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仲马人物经历

年轻时代的大仲马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大仲马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剧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大仲马与阿达·芒肯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大仲马的签名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玛尔戈王后》,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续篇《二十年后》。1846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1847年8月,仲马又在以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话剧《红屋骑士》中,以旧的波旁王朝隐喻七月王朝,发出了武装推翻七月王朝的呼吁。1847-1848年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卫士》。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身着戎装,带兵进攻巴黎。每当清晨来临之际,他把自己编辑印刷的报纸分发给市民们,宣传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大仲马持反对态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1848-1850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布拉热洛纳子爵》。期间还发表了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兆为背景的总题为《一个医生的回忆》的一组小说《约瑟夫·巴尔萨莫》(或译《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项链》(1849-1850年)。1851年,发表《昂热·皮都》。1860年1852-1855年,发表以路易十五亲政时期为背景的《克莱弗的奥兰普》(1852年)、以复辟王朝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1857年,发表《耶户一帮子》(或译《双雄记》、《杀手与侠盗》)。1858年,发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马什库尔的母狼》。1867-1868年,发表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动乱为背景的《白党与蓝党》。1868年从勒阿弗尔归来以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只能偶尔读读自己的旧作。1869年,他遵照医嘱去布列塔尼的一个僻静角落休息,同时为出版商勒麦特尔编写一本《烹饪词典》。不过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这项工作。1870年春天,大仲马又去法国南方疗养。7月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他在《普鲁士恐怖》中预言的那场战争爆发了。小仲马赶在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之前把他带到自己在诺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滨别墅。人们向他隐瞒着法军在战场上惨败的真相。他已经严重失去记忆。大仲马之墓1870年12月,大仲马卧床不起,他嘱咐家人去请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当晚10时,他死在女儿玛丽的怀中,享年68岁。12月8日,大仲马的遗体临时葬在离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维尔小教堂的墓地里。第埃普市政委员会的代表团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出席了葬礼仪式。在第埃普避难的巴黎日姆纳兹剧院经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发表了演说。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马的故乡维莱尔--科特莱,举行了正式安葬仪式。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更多相关

洗志伟人物经历洗志伟人物经历
辛月人物经历辛月人物经历
王启蘅人物经历王启蘅人物经历
温知仪人物经历温知仪人物经历
高则豪人物经历高则豪人物经历
张弛人物经历张弛人物经历
王向力人物经历王向力人物经历
岛谷瞳人物经历岛谷瞳人物经历
细见大辅人物经历细见大辅人物经历
儒勒·斯楚克人物经历儒勒·斯楚克人物经历
萧钰人物经历萧钰人物经历
胡增雪人物经历胡增雪人物经历
陈彦允人物经历陈彦允人物经历
三桥达也人物经历三桥达也人物经历
JR人物经历JR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