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华活动年表

1960年,农历庚子年:京剧电影《杨门女将》开拍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京剧电影《杨门女将》。拍摄演职人员有:导演崔嵬、陈怀恺,编剧范钧宏、吕瑞明,舞台导演郑亦秋,摄影聂晶,美术秦威,录音陈燕嬉,副导演袁月华,化妆孙鸿魁,剪辑傅正义,照明赵新鸣,制片主任胡其明;乐队指挥王凤朝,配曲张复,中国京剧院四团乐队演奏,琴师靳文山。王晶华饰余太君,杨秋玲饰穆桂英,梁幼莲饰杨文广,郭锦华饰杨七娘,王望蜀饰柴郡主,杨淑琴饰大娘,杨学敏饰二娘,徐玉芳饰三娘,艾美君饰四娘,孙定微饰五娘,单体明饰八娘,蔡淑卿饰八姐,刘丽芳饰九妹,金立水饰杨洪,孙岳饰宋仁宗,冯王晶华志孝饰寇准,寇春华饰王辉,田文善饰孟怀源,吴钰璋饰焦廷贵,刘世翔饰张彪,李嘉林饰王文,张宏逵饰王翔,毕英琦饰采药老人。1984年10月31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八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六场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等6个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会和演出活动,演于人民剧场。马彦祥观摩了全部演出并主持了部分讨论会。演出剧目《龙凤呈祥》(梅葆玖,谭元寿,叶少兰,张学津,梅葆玥,尚长荣,王晶华,李宝春,马小曼,杨少春,李卜春,裘少戎,朱锦华,徐嘉瑞)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大陆与台湾京剧演员首次同台合作。参加者有大陆的杜近芳、李世济、梅葆玖、谭元寿、张春华、叶少兰、刘长瑜、景荣庆、吴钰璋、梅葆玥、王树芳、于魁智、张学津、孙毓敏、马长礼、俞大陆、张曼玲、马玉璋等(中国京剧院、天津京剧团、战友京剧团和北京京剧院共130人)和台湾的郭小庄、王海波及香港名票李尤婉云等,阵容硬整,剧目众多。剧目有:《铡美案》(王海波,于魁智,尚明珠)《红鬃烈马》(于魁智,许嘉宝等)《四郎探母·交令出关》(于魁智等)《徐母训子》(王晶华,于魁智)《文昭关》(于魁智)《打金砖》(于魁智)《群借华》(张学津,孙岳,叶少兰,景荣庆)《穆桂英挂帅》(梅葆玖)《玉堂春》(李世济)《霸王别姬》(郭小庄,景荣庆)《淮河营》(张学津)《黄金台》(马长礼)《借扇》(董文华)《洪羊洞》(孙岳)《红娘》(孙毓敏)《红楼二尤》(孙毓敏)《金玉奴》(孙毓敏)《霍小玉》(孙毓敏)等。1993年5月12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一场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一场。演出剧目《杨门女将》(杨秋玲饰穆桂英,冯志孝饰寇准,寇春华饰王辉,刘琪饰杨文广,刘学钦饰采药老人,孙少东饰张彪,陈真治饰孟怀远,司骍饰杨洪,王晶华饰佘太君,孙岳饰宋王,林燕饰杨七娘,李嘉林饰王文,王望蜀饰柴郡主,孙元意饰焦廷贵,张宏逵饰王翔)1993年5月21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八场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八场。演出剧目《龙凤呈祥》(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冯志孝饰前乔玄、后鲁肃,杜近芳饰孙尚香,于魁智、孙岳分饰刘备,袁世海饰张飞,王晶华饰吴国太,陈真治饰孙权,俞大陆饰赵云,于万增饰周瑜,寇春华饰乔福)1993年5月25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一场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立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一场。演出剧目《杨门女将》(杨秋玲饰穆桂英,冯志孝饰寇准,寇春华饰王辉,刘琪饰杨文广,刘学钦饰采药老人,孙少东饰张彪,陈真治饰孟怀远,司骍饰杨洪,王晶华饰佘太君,孙岳饰宋王,林燕饰杨七娘,李嘉林饰王文,王望蜀饰柴郡主,孙元意饰焦廷贵,张宏逵饰王翔)1993年5月29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九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五场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五场。演出剧目《龙凤呈祥》(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冯志孝饰前乔玄、后鲁肃,杜近芳饰孙尚香,于魁智、孙岳分饰刘备,袁世海饰张飞,王晶华饰吴国太,陈真治饰孙权,俞大陆饰赵云,于万增饰周瑜,寇春华饰乔福)1993年5月30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十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六场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六场,即最后一场,与台湾复兴剧团、海光国剧队联合演出。演出剧目《四郎探母》(魏海敏、刁丽、刘长瑜分饰铁镜公主,于魁智、唐文华、叶复润、冯志孝分饰杨延辉,毕正琳、朱传敏分饰萧太后,王晶华饰佘太君,于万增饰杨宗保)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于4月29日至5月5日举行。上海的尚长荣、李炳淑、汪正华、王正屏、夏慧华、艾世菊、蔡正仁、方小亚、王梦云、奚中路、史敏、李军,来自京津等地的梅葆玖、谭元寿、马长礼、李世济、孙毓敏、杨春霞、叶少兰、刘长瑜、张春华、赵麟童、王晶华、李庆春、梅葆玥、李长春、董文华、寇春华、王立军和香港票友金如新、钱江、李尤婉云、李和声、谢许萍苏等参加演出。1995年2月12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十三日:东方雅韵“菊坛名家闹元宵”京剧汇演举行2月12日至2月18日,东方电视台等主办的东方雅韵“菊坛名家闹元宵”京剧汇演先后在商城剧院和逸夫舞台举行。主要演员有厉慧良、李慧芳、梅葆玖、李世济、关正明、张学津、李炳淑、叶少兰、李欣、于魁智、景荣庆、艾世菊、梅葆玥、李军、孟广禄、王晶华、王梦云、马小曼等,演出了《打金砖》《祭塔》《红鬃烈马》《战宛城》《西施》《宋江题诗》《杨门女将》《投军别窑》《遇龙酒馆》《四郎探母》《龙凤呈样》等。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中国京剧院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聘请剧院知名艺术家袁世海、刘长瑜、刘秀荣、杜近芳、李世济、李维康和知名专家吕瑞明、苏移、赓金群等14人为艺术委员会顾问,聘请王晶华、冯志孝、孙元意、寇春华、杨春霞、吴钰璋、邹忆青、李光、李学忠等22人为委员,刘长瑜任艺委会主任,高牧坤为副主任。艺委会是对剧院艺术创作、艺术生产、日常演出、人才培训等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参谋和监督的机构。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艺委会对剧院制定的艺术创作规划及确定重点剧目提出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参与新创剧目、重点剧目的选择、研究、论证工作;指导剧院排演工作,特别是重点剧目的创作、修改、加工和提高;协助制定剧院艺术人才培养规划,并充分利用剧院老艺术家多的优势,承担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向全国甚至海外京剧院团开办进修班;对剧院举办的“演出季”以及其他日常演出进行质量监督和评议等。2005年5月26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九日:王晶华收王本秀为徒王晶华在山东省威海市老年大学,收该市著名京剧票友王本秀为徒。这是王晶华近20年来首次开门收徒,也是第一次收票友为徒。在收徒仪式上,王晶华和王本秀合作演出了《打龙袍》,马少童和票友们也纷纷登场。2006年3月14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五日,上午:尚长荣顾谦为徒、张曼玲周婧为徒、王晶华收张兰为徒中国京剧院在北京晋阳饭庄,为三名青年演员组织集体拜师仪式。顾谦、周婧、张兰分别郑重拜尚长荣、张曼玲、王晶华为师。院、团主要领导纷纷到场,吴江院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于老师们的厚望,三位青年演员均表示要抓住这绝佳的机会,好好学戏,不负这难得的师生缘分。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参加的演员有李慧芳、刘长瑜、冯志孝、王晶华、寇春华、于魁智、张建国、张火丁、李胜素、邓敏、刁丽、李岩、于万增、耿巧云、江其虎、袁慧琴、吕昆山、黄炳强、李红梅、魏积军、毕杨、郭瑶瑶、张兰、徐孟珂、陈淑芳等。演出唱段(不完全统计)《蝴蝶杯》(李慧芳)《调寇审潘》(冯志孝)《佘太君抗婚》(王晶华)《九江口》(陈真治)《满江红》(于魁智,李胜素)《白毛女》(张建国,陈淑芳)

更多相关

常宝华活动年表常宝华活动年表
陈淑芳活动年表陈淑芳活动年表
陈俊杰活动年表陈俊杰活动年表
王连平活动年表王连平活动年表
方雪雯活动年表方雪雯活动年表
程砚秋活动年表程砚秋活动年表
何恕活动年表何恕活动年表
廖忠活动年表廖忠活动年表
张楷活动年表张楷活动年表
武利平活动年表武利平活动年表
赵长军活动年表赵长军活动年表
刘雪涛活动年表刘雪涛活动年表
黄慧活动年表黄慧活动年表
孔祥东活动年表孔祥东活动年表
计镇华活动年表计镇华活动年表
陈乐华活动年表陈乐华活动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