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丽个人轶事

从小就是“人来疯”王红丽剧照《抬花轿》6岁以前,王红丽一直跟着姥姥住在开封。2岁开始,一听到京剧就搬小凳子坐在一边听,3岁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唱样板戏。说起自己与戏剧的渊源,王红丽说:“这都是天生的。”或许真的是遗传,她的父母都在省豫剧团工作,父亲做音乐设计、编剧,母亲是常香玉的徒弟,住在三团家属院,隔壁就是高洁(豫剧艺术家)家。后来上学回到郑州,她与院里的孩子们趴在台口、灯光楼看大人唱豫剧。王红丽当时特别投入,自己都没注意自己的表情会随着情节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团里的大人都说,这些孩子谁不当演员都行,就是红丽不当太可惜。那时候的王红丽谁让表演就唱,一个人能不住气儿唱半个多小时,“唱完还问,哎,你们怎么不鼓掌啊。那时候简直就是个‘人来疯’。”因为底子好,1979年,刚11岁的王红丽考上了洛阳艺校。“当时唱《断桥》,自己唱得眼泪哗哗流,把评委都唱出泪来了。最后人家评委说,没见过这么‘张精’的考生”。18岁人称“小皇后”1985年毕业后,王红丽进入省豫剧二团。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从1984年开始,剧团组成小分队,“实际上就是承包,打破了以前的大锅饭,演员开始分等级。”王红丽说,当时她的父亲带队下去演出,一年就是几百场,收入非常高,小分队里很多人都是“万元户”。王红丽逢上了好机会,来时,刚好一个主演生孩子,于是直接当上了主演。“有一次他们小分队去重庆演出,王红丽主演《春秋配》,因为演得太像豫剧皇后陈素真了,当地媒体在标题上称王红丽为”豫剧小皇后“。从那时起,”小皇后“这个名号就落在了王红丽的头上,那时她18岁。离开戏台”下海“”不让唱戏了,我卖烤鸭卖盒饭“1990年,剧团人事变革,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最终,团里没聘她,她离开了戏台。当时流行”下海“,”1991年在市体育场举行糖酒会,王红丽看人多就去卖盒饭。“她说,因为她是唱戏的,嗓子亮啊,又会吆喝,还有人过来说,买她的就因为她漂亮。”因为爱吃,王红丽去南京旅游时发现,那里的盐水鸭、烤鸭很好吃。正想创业的王红丽在南京朋友的帮助下,在豫剧二团楼下开起烤鸭店,“当时就想,既然创业,就选择和唱戏八竿子打不着的行当”。很快,她的烤鸭店开了三家分店。为争口气办剧团烤鸭卖得很火,但时间久了,王红丽并不快乐,她发现,自己的同龄人还在舞台上,自己也有很多梦想还没实现,比如夺梅花奖。“卖烤鸭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唱戏的圈子很封闭,与人近距离接触后,她知道顾客的需求,这实际上为她经营民营剧团埋下很深的伏笔。”1993年,王红丽在父母的帮助下,成立了完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每个剧本都是千挑万选的,因为她们必须把每笔投资都收回来,应景的戏不排,必须排一个成一个,可以说她们的每个戏都是一口热气一口凉气唱出来的。”剧团成立的第二年,排了《风雨行宫》。导演余笑予要求一定要演到100场再去北京参加展演、角逐梅花奖。王红丽说,他们从河南演到山西,又演到河北,到达北京,真的就演了100场,并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更多相关

金民友个人轶事金民友个人轶事
拉斐尔·贝尼特斯个人轶事拉斐尔·贝尼特斯个人轶事
詹姆斯·杜威·沃森个人轶事詹姆斯·杜威·沃森个人轶事
阿德里安·穆图个人轶事阿德里安·穆图个人轶事
劳伦特·布兰科个人轶事劳伦特·布兰科个人轶事
加地亮个人轶事加地亮个人轶事
里卡多·卡瓦略个人轶事里卡多·卡瓦略个人轶事
伊万·科尔多巴个人轶事伊万·科尔多巴个人轶事
王锴个人轶事王锴个人轶事
路易斯·古斯塔沃·迪亚斯个人轶事路易斯·古斯塔沃·迪亚斯个人轶事
约翰·奥谢个人轶事约翰·奥谢个人轶事
亚历山德罗·波滕扎个人轶事亚历山德罗·波滕扎个人轶事
纳尔多个人轶事纳尔多个人轶事
米歇尔·巴斯托斯个人轶事米歇尔·巴斯托斯个人轶事
达利桑德罗个人轶事达利桑德罗个人轶事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个人轶事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个人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