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轶事典故

钳徒论相,选自《中国古代百将图说》卫青年少时,在平阳公主府做骑奴。一次,他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这一故事后来被称为“钳徒论相”。卫青敬重、爱惜人才。他早年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在河东买马时发掘并举荐了日后的酷吏咸宣。随着卫青地位的日益尊重,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名臣汲黯却依然行揖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卫青听后,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卫青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卫青率军扫荡漠南时,右将军苏建部三千骑兵意外遭遇了大单于上万主力,前将军赵信又临阵倒戈,苦战一天苏建只身逃回。对于是否杀苏建以立威的问题。军部两方有了分歧。有人说兵法讲“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苏建以少敌多,苦战到全军覆没也没有二心,不该被杀;议郎周霸则说大将军就任以来,还未杀过裨将,杀苏建“立威”正是时候。卫青立刻否决了周霸的话,表示以天子殊宠为大将军,不患无威,虽有权力,但不敢擅专,还是把这事交给天子定夺。于是用囚车押回苏建。武帝最终赦免苏建的死罪,允许其被赎为庶人。漠南之战后,大将军被赐千金,有个叫宁乘的人,对他说:“大将军之所以能显贵全是因为卫皇后,汉武帝如今很宠爱王夫人,她刚刚受宠所以家里尚未富贵,大将军可以把皇帝所赐的千金都送给她示好(此话有谬误之处,卫青以自身军功封侯。早年,卫青被馆陶公主‘绑架’获救后,就已‘赏赐数日累千金’;而王夫人那时已封了夫人,家里还‘未富贵’)。”卫青并未按宁乘所说把千金都送去,折半把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此事可以排除讨好宠妃的可能性,第一,卫青折半送金,当时已为万户侯和秩禄最高的大将军并不缺钱,反而常把太后所赐的金子全都分给部下;第二,卫青作为皇后和太子倚靠的外家并不是拉拢宠妃的好选择。汉武帝知道后,询问了卫青,把宁乘升为东海都尉调出了长安。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蚡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卫青和霍去病关系和睦。漠北大战时,卫青部下的郎中令李广因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以及迷路的过失将会受到的军事审问自尽。一年后(即元狩五年,前118年),李广之子李敢怨恨卫青,将其击伤。卫青没有追究这件事,但霍去病知道后,却在随后借机射杀李敢,为亲复仇。霍去病在去世前和公孙贺等人请立三子封王,以维护太子刘据的地位,由此看出二人政治立场的一致。《史记》记载,淮南王刘安打算谋反时,问谋士伍被:“崤山之东若有兵战,朝廷必派大将军(卫青)统兵镇压,您认为大将军是怎样的人?”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将士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我认为他才能如此,又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对抗。等到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也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井未凿通时,士兵都喝上了水,他才肯喝。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刘安听后默然无言。后来,刘安做谋反的准备,派人假装获罪后逃出淮南国而西入长安,供事于卫青和丞相公孙弘,意欲一旦发兵起事,就让他们先刺杀卫青,再说服公孙弘。在刘安看来,只要除去二人,那“如发蒙(大意为如同揭去一块盖布一般轻而易举)耳”。由此可见卫青在时人眼中的地位。据《资治通鉴》等书记载,太子刘据和卫皇后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不保,“有不自安之意”。汉武帝察觉到此事后,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成贤主,并让卫青转告太子、皇后。因此,卫青在世时,无人敢构陷太子。等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图谋不轨者才逐渐多了起来。

更多相关

马丁·路德·金轶事典故马丁·路德·金轶事典故
李达轶事典故李达轶事典故
夏尔·戴高乐轶事典故夏尔·戴高乐轶事典故
阿道夫·希特勒轶事典故阿道夫·希特勒轶事典故
李忱轶事典故李忱轶事典故
杨坚轶事典故杨坚轶事典故
赵云轶事典故赵云轶事典故
孙亮轶事典故孙亮轶事典故
吕蒙轶事典故吕蒙轶事典故
刘邦轶事典故刘邦轶事典故
陶侃轶事典故陶侃轶事典故
程昱轶事典故程昱轶事典故
孙武轶事典故孙武轶事典故
诸葛亮轶事典故诸葛亮轶事典故
刘宏轶事典故刘宏轶事典故
彭鹏轶事典故彭鹏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