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音乐风格

演奏风格

“能弹出作曲家灵魂的少数年轻钢琴家”,“她弹奏的莫扎特都是带着微笑的”!——钢琴界泰斗保罗·巴杜拉·斯柯达对袁芳的赞誉“收放自如,控制力强,显示出这姑娘心不浮,气不躁,淡定。她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周广仁先生对袁芳演奏的评价知名乐评人对袁芳演奏协奏曲的评价:“她用她的细腻勾画出一幅层次丰富的云雨山水画,最难得她那年轻的容颜下,掩藏着一颗张弛有度的心。” ——《音乐周报》面对一架长约三米,近半吨重的庞大乐器,女性钢琴家所展现出的特质有时为这件乐器赋予难以言状的微妙魅力,袁芳就是这样一位女性钢琴家,她在半个月内对于两首截然不同风格的协奏曲的演绎充分展现出了其构建在理性基础上的浪漫特质。——《音乐周报》 袁芳对莫扎特的诠释相当原汁原味又充满青春气息;对贝多芬的诠释:充满正义的力量、平衡的美感与质朴的造句和充满灵性的光芒;对舒曼的诠释:袁芳用她的激情,迎合着舒曼得不到克拉拉的哀怨之情,随后,她又用她的细腻勾画出一幅层次丰富的云雨山水画,貌似腻腻乎乎,却又极具颗粒性。对勃拉姆斯的诠释:她在执著地诠释着勃拉姆斯作品里透露的德奥派音乐三大特点 -- 沉思、神秘、还有浓厚。对拉赫玛尼诺夫的诠释:钢琴家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毫无造作的痕迹。对中国作品的诠释:这位女钢琴家的《黄河》弹得很有情怀。她演奏了改编版钢琴独奏曲《春天的故事》,深圳的观众热泪盈眶,纷纷起立鼓掌。——以上段落摘自各主流媒体和乐评在她看来向国外推广中国作品是这一代钢琴家的责任,而这种观念的源泉又始自于她的家学,这一切将袁芳造就成为了一位不一样的80后钢琴家。——《音乐周报》

人物特点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袁芳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如今与钢琴为伴已经长达27年了。她从小接触的是中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德国求学的8年,她日夜浸泡在德国的音乐文化、国家城市的文明、礼仪中,去了解历史、学习语言,感受当地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她说:“如果我跟古典音乐的缘分像一棵树,那么在德国求学的过程就是将树根往下扎的过程。这段经历让我加深了对一些曲目理解、认识,再去接触其他作品的时候有很大帮助。这很有必要。”袁芳表示,中西方两种文化带给她很多惊喜。她有一颗“中国心”,性情很中式;但她会用德式思维逻辑去理解作品,将多数中国人还不太了解的古典音乐,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让作品璀璨生辉。“两种优秀文化的结合、碰撞,是可以产生光环的,”她解释道。当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并非和谐如一,也会有矛盾、有激烈,不平和、不和谐。“但遇见矛盾,去解决、去感觉、去学习,最后还是会收获一种和平和希望,”袁芳说。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袁芳觉得自己与钢琴结缘,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因为父亲很喜欢钢琴,袁芳在很小时候就开始学钢琴,是一种“被选择”。但能够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也是一种“选择”。 袁芳说:“在人生的重要节点,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去主动迈步、去追求、去持续选择。现在我过上完全古典音乐的生活,不能说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支撑袁芳在古典音乐的道路上走到如今,核心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其实有太多机会可以去停止追求更进一步。但总是心存一股劲,想去追求新知、直面挑战、应对困难,想像海绵一样去吸收知识,去学习进步,一直往前。艺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不会去想接下来还能再往哪走,我只知道每天都很忙,有太多美好、未知、不熟悉的曲目需要我去学习、掌握和表达。但幸运的是我还很年轻,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谈到在求索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时候,袁芳坦言,技术上会遇到难题。演奏是一种临场艺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也会面临很多状况,也会苦恼、忧虑,但是自己并不惧怕困难,愿意付出心血去解决。通过心理、生理上的调整,技术训练,将困难逐一解决,也令演奏日臻完美。继承德奥派古典音乐袁芳在德国求学8年,师从当代最著名的德奥派大师格哈德·奥匹兹,成为他的第一位中国弟子,并获得双专业博士学位。她继承了德奥派古典音乐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和演奏风格,被誉为“德奥派古典音乐继承人”。作为“继承人”,袁芳对“德奥派古典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她表示,德国、奥地利出产了大量真正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是所有古典音乐的基础,这得益于由于时代原因和特殊的文化。很多伟大的音乐家都去演绎和诠释德奥派作品,并传承了正义、真诚、严谨、克制、自律的“德奥精神”,对自由和热忱充满向往。当自己去再现这些作品的时候,会去研究德奥派创作严谨的结构、音符等技术,把作曲家的思路、手笔表达清楚,并去进一步传承“德奥精神”,结合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诠释作品的灵魂。

音乐理念

“很多时候,我更想做一名古典音乐的推广者。通过技法,营造一种气氛,体现古典音乐与众不同的美。从而激起大众对古典音乐的热爱。”“舞台是展现美的,是一个与想现场听到音乐的朋友们交流的最好的平台;教育是能够真正改变、美化人心的,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另一个生命,更是一种恩赐。不仅仅是如何一对一地带好一个学生,更是思索一种钢琴教育的方式,努力像周广仁先生那样的钢琴教育界前辈学习,也能为从上到下推广一种好的、职业化的教育方式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钢琴与竞技、舞蹈等不同,女性的优美、委婉在非常优秀的男音乐家身上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那种非常气势磅礴的状态,也可以在好的女性音乐家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艺术的魅力超越性别,但是每一个真正的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袁芳一直将音乐视为灵魂层面的表达。她认为,在学习音乐或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可能会忙碌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但能够挖掘出作品本身的灵魂,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加以诠释,才是最重要的。袁芳在表演过程中会尽可能去抓住作品与心灵的碰撞,对她而言,“弹出作曲家灵魂”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没有去刻意追求。她说:“当你用心去投入的时候,表现的就不仅仅是某种技巧,还有作品的质量和它所表达的内心世界。”教学相长,教学中净化过滤自身 除了是一名独奏家、室内乐音乐家,袁芳还在高校担任钢琴教授。三种身份的转换,需要她不停地去做出调整和尝试。袁芳很热爱演奏,也很享受教学,喜欢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上课对她来说是一种净化、过滤的过程,她觉得将自己对音乐的总结理解,通过学生每个独特个体呈现出来是很宝贵的经历。“我很乐于跟学生分享、总结人生经验,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跟学生在一起相处的过程,也帮助、优化了我的生活和演奏过程。我会跟学生探讨专业知识,再回头考虑时,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清晰。我将自己的总结告诉他们,而他们也将身上所呈现的东西再反射给我,让我面对钢琴时更加清晰。这的确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袁芳觉得在教育这方面,除了对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外,应该做一些音乐普及。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系列讲座,是专门讲钢琴、经典名曲的,“我希望用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更多的人进来听,听音乐,听一种文化。”在中国推广古典音乐,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古典音乐的种子,是袁芳热切的心愿。“在中国推广古典音乐,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想尽力做到最好,希望让普通人读懂古典音乐的美,领略其中丰富的精神世界。”袁芳告诉记者。让作曲家的心,进入你的心BQ:学琴的孩子特别多,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打好基础很重要”,基础是什么?主要是技巧吗?您对琴童包括琴童家长有什么想说的?Y:首先是技术,毕竟钢琴是有技术含量的工种,有规范的老师将孩子的手型、触键、对钢琴所能发出的声音和持续的手指动作规范好。同时我所看重的基础还有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愿意与作品打通,在作品中理解你不曾经历的生活,理解作曲家的心,愿意带着这种心去用钢琴传递和表达,甚至影响你对自己和生活的认识。BQ:如何像你一样,去挖掘出作曲家的灵魂?Y:了解他的全部,他所处的时代、空间,会决定他的思想。与作曲家打通,是精神和灵魂的层面,练琴要刻苦,要腾空自己心的杂念,让作曲家的心,进入你的心。这个职业很重视这种内在。只有艺术和科学最能使人接近上帝BQ:如果拥有时光机,让你可以见到任何想见的人,你最希望他是谁?和他聊些什么?Y:我自己弹贝多芬的作品非常多,祖宾梅塔和以色列爱乐访华,也邀请我一起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我也会在国家大剧院讲贝多芬的专题。所以此刻希望见到贝多芬,和他聊聊艺术和人生。他曾在致学生艾米丽的信中说道“坚持下去,不要仅仅练习艺术,而要抓住艺术真正的精神。因为只有艺术和科学才能把人类提升到上帝那里。”——以上段落摘自新华网、腾讯、中国新闻网及《北京青年周刊》

更多相关

夏尔·卡米尔·圣-桑音乐风格夏尔·卡米尔·圣-桑音乐风格
爽子音乐风格爽子音乐风格
桑巴音乐风格桑巴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