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创业历程

采用“夹缝生存”战略就是扬长避短,做别人嫌麻烦不愿意做或做不了的业务,在夹缝中寻求自己的生存之路。1991年10月,曾经当过国家干部、也做过国企领导的王国强遭遇了下岗,于是他用手中仅有的10000元积蓄,在北京月坛邮市租下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商店,创办了“四达集邮服务部”。那一年,王国强39岁。虽然已经过去了18年,但聊起当年初入邮市,王国强仍然感慨颇多。“创业之初,我对邮市的市场规律、邮品的收藏价值、邮政史价值和参展价值、邮品的真伪鉴定都是门外汉。”原以为邮票经营也像其他商品一样,批发价进货,零售价售出,挣个批零差价而已,但等王国强把营业执照拿到手开始经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集邮领域,国营邮票公司掌握着邮票发行的垄断权,民营邮商没有从正常渠道进货的权利。“一无邮识、二无经验、三无资金、四无票源、五无关系,当时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提发展了。”第一道难题摆在了王国强面前,是进是退?如果选进,如何前进?经过市场调研,王国强决定采用“夹缝生存”战略。“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其实就是扬长避短,做国营邮票公司嫌麻烦不愿意做或做不了的业务,在夹缝中寻求自己的生存之路。”于是,王国强千方百计找来种种书刊资料阅读,邮政史、邮票、邮戳的研究资料,市场规律的研究资料都看。靠着一股子钻劲儿,经过两年的苦心钻研,他终于凭着自己丰富的邮识,深厚的辨伪功力,高超的市场运作,得到了人们较高的评价,而自己也在北京邮票界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王国强把手中的存货全部清仓时,成功地淘到了进入邮市后的“第一桶金”。1993年,王国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邮识和鉴定水平,在邮票投资、经营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同年,王国强第一次出手的机会来了。当年“八一”建军节,我国发行了一枚发行价50元的《中国工程兵赴柬埔寨执行维和行动》特种封,总发行量1万枚。刚刚面市,价格就达80元一枚。但那时邮市没有人坐长庄,价格炒高了就会暴跌。当邮市跌声一片时,王国强拿着从银行贷来的20万元入市了,他首先以40元一枚的价格大量收购《中国工程兵赴柬埔寨执行维和行动》特种封,不到一个月,他就收了3000多枚。紧接着,王国强在《中国集邮报》上登出第一个广告,卖价70元一枚。邮市很快有了反应,接着是跟进、抢购,价格迅速拉升、暴涨。第二个广告,卖价90元;第三个广告,卖价100元;第四个广告,卖价130元,该特种封成为全国公认的热点。当王国强把手中的存货全部清仓时,不但归还了本金和利息,还净赚了20多万元。前后不足一年的时间内,王国强成功地淘到了进入邮市后的“第一桶金”。在1996年至1997年的邮市高潮中,王国强通过3次“换手”将“四达”的运营资产累积到了4000多万元。赚进了第一桶金,王国强和“四达”也走上了正常运营的轨道。王国强随后数次出手,无一落空。聊起最成功的一次运作,王国强说当属1994年白鳍豚小本票的运作。1994年4月1日,王府井百货大楼等4家公司发行股票。之前市场充斥着一种论调:今后没有邮市了,大家都去炒股。很多邮市里的人争先恐后往外跑,好的邮票全部浮出水面,而且给钱就卖。“白鳍豚小本票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品种,但在大家抛售之前,市场里没有量,我也根本不可能建仓、不可能运作。在此种情况下,大量的小本票都出来了。”“全国当时一共就剩5万张了,对成百上千的集邮爱好者来说,绝对供不应求。”于是,在市场最低时王国强开始建仓,11元、11.5元、12元的小本票都有。最后,王国强花了不到4万元,买了3000多本白鳍豚小本票,完成了建仓。当年秋天,市场开始有动作,白鳍豚小本票的价格节节攀升。到了1997年春天,白鳍豚小本票卖到1000元一枚。“我的卖出价中,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都有,别人卖的最高价是1300元。”在1996年至1997年的邮市高潮中,王国强通过三次“换手”:1996年初把小本票换成纪念币,纪念币短时间内产生了比较高的效益;又把纪念币换成邮资片,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高利润率;后又把邮资片换成小本票,使自身实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四达”的运营资产也达到了4000多万元。

更多相关

黄志明创业历程黄志明创业历程
张兰创业历程张兰创业历程
周欢创业历程周欢创业历程
蔡昌创业历程蔡昌创业历程
吴鹏创业历程吴鹏创业历程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创业历程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创业历程
刘峰创业历程刘峰创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