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人物事迹

毛驴拉着一车玉米秸,走上村南那座桥,81岁的赤城县后城镇西山村李风春老人望着桥下奔流的河水,忽然感到心窝子针扎般的痛———组织修桥的人不在了。又下雨了,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蓦然想起,那个曾和他一起徒步转县城街道,看哪里积水成洼、哪里泥泞难行的好搭档没有了。他们在怀念同一个人:赤城县原县长王永利。今王永利突发心肌梗塞,病逝在办公室,年仅48岁。不愿让生命有一天空转。当县长两年,他坐的车行程16万公里。事情已过去很久。11月初,面对记者的采访,赤城县副县长闫登仁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那次去省交通厅跑项目,我和其他人都是白天坐车过去,在省城住一晚上。王县长是白天在县里忙事,完了连夜赶过去。近五百公里的路途啊。”满怀着干事创业富民的热情,2006年6月上任的赤城县长王永利,不愿让生命有一天空转。上任两个月,他上矿山,进企业,访农家,走遍了全县18个乡镇的沟沟坎坎。“我们目前步子小,发展慢。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借船出海。”一次会上,他语重心长的话至今让大家记忆犹新。跑省进京、南下北上,王永利身先士卒,为赤城发展寻找合作伙伴。两年多时间,他坐的车,总计行程16万多公里。他的勤政务实、诚心实意打动了众多客商,促成了多个矿产深加工、环保建材、风电等项目落户赤城。2007年,全县在建项目37个,总投资16亿多元;2008年,全县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40多亿元。对工作的执着,让王永利甚至忘记了个人安危。赤城矿山多,利益驱动下,非法开采一直难以杜绝。有一个非法矿口,以养殖场的招牌做掩护,还养着6条狼狗护院。王永利和县公安局长、国土资源局长化装成防疫灭病人员混进去,拿到第一手资料,叫人把这个矿口给封了。“他工作认真得令大家佩服。”秘书明晓东说,王永利批复的每个文件,都写出具体承办单位,如何实施。每个月还让他把执行情况做一统计。但对权力,王永利决不专断,凡事多商量。副县长闫登仁感慨:"一个议题,王县长在弄清问题来龙去脉,熟悉相关政策文件后,一般会拿出三个处理方案,到政府常务会上去议。"每次接访,不管来了多少上访者,他都耐心接访到最后一个。"老人家回去吧,我保证帮咱村修好桥。"时至今日,后城镇西山村李风春老人依然记得那一幕:王县长和他告别时,突然向他作揖。2007年春节前夕,冰天雪地、北风呼啸。王永利到李风春家里慰问。"老人家,您有啥困难?""我没啥困难,大米白面,吃得不赖。"老人说,可西山村有个大困难没桥。西山村村南有条河,村里近千口人都在河北住。2000多亩地95%在河南,村民去地里干活,来回得趟河。"每年都有几车棒子扣到河里,不少人还得了腿病。"老人说。"行,我一定记着这事。"在王永利的多次协调下,一条20多米长的桥竣工了。"知心事办完了,好县长却走了。"采访中,老人一个劲儿念叨。百姓的事比天大。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王永利都不辞劳苦,亲自去办。2007年8月,10户老百姓反映,由张家口市交通局修的省道栾赤线排水不畅。王永利几次到百姓家里和施工现场查看,考虑到工程虽达到国家设计标准,但不方便老百姓,就多次找设计、施工单位协调,最后多加了一个涵洞。县信访局局长李精华讲述了一件事:县里改建火葬场,地址都选好了。后来移民搬迁,有七八十户人家搬到了离火葬场1公里远的下风口。火葬场动工时,村民不干了。"王县长找我,问我的看法。我说,咱们盖是有道理的,因为先选址。但就怕建成后,那边急着火化,这边截住不让去,引起打架恶性事件。"那时,火葬场前期已投入30万元。王永利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停建新火葬场。"王县长说,政府费点事,但只要老百姓受益大,就值!"李精华回忆说。王永利腿不好。在县里的"大接访"活动中,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一张大点的椅子,他看到后,马上要求换掉:"这样的椅子会拉开同群众的距离。"每次接访,不管来了多少上访者,他都耐心接访到最后一个。两年来,他接待的信访案件群众都格外满意。担任县处级干部近14年,他家一直住在7楼楼顶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里。王永利在赤城当县长两年多,70多岁的老母亲只沾过儿子一次光。老母亲患有风湿病。赤城有温泉,对治疗风湿痛、关节炎有疗效。家人多次劝王永利带老人去泡温泉,他没有答应。直到老母亲病情加重,亲自向他张嘴后,他才把父母接过去。住进温泉宾馆,王永利对父母说,"我白天常有接待任务来这里。您二老见了不要和我说话,别让人知道您二老来了。"老两口在宾馆住了20多天,就司机郑学龙一个人知道。临走前,王永利的老父亲悄悄结了账,也没再和儿子说过这事。王永利平时言语不多,很少批评人。但郑学龙却向我们讲了他的一次发火。那是在车上,王永利接到一个电话,说着说着就发火了,"以后这种电话您就别给我打!"挂掉电话,王永利对郑学龙说,电话是亲戚打来的。原来,王永利姑姑的孩子做生意,想来赤城发展,找到王永利,被他拒绝了。亲戚不甘心,又找到他父亲。碍着情面,老父亲给他打了电话。王永利却说,"不行,他们是我的亲戚,就算我一句话不说,也可能不公正。"不光不利用职权办私事,王永利还定下许多死板的规矩,连秘书、司机他都反复交代:在外边参加活动,纪念品不要往车上搁。每次下去调研,只要能赶回,他就在食堂吃饭。一天,王永利去检查矿山,返回县城已中午一点了。陪同的人建议,找个饭馆随便吃点。王永利却说,"走前我就跟食堂说了,今天回来晚,留饭。"在王永利主管城建工作期间,开发商们多次带着贵重物品甚至现金找上门,都被他拒之门外。担任县处级干部近14年,王永利家至今仍住在7楼楼顶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王永利有一个名为"静心集"的笔记本,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思:"不工作的时候,一个重要任务是修身养性,提高素质。初到一地,要想到将来要离开此地,进得来,出得去。为此就要严格操守,心正行正……"王永利的发病,其实早有征兆。80岁的老父亲患肺癌离世。办完父亲的丧事,他就常觉得难受,发烧、胸闷。被工作占据了全部身心的他,只是逮空在办公室输了几天液。"他一直说,等到十月一放假,奥运会结束了,他再去好好查查。"秘书明晓东回想起来十分难过。9月15日晚,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的王永利倒在办公室。9月19日,赤城县殡仪馆内,前来吊唁的干部群众排成长队。此时,天空呜咽,白云垂泪……(来自《河北日报》报道)

更多相关

吴鹏人物事迹吴鹏人物事迹
朱塞佩·梅阿查人物事迹朱塞佩·梅阿查人物事迹
希尔维奥·皮奥拉人物事迹希尔维奥·皮奥拉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