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东主要作品

1966年1月,任旭东拍摄了《地道战》。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抗击日本入侵者的情景,被任旭东真实再现到了银幕上,亿万观众观看了《地道战》。任旭东的军事教育影片也从部队走向了全国。83岁的任旭东欣然讲起了当年拍摄《地道战》时的幕后故事。1963年,任旭东就接受了拍摄《地道战》的任务,并指导写剧本和派人深入冀中平原采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1965年3月,经两次审查,剧本仍然没有出来。总参领导说,剧本不成,你们八一厂自己写吧,5月20日开拍,年底必须完成,等于就是军委的军令状了。于是,陈播厂长对任旭东说,你拍吧,没剧本也能拍,打仗时你不是也没剧本吗?任旭东只好找了一个生在冀中平原、懂得地道战的专业编剧,给他讲了剧本主题、框架结构和几个人物之后请他写。但20多天后,当任旭东带着制片和摄影拍完外景回来后,看到3万多字的剧本竟没有“地道”两个字,任旭东找厂长说,连“地道”两个字都没有的剧本怎么能够拍出地道战呢?厂长只得把这个剧本也停了。到了这个时候,厂长就对任旭东说,你怎么想就怎么拍吧,你有临场发挥的才能,又有两次挖地道炸炮楼的经历,剧本就在你脑子里。而这时已是4月20日了,离开拍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当年冀中平原有一个用地道战抗击日本侵略最出色的英雄村庄高平村,虽然处在鬼子炮楼的层层包围之下,却从未被占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成功地反击了敌人5次围剿,鬼子次次失败而归。特别是最后一次,来了2000多人打了整整一天,最后丢下40多具尸体大败而逃。高平村当年还有一个杀敌英勇的村民获得了晋察冀军区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任旭东抓住了高平村这些真实感人的抗敌事迹,写进了《地道战》的剧本里。这时剧本中还缺欠的就是当年地道的设施了。按照高平村村民的回忆,当年的地道不管是地窨子还是红薯窖都有经过伪装的隐蔽口。但是整个冀中平原保留下来不多的地道都砌上了水泥,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所以任旭东仍然想象不出当年那些神秘的隐蔽地道口是什么样。关键时刻,杨成武将军送来了他写的一份有关地道战的总结。文中不仅写出了地道战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还写出了当年冀中平原地道的设施,像驴槽口、锅灶口什么的,这让任旭东兴奋不已,他感到这些地道设施既真实又形象,也是《地道战》剧本内容丰富的素材,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银幕上地道中的陷阱、封闭板,转弯处的枪眼,能防抓的出口,墙壁炕上的隐蔽口,各种方向的翻口……开拍前的一个月,任旭东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直接写出了分镜头的剧本,审查后边拍边改,终于在5月20日正式开机,9月拍完,12月30日出拷贝,1966年1月1日上映。他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因此当演员不知道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没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时,任旭东都是亲自做示范。真实的《地道战》1952年,曾经参加过淮海、襄樊等战役的战斗英雄任旭东,在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从刘伯承的二野部队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一名浴血战场的解放军中级指挥员,到独立拍片的军事教育片导演,就像他当年炸炮楼、抓俘虏一样,任旭东又走过了一条英雄路。调到八一厂时,别说当导演,就是对电影,也是几年前刚刚在南京军政大学上学时才第一次看到。任旭东回忆,在南京第一次进电影院,灯关了以后,他四处找影子,终于看到后面有一个“枪眼”,自己跑到后面去问人家这影子是怎么出来的,虽然最后也没问明白,但满脑子都是对电影的神秘感。进了八一厂开始学习电影理论,才懂得了“一秒钟24个画面”、“视角留影”等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知识。3个月后,任旭东带着一个摄像机,两个反光板就出发了。这是他第一次和3个导演分别独立拍摄的八一厂第一批军事教育片。因为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所以第一次当导演拍摄的《班进攻》和《排搜逻》就获得了成功。懂得军事的任旭东把他熟知的训练动作分成几个镜头拍摄,既抓住了重点,拍得也快。这两部影片放映后,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当年《地道战》放映后,很多人都觉得影片的战争场面很真实。这自然也得益于任旭东当年亲临战场浴血杀敌的传奇经历。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亲手抓过一个日本上尉,也曾带领战士用手榴弹消灭了120个日本人。而现在参加拍摄的演员和战士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更没有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所以我都是亲自做示范。让他们知道,军事片不能玩假。比如趴在战壕里隐蔽,只能露出两只眼睛,这才是真实的军事动作。拍摄现场的人都说,这个导演懂得军事……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战斗一样,献出了优秀的《地道战》的同时,任旭东也献出了他心中永驻的英雄结。“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地道战》的歌词除了剧本,连《地道战》主题歌和插曲的歌词也是任旭东写的,这要放在今天,也算是两栖发展了吧。1963年,在高平村听老民兵讲述当年参加地道战的经历时,一个70多岁的老民兵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高平村的地道战歌:埋好了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任旭东立刻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感到很受启发,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地道战》撰写一首优秀的歌词。在长达两年多的《地道战》创作过程中,任旭东始终坚持搜寻、充实地道战文史资料中可用于歌词的素材,终于在1965年5月完稿。而片中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则源自冀中民谣:太阳出来呀照呀照四方,毛泽东思想呀闪呀闪金光,太阳呀照得咱人身暖呀,毛泽东思想呀照得咱心里亮堂。任旭东回忆说,当时听了高平村两位老民兵的诵读,我深受启发,并以这首民谣为基础,增编了第二、三段歌词。所以说,这两首歌词绝不是凭空想象撰写的,而是源于冀中人民丰富的地道战生活实践。他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育片,有人觉得是壮举,有人说是胡闹。

1966年1月,任旭东拍摄了《地道战》。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抗击日本入侵者的情景,被任旭东真实再现到了银幕上,亿万观众观看了《地道战》。任旭东的军事教育影片也从部队走向了全国。83岁的任旭东欣然讲起了当年拍摄《地道战》时的幕后故事。1963年,任旭东就接受了拍摄《地道战》的任务,并指导写剧本和派人深入冀中平原采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1965年3月,经两次审查,剧本仍然没有出来。总参领导说,剧本不成,你们八一厂自己写吧,5月20日开拍,年底必须完成,等于就是军委的军令状了。于是,陈播厂长对任旭东说,你拍吧,没剧本也能拍,打仗时你不是也没剧本吗?任旭东只好找了一个生在冀中平原、懂得地道战的专业编剧,给他讲了剧本主题、框架结构和几个人物之后请他写。但20多天后,当任旭东带着制片和摄影拍完外景回来后,看到3万多字的剧本竟没有“地道”两个字,任旭东找厂长说,连“地道”两个字都没有的剧本怎么能够拍出地道战呢?厂长只得把这个剧本也停了。到了这个时候,厂长就对任旭东说,你怎么想就怎么拍吧,你有临场发挥的才能,又有两次挖地道炸炮楼的经历,剧本就在你脑子里。而这时已是4月20日了,离开拍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当年冀中平原有一个用地道战抗击日本侵略最出色的英雄村庄高平村,虽然处在鬼子炮楼的层层包围之下,却从未被占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成功地反击了敌人5次围剿,鬼子次次失败而归。特别是最后一次,来了2000多人打了整整一天,最后丢下40多具尸体大败而逃。高平村当年还有一个杀敌英勇的村民获得了晋察冀军区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任旭东抓住了高平村这些真实感人的抗敌事迹,写进了《地道战》的剧本里。这时剧本中还缺欠的就是当年地道的设施了。按照高平村村民的回忆,当年的地道不管是地窨子还是红薯窖都有经过伪装的隐蔽口。但是整个冀中平原保留下来不多的地道都砌上了水泥,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所以任旭东仍然想象不出当年那些神秘的隐蔽地道口是什么样。关键时刻,杨成武将军送来了他写的一份有关地道战的总结。文中不仅写出了地道战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还写出了当年冀中平原地道的设施,像驴槽口、锅灶口什么的,这让任旭东兴奋不已,他感到这些地道设施既真实又形象,也是《地道战》剧本内容丰富的素材,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银幕上地道中的陷阱、封闭板,转弯处的枪眼,能防抓的出口,墙壁炕上的隐蔽口,各种方向的翻口……开拍前的一个月,任旭东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直接写出了分镜头的剧本,审查后边拍边改,终于在5月20日正式开机,9月拍完,12月30日出拷贝,1966年1月1日上映。他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因此当演员不知道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没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时,任旭东都是亲自做示范。真实的《地道战》1952年,曾经参加过淮海、襄樊等战役的战斗英雄任旭东,在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从刘伯承的二野部队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一名浴血战场的解放军中级指挥员,到独立拍片的军事教育片导演,就像他当年炸炮楼、抓俘虏一样,任旭东又走过了一条英雄路。调到八一厂时,别说当导演,就是对电影,也是几年前刚刚在南京军政大学上学时才第一次看到。任旭东回忆,在南京第一次进电影院,灯关了以后,他四处找影子,终于看到后面有一个“枪眼”,自己跑到后面去问人家这影子是怎么出来的,虽然最后也没问明白,但满脑子都是对电影的神秘感。进了八一厂开始学习电影理论,才懂得了“一秒钟24个画面”、“视角留影”等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知识。3个月后,任旭东带着一个摄像机,两个反光板就出发了。这是他第一次和3个导演分别独立拍摄的八一厂第一批军事教育片。因为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所以第一次当导演拍摄的《班进攻》和《排搜逻》就获得了成功。懂得军事的任旭东把他熟知的训练动作分成几个镜头拍摄,既抓住了重点,拍得也快。这两部影片放映后,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当年《地道战》放映后,很多人都觉得影片的战争场面很真实。这自然也得益于任旭东当年亲临战场浴血杀敌的传奇经历。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亲手抓过一个日本上尉,也曾带领战士用手榴弹消灭了120个日本人。而现在参加拍摄的演员和战士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更没有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所以我都是亲自做示范。让他们知道,军事片不能玩假。比如趴在战壕里隐蔽,只能露出两只眼睛,这才是真实的军事动作。拍摄现场的人都说,这个导演懂得军事……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战斗一样,献出了优秀的《地道战》的同时,任旭东也献出了他心中永驻的英雄结。“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地道战》的歌词除了剧本,连《地道战》主题歌和插曲的歌词也是任旭东写的,这要放在今天,也算是两栖发展了吧。1963年,在高平村听老民兵讲述当年参加地道战的经历时,一个70多岁的老民兵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高平村的地道战歌:埋好了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任旭东立刻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感到很受启发,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地道战》撰写一首优秀的歌词。在长达两年多的《地道战》创作过程中,任旭东始终坚持搜寻、充实地道战文史资料中可用于歌词的素材,终于在1965年5月完稿。而片中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则源自冀中民谣:太阳出来呀照呀照四方,毛泽东思想呀闪呀闪金光,太阳呀照得咱人身暖呀,毛泽东思想呀照得咱心里亮堂。任旭东回忆说,当时听了高平村两位老民兵的诵读,我深受启发,并以这首民谣为基础,增编了第二、三段歌词。所以说,这两首歌词绝不是凭空想象撰写的,而是源于冀中人民丰富的地道战生活实践。他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育片,有人觉得是壮举,有人说是胡闹。

1966年1月,任旭东拍摄了《地道战》。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抗击日本入侵者的情景,被任旭东真实再现到了银幕上,亿万观众观看了《地道战》。任旭东的军事教育影片也从部队走向了全国。83岁的任旭东欣然讲起了当年拍摄《地道战》时的幕后故事。1963年,任旭东就接受了拍摄《地道战》的任务,并指导写剧本和派人深入冀中平原采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1965年3月,经两次审查,剧本仍然没有出来。总参领导说,剧本不成,你们八一厂自己写吧,5月20日开拍,年底必须完成,等于就是军委的军令状了。于是,陈播厂长对任旭东说,你拍吧,没剧本也能拍,打仗时你不是也没剧本吗?任旭东只好找了一个生在冀中平原、懂得地道战的专业编剧,给他讲了剧本主题、框架结构和几个人物之后请他写。但20多天后,当任旭东带着制片和摄影拍完外景回来后,看到3万多字的剧本竟没有“地道”两个字,任旭东找厂长说,连“地道”两个字都没有的剧本怎么能够拍出地道战呢?厂长只得把这个剧本也停了。到了这个时候,厂长就对任旭东说,你怎么想就怎么拍吧,你有临场发挥的才能,又有两次挖地道炸炮楼的经历,剧本就在你脑子里。而这时已是4月20日了,离开拍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当年冀中平原有一个用地道战抗击日本侵略最出色的英雄村庄高平村,虽然处在鬼子炮楼的层层包围之下,却从未被占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成功地反击了敌人5次围剿,鬼子次次失败而归。特别是最后一次,来了2000多人打了整整一天,最后丢下40多具尸体大败而逃。高平村当年还有一个杀敌英勇的村民获得了晋察冀军区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任旭东抓住了高平村这些真实感人的抗敌事迹,写进了《地道战》的剧本里。这时剧本中还缺欠的就是当年地道的设施了。按照高平村村民的回忆,当年的地道不管是地窨子还是红薯窖都有经过伪装的隐蔽口。但是整个冀中平原保留下来不多的地道都砌上了水泥,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所以任旭东仍然想象不出当年那些神秘的隐蔽地道口是什么样。关键时刻,杨成武将军送来了他写的一份有关地道战的总结。文中不仅写出了地道战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还写出了当年冀中平原地道的设施,像驴槽口、锅灶口什么的,这让任旭东兴奋不已,他感到这些地道设施既真实又形象,也是《地道战》剧本内容丰富的素材,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银幕上地道中的陷阱、封闭板,转弯处的枪眼,能防抓的出口,墙壁炕上的隐蔽口,各种方向的翻口……开拍前的一个月,任旭东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直接写出了分镜头的剧本,审查后边拍边改,终于在5月20日正式开机,9月拍完,12月30日出拷贝,1966年1月1日上映。他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因此当演员不知道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没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时,任旭东都是亲自做示范。真实的《地道战》1952年,曾经参加过淮海、襄樊等战役的战斗英雄任旭东,在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从刘伯承的二野部队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一名浴血战场的解放军中级指挥员,到独立拍片的军事教育片导演,就像他当年炸炮楼、抓俘虏一样,任旭东又走过了一条英雄路。调到八一厂时,别说当导演,就是对电影,也是几年前刚刚在南京军政大学上学时才第一次看到。任旭东回忆,在南京第一次进电影院,灯关了以后,他四处找影子,终于看到后面有一个“枪眼”,自己跑到后面去问人家这影子是怎么出来的,虽然最后也没问明白,但满脑子都是对电影的神秘感。进了八一厂开始学习电影理论,才懂得了“一秒钟24个画面”、“视角留影”等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知识。3个月后,任旭东带着一个摄像机,两个反光板就出发了。这是他第一次和3个导演分别独立拍摄的八一厂第一批军事教育片。因为亲历过战场和当过作战训练参谋,所以第一次当导演拍摄的《班进攻》和《排搜逻》就获得了成功。懂得军事的任旭东把他熟知的训练动作分成几个镜头拍摄,既抓住了重点,拍得也快。这两部影片放映后,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当年《地道战》放映后,很多人都觉得影片的战争场面很真实。这自然也得益于任旭东当年亲临战场浴血杀敌的传奇经历。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亲手抓过一个日本上尉,也曾带领战士用手榴弹消灭了120个日本人。而现在参加拍摄的演员和战士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看见敌人怎样隐蔽,更没有见过穿着大皮鞋的日本兵走路、打枪、搜索是什么样。所以我都是亲自做示范。让他们知道,军事片不能玩假。比如趴在战壕里隐蔽,只能露出两只眼睛,这才是真实的军事动作。拍摄现场的人都说,这个导演懂得军事……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战斗一样,献出了优秀的《地道战》的同时,任旭东也献出了他心中永驻的英雄结。“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地道战》的歌词除了剧本,连《地道战》主题歌和插曲的歌词也是任旭东写的,这要放在今天,也算是两栖发展了吧。1963年,在高平村听老民兵讲述当年参加地道战的经历时,一个70多岁的老民兵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高平村的地道战歌:埋好了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任旭东立刻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感到很受启发,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地道战》撰写一首优秀的歌词。在长达两年多的《地道战》创作过程中,任旭东始终坚持搜寻、充实地道战文史资料中可用于歌词的素材,终于在1965年5月完稿。而片中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则源自冀中民谣:太阳出来呀照呀照四方,毛泽东思想呀闪呀闪金光,太阳呀照得咱人身暖呀,毛泽东思想呀照得咱心里亮堂。任旭东回忆说,当时听了高平村两位老民兵的诵读,我深受启发,并以这首民谣为基础,增编了第二、三段歌词。所以说,这两首歌词绝不是凭空想象撰写的,而是源于冀中人民丰富的地道战生活实践。他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育片,有人觉得是壮举,有人说是胡闹。《地道战》是任旭东生命中最大的闪光点,但这之前,他就已经多次显露出了自己的才华。1955年,任旭东拍出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育片,这就是当年在八一厂引起轰动的电影《边防连警卫》。这部由公安文工团演员出演的军事教育片,既开了军事片加入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的先河,也因为生动、吸引人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八一厂陈播厂长特意找来了苏联专家观看,不仅给予了肯定还获得了专家的好评,专家一致认为:这个导演完全可以胜任故事片导演。不过当时,由于这部影片属于新生事物,也有人说,《边防连警卫》是四不像,非驴非马,是胡闹。任旭东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没多想,觉得只要战士喜欢,看得懂就行。就像教员给战士讲课一样,要让战士爱听才行。我拍《边防连警卫》的目的,就是把军事教育中比较死板的东西弄活,内容通俗易懂,才能让战士们坐得住,爱看,也就达到了教育目的。这一年,《边防连警卫》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一等奖,即后来的“华表奖”。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八一厂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获得政府奖的影片。从这以后,受到鼓舞的任旭东又配合国内军内形势,接连执导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育片《越海捕俘》、《奇袭武陵桥》、《走访地下城》等,并在军内得到了好评。平生第一次看见导弹的任旭东,边学边现场构思、分配摄影拍镜头,终于现讲现拍一气呵成。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教育影片的领域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就是军事保密片。作为第一代军事片导演,任旭东也是八一厂最早拍摄军事保密片的人,他回忆说,在自己亲自执导的保密片中,印象最深的是去导弹营拍摄保密片,因为那次拍摄的成功既来之不易又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接连击落了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国制造的U2型高空侦察机。任旭东接受了为此拍摄保密片的任务。当汽车穿过层层严格保密设施,进入了地对空导弹营时,他才知道,这次拍的是击落U2飞机过程的军事科教片,是一级保密军事片。当时他觉得很难,自己对导弹知识一点都不懂,只能一边学一边拍,而且无法像拍一般军事教育片那样可以预演。于是从学习导弹原理开始,平生第一次看见导弹的任旭东,边学边现场构思、分配摄影拍镜头,终于现讲现拍一气呵成。回忆这次拍片,任旭东说,从不懂到顺利完成,靠的就是当年攻阵地、抓俘虏的一股韧劲和当军事片导演练就的功夫。虽然是遇到了困难,但就像当年打仗一样,只要把仗打赢就行了。对一个军事片导演来说,这也算是又经历了一次干中学吧。

更多相关

查理·汉纳姆主要作品查理·汉纳姆主要作品
艾米丽·丹斯切尔主要作品艾米丽·丹斯切尔主要作品
米凯拉·考林主要作品米凯拉·考林主要作品
黎海珊主要作品黎海珊主要作品
陶冰蓝主要作品陶冰蓝主要作品
刘戴恩主要作品刘戴恩主要作品
周漾玥主要作品周漾玥主要作品
张铭浩主要作品张铭浩主要作品
陈旭主要作品陈旭主要作品
李柔潼主要作品李柔潼主要作品
狄易达主要作品狄易达主要作品
梁绘濠主要作品梁绘濠主要作品
丽贝卡·米勒主要作品丽贝卡·米勒主要作品
亚利桑德罗·阿奎斯提主要作品亚利桑德罗·阿奎斯提主要作品
弗朗西斯·劳伦斯主要作品弗朗西斯·劳伦斯主要作品
古古·玛芭塔劳主要作品古古·玛芭塔劳主要作品
吴绿洲主要作品吴绿洲主要作品
刘倩主要作品刘倩主要作品
冯玉玺主要作品冯玉玺主要作品
阿尔法主要作品阿尔法主要作品
韩沐依主要作品韩沐依主要作品
李沐晴主要作品李沐晴主要作品
蒋中炜主要作品蒋中炜主要作品
马柏全主要作品马柏全主要作品
迈克尔·特维诺主要作品迈克尔·特维诺主要作品
孙建弘主要作品孙建弘主要作品
厉玮主要作品厉玮主要作品
李佳妮主要作品李佳妮主要作品
李翠翠主要作品李翠翠主要作品
谭赫主要作品谭赫主要作品
呼延晓辉主要作品呼延晓辉主要作品
陈军主要作品陈军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