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成长经历

谭恩美谭恩美自幼生活于美国,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教育,这使她产生了一种心理优越感,她总是以俯视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同时,谭恩美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并将之传播到西方社会。1981年—1987年,谭恩美担任记者、医学期刊的编辑和商业科技写作的自由撰稿人。1985年起对小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曾参加作家训练营。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谭恩美的小说很多都带有自传性质,擅长描写母女之间微妙的情感,常常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这些华裔女性不但要面对种族认同的问题,还要面对与父母在文化认同上的隔阂。这些同谭恩美的成长环境分不开。谭恩美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描写了中国的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如《接骨师之女》中的露丝认为:“中国的中秋节就是美国的感恩节,她希望与家人、朋友在中秋节相聚,建立更亲密的友谊。”《喜福会》描绘了中秋节欢乐温馨的场景,“这一天,人们准备好各种器具与食物,每盒装着四只月饼”,人们还要游太湖,拜月亮娘娘,这些描写带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表达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的重视。《灶神之妻》中描绘了新年的风俗习惯,如新年来临之前人们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也要穿得整整齐齐,大年初一要吃饺子,过年期间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斗鸡、社戏等。《灶神之妻》中,谭恩美详细描写了江薇丽——雯妮置办结婚嫁妆的细节,嫁妆包括梳妆台、衣橱、红木沙发、绣花被褥、留声机、餐具瓷器等,结婚时新人会收到许多礼物,包括金项链、金手镯、翡翠戒指等。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谭恩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小说《灶神之妻》中,描写了中医的神奇疗效;《接骨师之女》中,茹灵出生于制墨世家,她详细描述了制墨的工序。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是华裔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种中国形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她的母亲曾给她讲过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的了解也多源于母亲、家庭和华人社区,这难免使她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存在偏差。谭恩美是华裔的第二代移民,虽然她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但她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谭恩美是典型的“香蕉人”,这使谭恩美常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视中国。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认知必然会影响谭恩美的观点。当谭恩美以美国人的心理审视中国时,就会对中国产生种种误读。同时,作为美国的少数民族,谭恩美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感不满,她常会将中国塑造为文化古国或乌托邦的幻想,以此争取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谭恩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中国意象,塑造中国形象。谭恩美小说以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再现了中国形象,尽管这种中国形象有许多失真之处,但它满足了西方人的心理期待,也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更多相关

阿斯米尔·贝戈维奇成长经历阿斯米尔·贝戈维奇成长经历
洛伦索成长经历洛伦索成长经历
亚历山大·弗莱明成长经历亚历山大·弗莱明成长经历
埃米尔·威廉·伊万霍埃·赫斯基成长经历埃米尔·威廉·伊万霍埃·赫斯基成长经历
伊兹科成长经历伊兹科成长经历
丹尼斯·罗德曼成长经历丹尼斯·罗德曼成长经历
本·阿莫斯成长经历本·阿莫斯成长经历
赛义德·阿巴斯成长经历赛义德·阿巴斯成长经历
江晓辰成长经历江晓辰成长经历
查克·海耶斯成长经历查克·海耶斯成长经历
斯波恩成长经历斯波恩成长经历
拉玛尔·奥多姆成长经历拉玛尔·奥多姆成长经历
林纪妏成长经历林纪妏成长经历
保罗·加德纳·阿伦成长经历保罗·加德纳·阿伦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