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艺术生涯

艺术高峰映人生

张鲁一生共创作了200余部(集)作品,如《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希波拉克底誓言》、《南行记》、《边寨人家的历史》、《卢作孚》、纪录片《跨世纪希望》,先后获得获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熊猫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一等奖等奖项。因为这些作品,偏居一隅的重庆俨然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镇。这个以“青年摄制组”为名的创作群体如旭日东升,被称为“中国电视领域的第五代”,而作为编剧的张鲁更是获得了“北王朔南张鲁”的美赞。

身遭厄运悟大道

198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年仅35岁的张鲁再也没能站起来。在人生的巨大打击面前,张鲁经过痛苦的煎熬,毅然走出了心理的创伤。张鲁第一次走出家门,青年摄制组要去农村拍外景,张鲁被人用滑竿抬上了江津双峰山。随后,在学校教室里张鲁见到孤儿细小雨,张鲁马上拿出自己全部积蓄2万元,全摄制组成员也捐出自己的片酬,总计42000元,当天,就选定下了重庆电视台希望小学新校址。接下来,张鲁认识了双峰大山的另一个小学生,陈小梅。她也是孤儿,也面临失学。张鲁拍下了《陈小梅进城》,获得中国电视“彩虹奖”一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后来,张鲁成了细小雨、陈小梅的资助人,护送她们一直到读完中专独立工作。

托起太阳行大爱

从1994年到1996年,张鲁和他的摄制组几乎走遍了重庆和四川的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还发明了一种传播形式,到机关、学校、部队,现场放映西部大山里的细小雨陈小梅们真诚求学的镜头,并演讲呼吁,把拍片的过程做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电视行动。三年里,《跨世纪希望》电视行动推出了五十三集纪录片,社会反响强烈,一时形成一股兴办乡村教育的热潮。摄制组与社会各界一起,在重庆老少边贫山区兴办希望学校、希望书屋数十所,扶助上万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在张鲁的倡导下,很多海内外知名爱国兴教人士热诚加入这一行列。几年来,为农村兴建近百所音像电子馆和农科教示范点,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和他们的子弟直接受益。当年片中的孩童,一个个读完小学、中学、中专、大学,纷纷走上工作岗位,书写自个灿烂的人生。

更多相关

约瑟夫·佩夫尼艺术生涯约瑟夫·佩夫尼艺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