书写,内容是:"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保卫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此乃中国书法史上最光辉之一页。这块碑就是著名的华北英雄纪念碑!张瑞龄先生因此而享有"三代领导人,一代书法家"的美称。在中国历史上能享此殊荣的恐怕也只有这么一位书法家。少年便识书滋味1936年,张瑞龄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开平镇,父亲是一家大染料行经理,不仅是位成功商人,而且熟读四书五经,家藏丰富。小时候张瑞龄就喜欢看家里丰富的藏帖,并临摹和学习,逐渐就迷上了写字。当时,学习毛笔字是学生必修课,张瑞龄凭着自己的天赋和苦练,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当时有个小伙伴的爷爷是清代秀才,已80高龄,张瑞龄去他家玩时,常见老爷爷戴着老花镜在写小楷,写得很美。从那时起,隽秀大方的楷书就给张瑞龄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苦研楷书,并一发而不可收,而他的人生路像楷书一样,充满了隽永正气。洪亮主编《丹青墨韵》中记载:“楷书”又称“正书”、“真书”,由隶书过渡而来,始于东汉,唐代达到巅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还蕴含“楷模”之意。楷书相伴人生路1951年,15岁的张瑞龄凭借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顺利考上了唐山市税务局。当时税务局都用毛笔开税票,张瑞龄一手漂亮的楷书,让人们对一张张税票爱不释手。在“文革”期间,张瑞龄被下放到唐山市一家水泥机械厂当工人,也是因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被调入工会专搞宣传。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他才又回到税务局工作。以后因工作需要,调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很多年来,张瑞龄都是利用晚上及业余时间搞书法研究和创作,包括1988年完成的125米长精湛小楷长卷《古文观止》全书,堪称世界之最,也是他全部用晚上时间写成的,写了一年多。最早的书法“明星”张瑞龄赠著名传媒人施明慎作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张瑞龄的楷书在业界就很有口碑了。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最大规模展览,张瑞龄被选中书写展览前言和说明文,当时特地从唐山借调北京,用了两天时间出色完成了任务。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参观者对门口挂着的“前言”赞叹不已,很多人排队跟他合影留念。“要说是追星的话,我也算是最早的‘星’了。”张瑞龄幽默地说,他当时穿着税务局工作服,那么多人跟他合影,他觉得特给税务局“长脸”。艺术当为时代服务张瑞龄一直强调,艺术当为时代服务。他常通过自己的笔墨来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发展,并为国家大事服务。如他书写的楷书《华夏正气歌》,就是中宣部配合“三讲”出版的一部有关正气方面的书籍。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即“八荣八耻”。内容正式公布后,张瑞龄立即书写,第三天就印成书法折页,发到全国政协委员手中,成为书写“八荣八耻”第一人。此后,北京市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团委等部门联合请张瑞龄书写了规范字字帖,赠与北京市全市130余万中小学生,人手一册。“三代领导人一代书法家”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地——北京房山区霞云岭,竖立着一块纪念碑,碑的正面由江泽民同志题词,背面碑文由张瑞龄书写,此碑在建党80周年前夕揭碑。而早在1997年,张瑞龄就曾与三代领导人在华北英雄纪念碑上题写碑文,碑的正面、右面、左面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人题词;碑的背面由张瑞龄书写,内容是:“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保卫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此,张瑞龄享有了“三代领导人,一代书法家”的美名。此碑现竖立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书写“圣贤书”张瑞龄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出版了《唐诗三百首小楷墨迹》、《宋词三百首小楷墨迹》、《元曲三百首小楷墨迹》三本小楷书法字帖,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一项空白。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之作,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精华。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他又应邀出版了一套当代最大规模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伟人诗词精选系列书法字帖,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首发式,拉开了纪念活动序幕,许多中央领导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报道。1999年,他创作了中国丝绸版小楷《孙子兵法》特级珍藏书册,首开中国丝绸印刷书法的先河,后被列入国家馆藏专著,同时获得了“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荣誉称号。“张氏楷书”的艺术魅力从20多岁起,张瑞龄就专攻楷书。经过多年研习,他的书体继承了颜真卿的雄强与朴厚,欧阳询的严谨与气度,褚遂良的用笔与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张氏”楷书,字体方正奇妙,稳健灵动,尤其是被称为“折钗股”的书法线条,刚中藏柔,韵律丰富。张瑞龄的书写特点是楷书快写,一笔下去,不做任何雕琢。他认为快写才会字迹灵动飘逸,充满激情。他的字能小能大:大如斗,也充满了灵秀隽逸;小如蝇头,也是刚正大方。这一切,都是他的天赋加勤奋的结晶。据介绍,在书法的创作中,最好写的是楷书,然最难写好的也是楷书。“楷书难就难在大家都懂,哪笔不到位,都能看出来。”张瑞龄还强调说,术业有专攻,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无数个精深专业人士,才能组成一个高精尖社会。为厦门大学题写楼名2005年1月26日。在迎接80周年校庆时,一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拔地而起,而这几幢建筑上的点睛之笔就是题写楼名的那几组镏金楷书大字。1月6日上午,嘉庚楼群楼名题写者我校客座教授、全国著名书法家,人称“中华第一楷”的张瑞龄先生来到学校,在艺术学院为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学术讲座,共同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下午,张老在朱崇实校长、黄如彬校长助理的陪同下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漳州校区。看到厦门大学的发展变化,张老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之余,老先生现场挥毫泼墨一抒胸怀。书法家张瑞龄先生为书法家王厚堂先生题字谈到80周年校庆为嘉庚楼群题写楼名的经过时,年逾古稀的张老说:厦门大学我一共来过三次,对这所学校有着深刻的印象,厦大不仅有美丽的校园,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令人称道。当接到学校领导要求题写楼名的邀请时,我欣然答应,因为我喜欢这所学校。这次来厦大,张老再次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将为迎接85周年校庆继续为学校的重要建筑题写楼名,让不同凡响的85周年校庆再添亮色。在6号上午的学术讲座之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代表学校从张老手中接过了“嘉锡楼”“本栋楼”“觉世楼”三组遒劲典雅的楷书题字。张瑞龄先生从7岁开始习学书法,从事楷书研究已有六十余载,其书风结构严谨,线条刚中藏柔,韵律丰富,古雅厚实。张瑞龄先生的书法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许多国家元首及首脑人物。近20年来,他出版的书法字帖作品有20多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国家图书出版社出版了张老书写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诗书法字帖》;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他应邀书写了《邓小平南巡讲话》,这是国内首次以艺术的形式出版邓小平理论著作。张瑞龄先生还首开中国丝绸印刷书法的先河,创作了中国丝绸版小楷《孙子兵法》特级珍藏书册,并被列入国家馆藏专著。张瑞龄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文化所倡导的人文品德、人文情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所包容的人的理性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更多相关

陈天纵个人生平陈天纵个人生平
罗杰·瓦迪姆个人生平罗杰·瓦迪姆个人生平
萨曼莎·巴克斯个人生平萨曼莎·巴克斯个人生平
黄嘉谟个人生平黄嘉谟个人生平
吉姆·洛奇个人生平吉姆·洛奇个人生平
安德烈·泰西内个人生平安德烈·泰西内个人生平
石联星个人生平石联星个人生平
朱莉·亚当斯个人生平朱莉·亚当斯个人生平
杨春荣个人生平杨春荣个人生平
梅利莎·琼·哈特个人生平梅利莎·琼·哈特个人生平
李镇个人生平李镇个人生平
考德威尔个人生平考德威尔个人生平
迈克尔·克里斯蒂安·马丁尼兹个人生平迈克尔·克里斯蒂安·马丁尼兹个人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