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

综述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农业

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农户的耕地面积为1.24公顷,2004年日本兼业农户数占经营性农户总数的79.6%。2000—2004年日本农业生产法人数量从5889个上升至7383个。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2005年日本农产品自给率只有40%,其余农产品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1990—2003年日本谷物自给率由30%降至27%,其中食用谷物的自给率由67%降至60%;2003年日本豆类、油脂类、砂糖类、水果类、水海类和肉类产品的自给率分别只有6%、13%、35%、44%、50%和54%,日本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创下1190万吨渔获,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4个主要的工业区。机械工业一直处于重化学工业的中心地位。制造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和东海地方,东京和福冈之间。一个狭长型的工业地带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史。许多产业在日本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日本工业分布图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电气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团。日本的电子电气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制造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汽车产品畅销全球。日本在电子、手机通讯、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和金属等多项领域具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殊荣。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矿业因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2012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日本的消费比例约合3.8%,90%以上的能源矿产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本土的矿产品产能已严重不足,其中,铁、铜、铝、锡、铅、锌等主要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9%、96%、100%、98%、82%、69%,矿产资源消费极度依赖进口。

科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等领域尤为突出,日本政府把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列为国家的3大支柱产业技术,并把3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细分为16项。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服务业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最大比重,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东京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世界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之一。日本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2004和2005年,日本服务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五,2006和2007年上升至第四;2004~2007年各年,日本服务贸易进口均居世界第四位。2007年,日本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世界占比分别达到4.2%和5.1%。2008年,日本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国家中排第六位,在亚洲地区排第二位。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家中排第四位,在亚洲地区排第一位。

文化业

日本的文化产业在音乐、电影业、动漫产业、出版业、广告业、体育用品产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动漫日本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2006年IFPI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唱片产值达到4619亿日元,约合34亿美元,占全球唱片市场的17%,仅次于美国的36%;在亚洲,日本则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据日本文化科学研究所的调查,2010年日本音像光盘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307亿日元。日本电影业于2008年在宫崎骏的带动下攀上了历史新高峰,本土片以高达59.5%的市场份额,2009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日本虽然出现了发达国家中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但电影市场却继续保持了2008年的良好状态。2010年,日本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大,全年票房总额超越2207亿日元。动漫产业若计算其他相关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盈利性支柱产业。日本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和个人订报最多的国家。根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2010)》的调查结果,日本2010年市场规模为12.641万亿日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面向文化产业立国》白皮书,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打产业。

外贸

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入关”后,日本开始取得和其他缔约方同样的平等地位。按照关贸总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大陆、美国、东盟、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德国等。日本对华出口减少,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更多相关

赵国经济赵国经济
唐朝经济唐朝经济
元朝经济元朝经济
宋朝经济宋朝经济
金朝经济金朝经济
邵庄经济邵庄经济
香港经济香港经济
玉林经济玉林经济
山西经济山西经济
苏州经济苏州经济
徐州经济徐州经济
安平经济安平经济
卢森堡经济卢森堡经济
洛杉矶经济洛杉矶经济
安龙县经济安龙县经济
永春县经济永春县经济
澳大利亚经济澳大利亚经济
印度尼西亚经济印度尼西亚经济
越南经济越南经济
泰国经济泰国经济
卡塔尔经济卡塔尔经济
巴勒斯坦经济巴勒斯坦经济
马尔代夫经济马尔代夫经济
阿富汗经济阿富汗经济
土库曼斯坦经济土库曼斯坦经济
塞舌尔经济塞舌尔经济
加蓬经济加蓬经济
宾夕法尼亚经济宾夕法尼亚经济
纳米比亚经济纳米比亚经济
冈比亚经济冈比亚经济
巴基斯坦经济巴基斯坦经济
多巴经济多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