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人物经历

1923年,远藤周作生于东京巢鸭,有一年长2岁的哥哥,父亲在安田银行(富士银行的前身)工作。1926年,3岁时父亲工作调动迁往大连居住。1929年,6岁时,进人大连市大广场小学就读。1932年,9岁时,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和,常常以恶作剧来隐藏心中的难过。这时期的陪伴,是一只名叫“小黑”的狗。小黑成了他的“悲哀同伴者”。1933年,10岁时,因为父母离异,远藤周作与母亲、兄长返回日本,转学到六甲小学。刚开始住在神户市六甲的阿姨家,之后搬迁到西宫市夙川的天主教教会附近。在天主教徒的阿姨的建议下,与母亲一起到教会听公教要理,并于1935年6月与兄长一起于夙川天主教教会领洗,领洗圣名为保禄(Paul)。根据远藤周作的说法,在此时的他之所以接受洗礼,主要是为了让母亲高兴而无自觉地受洗。远藤周作的学成绩不佳,进人高中(三高)的考试也受挫连连,于是,在仁川开始了他的“浪人”生括。当年,获东大法科录取的兄长,搬迁到世田谷经堂的父亲家,而远藤周作也因为入学考试接连不顺利,为了不造成母亲的经济负担,也搬到了父亲家。因搬家造成让母亲独自生活,远藤周作认为自己背叛了母亲。1941年,18岁时上了上智大学。1944年,考入日本庆应大学文学部预科,但是因为父亲命令他改读医学系,远藤周作离开了父亲的家,并始打工生活。当时战局苛烈,学校上课无法进行,所以就在川崎的勤劳员工工厂工作。后来,远藤周作搬到由天主教哲学吉满义彦担任舍监的信浓町天主教学生宿舍之白鸠宿舍——圣斐理伯宿舍居住。在此除了受到吉满的影响,阅读了法国哲学家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的著作,并结识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和德国浪漫派。之后,因为与堀辰雄(Hori Tatsuo,1904—1953)会面,体会到必须思考西洋人的“一神与日本人的诸神”以及法国作家莫里亚克(Francois Mauriac,1885—1970)小说中所讨论的人类深层心理等问题。当时虽然取消了文科学生征兵犹豫制,被编入第一乙种军队的远藤周作却因为肋膜炎之故,延后一年入队。194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50年,远藤周作为了学习法国的天主教文学,战后初期去法国留学,进入里昂大学。受教于巴第教授,研究领域为法国现代天主教文学。与此同时,远藤感觉到与基督宗教的距离感越来越大,于是决意放弃进入法文研究所就读,而要以有距离感的基督宗教为近身之物,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成为一名小说家,开始在里昂的居住处学习写作小说;同时,因为三田的前辈大久保房男的好意,在《群像》发表数篇关于法国留学生活的文章。第二年(1951),远藤到莫里亚克《特雷兹·特丝格尔》小说中的背景地——兰德地区作徒步旅行,并且访问了在波尔多近郊一个村落的修道院修行的井上洋治。1952年,时年29岁的远藤结核病发作,病况一直不佳。翌年的1月,因为健康因素,远藤回到日本,两年半的留法生活于此划下句号。回到日本后的远藤,重新开始与三田文学的前辈们往来,并成为天主教文摘的编辑长。同年12月,母亲郁子突然因为脑溢血去世,远藤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孤独地死去,对他有着很深的影响。二战的经历让远藤周作对“罪”有了重新认识,开始从内心深层重新认识基督教。留学时代写了一些法国见闻,随笔发表在《群像》、《天主教要约》上。1953年,回到日本。1961年—1962年,他因肺病发作长期住院,进行了三次大手术,造成肋膜粘合医疗事故。第三次手术,取得了成功。1964年7月出院。幼年时期的远藤周作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就自然会关注和自已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进入庆应大学文学部之前的远藤周作的记忆中,充斥着失败和痛苦。进入大学全方面地接触文学世界以后,远藤周作终于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开始为之奋斗。可天不遂人愿,他因为体质虚弱,开始了长期的住院生活。所以远藤周作就特别理解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绢苦的弱势群体,井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付诸实际行动,开展了“温暖人心的医院”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活动。远藤周作,对《圣经》中被世人唾弃的犹大这样的背叛者们寄予了极大关心。远藤周作一反战后派作家那种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性,故意冷漠政治,反伦理纲常,在传统的私小说基础上加以剔抉、概括、抽象、重视“艺术的高浓密度”,以创造尊重自己实感的独立世界。称其创作手法上回溯接近传统文学,作品酷似私小说而又有别之,具体表现在以虚构的“我”来贯通作品脉胳,借助私小说的技巧,有选择地再现生活,从而幻现出一个游荡于日常琐事的诗情文学世界。1947年,远藤写出第一篇评论《诸神与一神》,并得到神西清的认同,将文章登在神西清所编辑的《四季》期刊第五号中。而佐藤朔所推荐的评论《天主教作家的问题》,也刊登在《三田文学》中。对一名大学部学生而言,远藤可说是幸运地接受到许多良师的指导与协助,并渐渐地以文学与天主教的问题而渐露头角。1947年—1993年,从天主教作家远藤周作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耶稣之爱的理解程度分为三个阶段:1、“矛盾阶段”;2、相互理解阶段;3、融合阶段。作品中出现的耶稣形象最后归结为“母性之神”,具体体现为“人生同路人”,同时远藤周作对“人生同路人”的“母性之神”的追求,归因于作者青年时期在法国留学时遭受的歧视以及晚年患病时体会到的孤独感,此外日本传统宗教中的观音以及古神道对母体的敬畏习惯也对作者产生了一定影响。1953年7月,选择“白色人和黄色人”的差异作为主题,开始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索。在早川书房出版《法国大学生》随笔集。开始踏上评论家道路。1954年,在文化学院任讲师。1955年,远藤周作以小说《白种人》获第33届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白种人》描写一个法德混血儿在纳粹迫害下出卖朋友、在精神上陷入崩溃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作者对西方文化、基督教、人道主义等的怀疑和批判。1957年《海与毒药》发表,确立了小说家的地位。获得新潮文学奖、每日出版文化奖。该小说取材于二战中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以美军战俘作为活体解剖的残酷事件,深入追究了日本民族的“罪”意识。1960年至1962年,因肺结核病入院治疗,在此后的作品大多以宗教主题展开。1960年,《沉默》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66年长篇小说代表作《沉默》发表,获谷崎润一部文学奖,该部小说描写的是日本幕府时代基督教徒受迫害的历史故事,探讨了“弱者的宗教”、神的形象等内容,此后,他开始探索宗教中的许多核心问题。1980年之后,远藤进入其文学创作的后期,长时间的病床体验使他在人“衰老与死亡”的相关问题上有了深入思考,其作品主题更加多元化,并出现了宗教融合的思想。《侍》获得野间文艺奖。1981年作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85年,担任日本笔会会长。1987年,辞去芥川奖审查委员工作。写于1993年的《深河》,是远藤最后一部集大成之作,在日本和世界文坛享有盛名。远藤周作的文学多以基督教为题材,他的作品善于挖掘和表现宗教中的主题,具有丰富的宗教内容和浓厚的宗教意味,该作品获每日艺术奖。

更多相关

谢尔盖·加尔迈什人物经历谢尔盖·加尔迈什人物经历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人物经历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人物经历
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人物经历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人物经历
雅克·里维特人物经历雅克·里维特人物经历
胡安·鲁尔福人物经历胡安·鲁尔福人物经历
何东方人物经历何东方人物经历
邵伟人物经历邵伟人物经历
张杏子人物经历张杏子人物经历
吉米·莫瑞人物经历吉米·莫瑞人物经历
贤棣人物经历贤棣人物经历
范宇人物经历范宇人物经历
卢倩文人物经历卢倩文人物经历
秦阳明人物经历秦阳明人物经历
吕萍人物经历吕萍人物经历
朱波人物经历朱波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