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文学形象

在明朝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王匡最早在卷一的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被提起,直到同样是收录在卷一的第十回《虎牢关三战吕布》为止,就没在出现往后的任何一回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关于王匡的记载。后来,在毛宗岗修订的版本中,王匡惟独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出现。然而,在赵聪之对整部书进行修增的版本中,使王匡在第四回《十常侍施计杀何进》首次登场,直到第七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宣告他去世的消息。上述这三种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差异,但提起匡在起兵讨董的介绍几乎相同。曹操发檄诏至各方群雄后,已任河内郡守的匡,跟袁绍等人同时起兵,并成为第五镇部队。接着,向众人提醒以奉著大义之名讨董,就必须推举一位能够发号施令的盟主,随后众人一致同意推绍为盟主。不过,嘉靖本没王匡的提议。而在使绍为盟主的提名人设定方面,毛版写是曹操,但在赵版改为臧洪。接着,王匡跟董卓军作战描述方面,嘉靖本和毛版中都设定在虎牢关对付吕布,但赵版换为在河阳津,与牛辅、张济斗争。到了与董卓军斗争的最后,在嘉靖本和毛版,都说因其部将方悦败杀于吕布手中,使他一同军队,往四处逃避追杀。后来,因桥瑁和袁遗两人的协助,使匡脱离吕布的追杀。在赵版中,更改匡在受董卓军的突袭后,陷入恐慌,也想解决敌方的围攻。但到最后,王匡与方悦死于张济的斩杀。过一会,王匡的残军回到军营,遂向绍报告王匡战败的消息。于是,绍下命新任河内郡太守张杨,作为王匡残军的领导人。然而,在赵版跟另两种版本的不同之处,为增添匡在大将军何进底下做事的事迹。进为了要进行诛灭宦官的计划,派遣当时担任府掾的匡与骑都尉鲍信,一起返乡招募兵马。除了《三国演义》以外,在蔡东藩的《后汉演义》和吕抚的《历代兴衰演义》,也有提到王匡。央视《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之河内太守王匡《后汉演义》方面,匡初次出场在第六十五回《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至第六十七回《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为止,再未出现往后回目。最初,以大将军府掾的身分接受何进的命令,与骑都尉鲍信同时回乡募兵。然后,跟绍等人同时起兵讨董,也接受率领军队到河内郡报到的袁绍,达成联盟。最后,匡与军队在河阳津,受董卓军的后方袭击而战败,并返回河内郡,接着向绍报告。至于《历代兴衰演义》部分,仅仅在第十八回《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中,提到在起兵讨董时,跟盟主绍驻守河内郡。

更多相关

约翰·罗斯曼文学形象约翰·罗斯曼文学形象
周采芹文学形象周采芹文学形象
任冶湘文学形象任冶湘文学形象
梁彦文学形象梁彦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