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森个人轶事

阎森化妆显乖乖男一面阎森与王励勤初冬的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乒乓球馆一层球馆,晚上九点依旧热火朝天,北京队的男球员们正在教练的辅导下挥汗如雨地加练。散落一地的白色小球,黑红相间的球拍挥舞,还有汗水浸湿的绿色或蓝色球台。阎森的到来让孩子们莫明地激动起来,他们不明白,这位时任中国女二队教练为何驾临,而且乖乖倚墙而坐,任由一位女化妆师涂脂抹粉……阎森的名字对于乒乓球迷而言,似乎有些遥远,但记忆绝不会淡忘曾经的“闫王组合”。他们是如何叱咤风云,让中国男双组合天下无双。而今兄弟王励勤仍是乒坛公认的一哥,兄长阎森却已挂拍,身影就此隔在挡板外。但他仍然是中国乒坛公认的老好人。  由于一场意外的车祸,阎森的左手重伤,无奈地告别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此后心绪低落的他辗转于乒超和日本联赛,2005年上海世乒赛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世乒赛,也经历前所未有的提前退场。尽管“阎王组合”的分飞让人唏嘘不已,但阎森坦然一笑。始终记得他走回宾馆的路上,仍习惯性地给球迷签字、合影,来者不拒,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面颊始终保持着职业的微笑。阎森与胡可2006年10月,阎森重新审视人生,他痴痴凝望着刚出生的儿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和对未来安定的渴求。那一颗漂泊的心,直到全国锦标赛赛场仍未确定方向。作为江苏队的一员,赛程间隙,他总是坐在场边翻开手机静静看着儿子嗷嗷待哺的可爱头像出神。直到乒坛教父———如今的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与他一番促膝谈心,才解开了阎森的心结,也帮助阎森认清了自我。和孔令辉一样,咬着笔杆,挣扎在退役的痛苦与竞聘的兴奋中,哭过、醉过,熬过全国锦标赛的每一夜。铁汉孔令辉捧着稿纸哽咽,泣倒在讲台。轮到阎森,他用语无轮次演绎了梦游般的心境,颠来倒去尽是酸楚与无奈。但即便如是,他还是他自己,不懂修饰,不会伪装。这回专为星战,下班后来到北京队的训练场,径直站在聚光灯下,眼前所见都是他最熟悉的乒乓球世界,阎森却禁不住的汗意淋淋。“这可是我第一次化妆。”强忍了半晌,他终于憋出了这句话。敢情,阎森以前无数次面对镜头,哪怕上杂志封面,都是素面。“是啊,这不是转型当教练,才学着在《星战》专业一次嘛。”嘴边挂着玩笑,阎森却像个孩子一样寻觅着镜子,“这辈子没试过这么想照镜子,你们可别把我整得不像我了,回家老婆孩子该认不出我了。”第一次化完妆的阎森,准确来说仅是配合灯光打了一层粉底而已,却如临大敌似的瞪着摄影师。紧张得鼻尖不停淌汗,用纸巾不断擦拭加之化妆师敬业地时刻补妆的结果,就是阎森拍摄完毕多了一个米老鼠的红鼻头。影星胡可VS冠军阎森胡可与阎森此前就已彼此认识,当然那是通过电视。一位世界冠军,是全中国的骄傲;一位是名嘴,影视剧中的名角。作为知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无需任何调试,胡可几乎走进场馆就进入了状态。别看阎森平时对队员很“唠叨”,但对采访特别认真,颇有些嘴拙。可经过不打不相识,他们之间的谈话怎么听都像是朋友在唠嗑。闫森:你以前打过球吧?胡可:你看呢?怎么叫打过球吗?你应该是问我会不会吧?呵呵,你要这样认为我也不反对,你会吗?怎么不会,中国人其他项目不会,乒乓球从小总打过吧。不过,在你眼中,我这实在不算会打球。别这么谦虚,人人都是从不会到学会,你的强项我就不会了。那你觉得我还行吗?嗯,还不错,属于挺聪明的。早些入行没准有机会发展。看,(胡可俏皮地向助理眨眼)我还不错呢。教练表扬我了。平时你会健身吧?打乒乓球吗?说实话少,因为有场地限制,而且一个人也没法打。我们常赶来赶去,没法保证。所以,我会随身带一根跳绳。跳绳这项运动对场地没有太多的要求,而且全身都能运动到,效果不错。你一般跳多少个?200吧,要看情况,时多时少,先是双脚跳,累了就变成轮换脚,就像这样(胡可学起了动作),能轻松些。那你们练球,要练多少个呀? 我们专业的就没法数了,仅是多球这一项每天就要几大盆,说着阎森指向训练场地的大盆(比家里的脸盆更大更深),至于多少个我从没数过,我们都是数盆的。但就业余来说,每天能挥上200下,就相当不错了。你们要练这么多呀,怪不得这么了不起,中国的乒乓球是最棒的。谢谢夸奖,都是大家靠勤奋努力得来的。我们中国乒乓球队的基础非常好,大家的付出也是最刻苦的。就好比你的镜头感真是好强。是吗?习惯成自然吧,我们平时录电视节目时,现场一般就会有五台摄影机,从不同角度拍,用哪一台机器,那台摄影机的红色顶灯就会亮起,我们要在最快速度找到那台亮灯的机器,同时调整好状态面向镜头,要在五个镜头前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怪不得你这么会摆POSE,我真是大开眼界,普通人绝对不会。哈哈,还好吧,我是拍多了自己不断找感觉,其实这也有些套路。我看一些明星真是很会摆,而且在镜头前不断转化,不会重。要是我,除了笑,手脚都不自然了。你们都是专业培训过,没事就对镜子练吧?我没那么夸张,但有些明星确实是相当专业。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一位模特,她真的很会,仅凭一双手就能从数字一到十,在脸边搭配出不同的感觉。这一招我觉得拍大头贴的时候会很实用。这我就没经验,打球的动作往往是下意识,只要实用,没有人去关心是否好看的。那是,赢球是硬道理,赢了就是世界冠军。我可没听说过摆造型还有拿世界冠军的。平时你们生活可枯燥吧?有看过我的节目吗?运动队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相对单纯。不过我们也有各自的爱好,当然空闲下来多会看看电视。你的节目和演的电视剧不一定看全,但都有印象。谢谢。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和你们体育明星多接触,没准可以发展出一个新的节。你带的队员会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我带的队员相对年轻,她们是梯队,应该不会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过未来或许就有她们。那你会去现场助威吧,为你以前的队友,为中国队。当然,肯定想去。相信在看台上观赛和过去在赛场比赛的感觉会大不相同。到时我还抱儿子一起去。是吗?孩子多大了?一岁零两个月。哦,他能看懂乒乓球吗?你也要培养他打乒乓球吗?2008是国人的盛事,带他感受一下,至于未来由他自己选择,我不勉强。好,那就期待中国队包揽所有金牌,我们一起为国球加油。美女弟子向阎森挑战对于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闫森,一览众山小。就采访过最难缠大腕的胡可而言,手到擒来。两人相遇,却不打不相识。千万别误会,此“打”非彼“打”,《星战》为他们提供的是由国教指导名嘴打场“国球”。胡可特别忙,雾都重庆有重要戏份,北京又有几台节目等着录制,不得已只好当起空中飞人。为了《星战》与闫森相约,行程一改再改,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她订好机票准备从重庆飞往北京,偏遇上大雾,航班延误。当所有人为几乎错过的相约抓狂之际,终于,晚上九点,胡可出现在了先农坛体育场。厚重的外套下,亮丽的裙装,及膝长靴,胡可出现在训练馆门口的刹那,就“谋杀”了所有的目光。先前挥汗如雨的队员们,无不停下球拍,向他们心中的明星投上最真挚的注目礼。“她,她是胡可吧?”“好像是哎,她怎么来了?”大家咬起了小耳朵。“我这样可以进去吗?”胡可指了指靴子,望向指挥训练的教练。这句话当真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这是难能可贵对专业的尊重。鉴于乒乓球场地要铺设特制的地胶,训练时也必须铺防滑地板,进入场地时严禁穿有跟的皮鞋、靴子,一是伤地胶、地板,二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影响训练,非常不礼貌。但即便体育记者仍会犯这种错误,胡可一开口就让才恢复训练的队员再度侧目而视。“没关系,今天特殊情况,通融一次。”得到教练首肯,胡可这才小心翼翼地掀开挡板走进内场,还特意沿着边沿走到最远端特别空出的摄影区。阎森此时正闭着眼“面墙思过”———接受平生第一次化妆。“你好啊!”一声清脆的招呼,亲切而友好,就像熟稔的老朋友。徒地睁开双眼,胡可正笑容可掬地挥手。“你好,不好意思,他们(我们的化妆师和摄影师)要给我上个妆。快好了。”阎森忙不迭地示意。“没关系,我先进来和你打个招呼,这就去换运动服。”胡可指了指助理的手袋。再度进入场地,胡可已是一身运动服,做起了拉伸运动。拿起特意挑选的道具———球拍,调皮地挥舞起来。“我来陪你打几个球吧,”助理笑着拿起另一块球拍走向球网对面。“这……”胡可自然不会错失自己的机会,“我想和他(阎森)打。”话虽是对助理说的,眼神却不好意思地看向闫森。“可以吗?”这回是向阎森发问,语气仍是不敢确定。“行,没问题。”世界冠军落落大方,没一点架子。原先还在为如何帮助两人尽快进入角色而忧心的摄影师,见此情形,喜出望外,即刻举起相机,捕捉最自然,最灵动的瞬间。当然,胡可的球技与她的口才没法比,但也有模有样。反观阎森,面对镜头拗造型别提多生硬,但恢复到本色,给美女主持喂球指点迷津,却有板有眼。经过名师的一番点拨,很快胡可就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能够连续多拍接球,还跟阎森手把手地学起了高抛发球。15分钟过后,“自来熟”的胡可与腼腆的阎森已以师徒相称。一个拜对方为乒乓球师傅,一个夸对方镜头感超强是造型师。不打不相识的两位明星,竟在《星战》结成了一帮一的红对子。奥运冠军成功转身“哎哟,这样打早晚得给扣死。”在武汉洪山体育馆,城运会女双第三轮正在进行中,场上文佳正在挥拍打双打,一个动作不到位,前奥运冠军、现中国乒乓球二队的教练阎森显得有点着急。  “我主要是来观摩的。”阎森告诉记者,如今他带了李晓丹、文佳等几位国家队二线运动员,这次是特意现场观看球员的表现,好在今后的训练中对症下药。早在2000年奥运会上,还是乒乓国手的阎森与王励勤搭档,一举打败孔令辉、刘国梁组合,拿下男子双打冠军。这场胜利造就了两个新的奥运冠军,从此出发,王励勤在2001年、2005年和2007年三度捧起世乒赛男单冠军奖杯,确立了当今乒坛男子第一人的地位。而同样势头正猛的阎森则在2003年下半年因车祸骨折,痛失参加雅典奥运会的机会。伤愈后,阎森还曾重返赛场,出战上海世乒赛。“后来我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很难再恢复,于是就想到了退役。”退役后,阎森依然选择了与乒乓球密切相关的教练一职。2006年秋,他出任国家二队教练,肩负培养乒乓球后备力量的重任。“刚开始转成教练时还不太适应。”阎森说,“当运动员时一天都在运动,而当教练却得一站一天,真还不习惯。”好在时间久了,人也就“站”住了。在教运动员时,倒还得心应手。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运动员,又有大战经验,看女弟子训练,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指出毛病在哪儿,然后制订训练计划。“我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阎森说。昔日奥运冠军的荣耀已归于平淡,看昔日搭档王励勤仍在赛场上驰骋,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一次赢得荣誉,为国争光,而自己却已无缘奥运,阎森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笑着说,“他(王励勤)身体比我好。”战胜孔令辉、刘国梁夺得奥运会男双冠军的经典一刻已渐渐远去,小个子的阎森跳到王励勤怀里,两人相拥着转了一圈,相信那个画面会永远定格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竞聘教练的幕后故事10月12号,全国教练员会议在无锡召开,那一天,孔令辉退役的新闻铺天盖地。13号早晨,当我拖着疲惫的脚步来到会场,阎森却又出现了,背着他那个巨大的LV斜挎包,手里拿着几页A4纸。原来,无锡也是他运动生涯的最后一站。正想找他问个究竟的时候,会场里却找不到他的身影,走出来,看见他趴在窗台上,咬着笔杆恨不得锤胸顿足写他的竞聘稿。“我昨天在宾馆关了一天,才写出这么多来。”阎森向我展示他写的一页多纸:“师傅给我写了这个,我不敢念。谁都知道我阎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念这个,蔡指导也不能答应。所以我必须要自己写!”阎森说的师傅是男队教练李晓东,曾经把他和王励勤带上悉尼奥运会男双冠军的功勋教练。李指导在乒乓队向来以才子著称,写的文章动辄以万字计,这回徒弟参加竞聘,他赶紧帮写出了篇竞聘稿,五六页的稿纸拿在手里,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词藻华丽,真是一篇好文章!可是,正象阎森说的,师傅的好意只能心领,那确实不是阎森可以说出来的话!会场里坐的一百多位教练恨不得都是看着阎森成长起来的人,他敢哄谁呀?阎森的竞聘演说是在13号的下午,中午他一直念叨着找乒羽中心的工作人员赵霞帮忙,把竞聘稿打出来,他嫌自己写在那张破纸上的稿子太难看了!江苏男人的细腻在这一刻体现了出来。一切准备就绪,阎森终于站到了竞聘演讲台上,用他自己的话说,面对几万个人打球一点不怵,对着这一百多人上台演讲,腿却一直在发抖!阎森紧张的情绪传染到了全场,台下的我们也跟着一起紧张,好不容易等他把一页多纸的竞聘稿念完,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这次在无锡参加竞聘的教练员,都有五分钟的时间接受大家的提问,很多时候蔡指导都亲自充当提问者。站在蔡指导这个高度,提的问题自然非常尖锐,一点儿也不给人留面子,我们都笑言他才是最优秀的记者!可是,在面对自己弟子阎森的时候,蔡指导放弃了话语权:“我还是不要说了,你都紧张成这样了,我再问你不更紧张啊!”然后笑着把话筒提给了别人。看的出台下的这些教练们都挺喜欢阎森的,大家都笑着不接话筒。总得有人提个问吧?阎森的好兄弟,黑龙江女队主教练王永刚冲了上来:“阎森,你看你做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不仅尝到过别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也取得过奥运会冠军这样的好成绩,……”我已经在会场后的椅子上笑倒,天!这哪是提问啊?简直就是开表彰大会嘛!也难怪,别人都在竞聘报告里头说自己如何如何的好,阎森的竞聘稿里完全没有,而且还在狠狠地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刚刚退役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东西要向老教练们学习,怨不得王永刚要使劲地帮他说话呢!那一刻,全国教练员会议现场气氛充满温馨,最终王永刚说出了一句大家的心里话:“阎森,我觉得你以后要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这句话也引来大家善意的哄笑。竞聘会的结果不出所料,阎森竞聘女二队教练员成功!其实在这里想要说的,并不是阎森的表达能力如何,我只想告诉大家一点,象阎森这样有些木讷、不善言辞的人,为什么大家会一致通过选他当教练?原因只有一个,他确实具备当教练的能力!以阎森的成长经历、他的骄人战绩、他刻苦钻研乒乓球的精神以及他的人品都是一个优秀教练的不二人选,这一点蔡指导很清楚,所以不提问;台下的一百多位教练也清楚,所以把选票投给了他!阎森的口头禅想到阎森这个人,熟悉他的人立即会从脑海里蹦出小个子、絮叨、朴实这样的形容词。然而就是这个基本不会花言巧语的老实人,有时候说出的句子却能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对于我来说,一想起阎森,就会想起他常说的一句话:“小狗骗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句类似孩子的语言呢?我慢慢地说,你慢慢地听!第一次是在2004年,男队厦门备战雅典奥运会,阎森当时正处在右臂受伤后的恢复阶段,那时候,他是全训练馆里的“祥林嫂”,随时端着胳膊步履蹒跚,只要有一个人关切地看他一眼,他就会过来跟你说胳膊如何如何疼,如何如何难受。当时只觉得他怎么那么絮叨啊!等回到房间看他接受队医治疗,看他趴在床上咬牙切齿忍着不掉泪的时候,这才真正体会到他有多疼。我们当时拍了很多他接受治疗的画面,阎森跟我说:“周到我求你了,别把我难受的那些样子播出去好吗?”他的目的仅仅是不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痛楚,对于这样的请求,我能拒绝吗?拍完他做治疗之后开始采访。问一句,答一句,最要命的是几乎不得要领,奥运会就在眼前,你说他怎么就不能说几句期待为国争光的豪言壮语呢?左问右问问不出来,急的我都想替他说了!阎森当时坐在床上,一脸无助地看着我:“周到,咱们打交道久了你就了解了,那些豪言壮语我说不出来,我真的不会!”怕我不信,他又加了一句:“小狗骗你!”当时就被阎森打败了!这样一个用孩子语言跟你下保证的男人,怎么可能说出豪壮的誓言?第二次是从厦门回北京之后,奥运男双名单出炉之前,我到天坛公寓找他们。那个时候乒乓队对一切媒体持抗拒态度,所有的教练以及队员都不接受采访。我悄悄问阎森情形怎么样了?他回答自己和我一样不知情。然后顺便说起队里规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我开始逗他:“阎森,我现在要采访你,你怎么办?“他的回答让我终生难忘:“周到,只要是你采访,我肯定接受。”我开玩笑地问:“队里不让采访你也接受?”“对,顶破头我也接受你的采访,小狗骗你!”这句话在别人嘴里也许就是个玩笑,可是他一说出来我就深受感激。阎森,虽然我们大家都清楚这只是一句并不会被实现的承诺,但我明白,你已经拿我当成一个朋友,一个值得相信的人!再接下来就是他和王励勤的男双落选,在打完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之后,乒乓队全体登长城。在长城脚下我看到阎森,精神有些萎靡地坐在施之皓的车里。“阎森,你还好吧?”我问。“挺好的,我没事。”阎森回答。“真的?”“真的,小狗骗你!”

更多相关

陈智林个人轶事陈智林个人轶事
金民友个人轶事金民友个人轶事
拉斐尔·贝尼特斯个人轶事拉斐尔·贝尼特斯个人轶事
詹姆斯·杜威·沃森个人轶事詹姆斯·杜威·沃森个人轶事
阿德里安·穆图个人轶事阿德里安·穆图个人轶事
劳伦特·布兰科个人轶事劳伦特·布兰科个人轶事
加地亮个人轶事加地亮个人轶事
里卡多·卡瓦略个人轶事里卡多·卡瓦略个人轶事
伊万·科尔多巴个人轶事伊万·科尔多巴个人轶事
王锴个人轶事王锴个人轶事
路易斯·古斯塔沃·迪亚斯个人轶事路易斯·古斯塔沃·迪亚斯个人轶事
约翰·奥谢个人轶事约翰·奥谢个人轶事
亚历山德罗·波滕扎个人轶事亚历山德罗·波滕扎个人轶事
纳尔多个人轶事纳尔多个人轶事
米歇尔·巴斯托斯个人轶事米歇尔·巴斯托斯个人轶事
达利桑德罗个人轶事达利桑德罗个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