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红个人生活

多面乔红本色冠军:爱笑的“拼命三郎人们赞扬,她勤奋刻苦,综合能力强;人们叹息,她与邓亚萍搭档两次夺得奥运冠军,自己却无一枚单打金牌;人们疑问,她是否真的甘当配角,是否真的知足常乐。从事业的巅峰到感情的低谷,再到趋于平静的生活,谈起乔红,人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踏实的“拼命三郎”乔红1975年,正是全国上下掀起“乒乓热”的年代。武汉无机盐厂工人严方起酷爱打乒乓球,于是他建议好友——南垸坊小学体育老师王德谦在学校组织一支乒乓球队。恰好,董伟委从武汉汽车制造厂调来支教(体育),董王两人一拍即合。同年,乔红进入南垸坊小学。“身材匀称,接受能力快”,乔红一下被选入乒乓球队。为了加强脚下力量、启动快,教练董伟委在乔红及队友的脚后跟上涂粉笔灰,让她们踮着脚训练;如发现地上有粉笔灰,那么脚后跟落地的球员就要挨罚;为了保证乔红及队友的动作规范、标准,董伟委将乒乓球台的四个脚锯掉,以适合她们的身高;南垸坊小学规定每晚九点熄灯关门。但乒乓球队往往要训练到很晚,很多时候,熄灯后乔红还摸黑训练;训练完门房师傅不开门,她们就翻墙而过。内敛的“小小羔羊”乔红儿时学习成绩很好,每门课程平均分在九十分,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听话、温顺、老实”,乔红小学美术老师邱玉岚对乔红特别有印象:她很乖很听话,言语少。一次区级比赛,乔红眼看冠军就要到手,但教练提出让她把冠军让给对手。乔红心里极大不乐意,但听话的她最终还是服从了大人的旨意,让出冠军。输掉比赛后,下一场是和陈静对决。在打比赛时,乔红越想越觉得委屈,不觉就哭出来,一边打一边哭,最后这场和陈静的比赛也输了。从场上下来,乔红的眼泪还是流个不停。不过,温顺的乔红,也曾在“沉默中爆发”。一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找到乔红母亲,建议乔红放弃打球,因为凭她的成绩,学校可以把她保送进外语学校。看到女儿训练辛苦,同时怕打球误了学习,母亲便不让乔红打球。乔红哭着去找父亲乔大友,乔大友在听过教练董伟委、黄庆伟的建议后,决定支持女儿继续练球,不过要求是:每次考试不低于85分。乔红这才继续她的乒乓之路。爱笑的热心女孩乔红的童年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每天是无尽的训练,她的童年是多彩、快乐的。据乔红的同班同学刘莉回忆,一到课间,乔红就会和同学们丢手绢、踢毽子,这样的游戏乔红样样在行。刘莉是当时学校田径队队员。每次校运动会,她和乔红都是班上的主力军。至今,刘莉还记得跑4×100米接力时乔红的模样,“身子半蹲着,两眼直盯着后面,等着我把棒递给她,样子特别认真。”在刘莉的记忆中,乔红非常爱笑,“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线。”爱笑的乔红也有一副热心肠。当时,班上有一个双腿残疾的女生,乔红便经常和同学接送她上学。1980年,乔红凭借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单打第二名的成绩进入省队,结束了她的学生时代,开始了全新的运动生涯。执教经历总是“心太软”“一个世界冠军不一定是个好教练,这话在我身上就有体现,至少目前是这样。”乔红的语气中带着一点无奈。她总结自己还算不上一个好教练的原因就是总是“心太软”。“如果小孩一怎么样,我就想当时我也不想练,对她们没有强制性,可有时候对她们还真要厉害点。老牛经常说让我狠一点,可我总是太理解她们。现在队内竞争那么激烈,她们每个人都不容易。”在队里,队员们都习惯叫乔红“乔姐”,心地善良的她的确是个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有例子为证:“直通不来梅”男队第二轮队内选拔时,王励勤和王建军的决赛激战正酣,训练中的女队员对这场比赛也格外关注。利用喝水休息的空隙,凑到休息室门口瞅两眼。嘴上轰队员们回去训练,可每隔1、2分钟,乔红都会飞奔进场地,大声地给女孩们报比分。女队在正定备战团体赛,一次队内从7:8开始打关键球比赛,由5个主力组成一队,按事先排好的顺序出场,另一边其他队员随便上,哪边先应到11次就算赢。当大分10比8主力队领先时,恰巧轮到张怡宁上场,可谁也不愿意跟她打,一直站在非主力这边的乔红代表她们说出了心里话:不让张怡宁打。主教练施之皓点头。虽然非主力队的最后一搏没能改变结果。可在队员眼中,乔姐总能帮她们说话。做运动员时,乔红就想法简单。“打双打,我可能会想法多一点,主要怕自己打不好会影响邓亚萍,所以我双打发挥从来没有单打好。”当年,乔红是曾指导(曾传强)一手带起来的,师徒俩甚为合拍。自己做了教练,在执教方式上多少还会受曾指导的影响。“那时候,曾指导对我就一点不厉害,所以我现在对小孩也狠不起来。我从曾指导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打球的时候,很少计较输赢,曾指导要求我,输球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小养成先自我检讨的习惯,这样受外来干扰就比较小。我现在也会这样要求我的队员。可毕竟时代发展了,曾指导教育我的一些方法对现在的孩子可能不太适用,我也在慢慢琢磨,跟大隼(李隼)、老大(乔晓卫)他们多学习、讨教。现在起码的要求我能达到,可距离最高学府的要求,还远远不够。比起老大,我的执著精神还差得远。我想尽可能把队员带好,但至于能带成什么样,我就没想过。还是抱着我打球时候的心态,能进一步是一步。我想如果我野心再大一点,可能小孩跟着我会更好一点。”2015年奥运冠军乔红参与广州乒乓缤FUN童乐日。大家的“开心果”“我打球那会儿,挺痛苦的,脸上都没什么表情,那是被吓的。现在谁也吓不着我,我挺快乐的。”快乐的乔红还喜欢传播快乐,充当周围人的“开心果”。可爱、随和,热心肠是朋友对她的评价。吃饭坐在乔红旁边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她会不停地招呼你吃,给你夹菜,大家也不用担心吃到最后菜会剩,因为乔红肯定会给每个人进行分配。在外边吃饭,无论谁埋单,乔红都要先把帐单拿来过过目,看有没有算错。这时的乔红尽显女人体贴细致的一面。1996年退役后,乔红被中国乒协公派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队,卸去了责任和压力,在那边她边打球边教球,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可她偏偏是个不会享“清福”的人,闲得她直发慌。2000年从日本回来,乔红“落户”广州,在华南师范大学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学生。虽然套头衫牛仔裤的打扮,让乔红看上去跟普通学生没啥区别,可学校领导却对这个学生格外“关照”,动不动还请她吃顿饭。周围朋友就更不用说了,经常跟乔红说,想吃什么就打个电话,到家里只管伸筷子;周末朋友聚在一起玩,她难得才陪人家打打乒乓球,乔红很享受这种有朋友“照顾”的感觉。“可能我是一个人,他们都觉得我怪可怜的。还有就是我属于比较会营造气氛的那种人,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各自的压抑,跟我在一起,闹腾闹腾可能挺解乏的。”笑看来善于充当大家的“开心果”让乔红深得人心。据好友柳屹说,乔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昵称——“闹闹”,原因是一旦她忙完自己的事情,最擅长的就是给别人“捣乱”。除非那天她心情不好,闹腾不起来,可过一会儿雨过天晴,便恢复“闹闹”本色。2001年大阪世乒赛时,时任乒羽中心主任的刘凤岩送了乔红一个异曲同工的日本名字——“闹得慌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乔红也会找朋友絮叨一番。“谁还没个烦心事,说出来就好了。我、刘北剑、柳屹三个人性格挺像,经常在一起。我在北京时,恨不得一个星期跟她俩见上4回,都是我去找她们。如果哪天正赶上她们有事,没时间陪我,她俩都会觉得挺内疚,说“闹闹”怪可怜的,可我要有事根本不理她们。”如此“没良心”的朋友却跟朋友维系了最铁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乔红一脸的骄傲。1968年出生的乔红是个十足的“大小孩”,在训练场上,她永远属于“兴奋型”,认真给队员分组的同时,顺便绞尽脑汁地把自己也分进去。跟队员在一起做游戏、踢足球,属她玩得最疯,喊的声音最大。“连队员都说,只要乔姐和乔指导(乔晓卫)一上场,气氛就好多了。”一次身体训练,女孩分成两组进行接力赛。张怡宁和乔红分别是两个组的最后一棒,看见张怡宁“犯规在先”——还没等前一名队友跑回来就迎上去接棒,乔红也“不甘示弱”,中途折回,高举双臂做胜利冲刺状,周围的队员笑成了一团。“我从来没把自己当38岁的人,可能在运动队待着相对比较单纯。有时朋友说我,你三十几岁怎么过来的,酒不会喝,迪厅不去。可我觉得自己活得挺好,吃吃饭、喝喝茶,唱唱卡啦OK,不是挺好吗?”在生活中,乔红是一个按照自己想法做事的人,但她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人家的感受,所以,她从来不会让别人下不来台,也尽量不给人家添麻烦。可跟熟人要起东西来,乔红乔红从来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我要东西狠着呢,徐主任、李头,刘头、杨头、老蔡、北剑、国梁,哪个没被我要过东西,他们都说我是‘死脸’。我就是觉得跟他们熟,而且又不是什么大事。”这恐怕也是乔红的AB面。从来没拿自己当高人看过,乔红也因此得到了球迷最真诚的喜爱。球迷为她做的个人网站“乔红乒乓网”,也许没有现役国手的那些个人网站红火。可在偶像更迭如此频繁的年代,淡出人们视线后,还能被人惦记着,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当年,每收到一封球迷来信,乔红都会认认真真地读,格外钟情那些字迹工整的信,有空她也会提笔回一些。如今,当年喜欢她、给她写过信的两个女孩已经跟她成了很好的朋友。有时候,一个人的举手之劳成就的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梦想。“别人没接触我们这种人之前,也许觉得非常难接近,一旦遇到像我这样的,觉得太容易了,就会觉得我这人太好了。”很多人喜欢用“好人”这个词来形容乔红,可在她看来,那只是她性格的自然流露,她与人相处的方法也很简单:真诚地对待别人。个人语录1、“那段时间,对王楠而言是最困难的,她身边需要一个能够信赖而且知心的人,听她说说心里话。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诉对象,在这方面配合了她一下,努力让她有份好心情,烦心事儿少了,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自然就多一些,打球关键还是靠她自己。”2、“我觉得我挺能配合人家的。虽然我比邓亚萍先拿到世界冠军,可那会儿觉得自己双打挺差的,跟小邓配时,挺紧张的。我就觉得应该多想想她,理解她。加上她是进攻型,我是稳健型,我负责把球弄上台,由她来进攻。”3、“比较一下我和小邓的付出,我觉得自己拿第二够好了。她实在太苦,每天平均比我多练一个小时。我除了比小邓差,比其他人还好呢。说实话,我挺佩服小邓的,我没有她那种毅力。但不羡慕她,可能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以我的性格,觉得那样活着太累。我比较随意,不会勉强自己,先尽力,不行就算了。”4、“每次拿冠军都觉得挺知足,可到了下次打比赛,还想拿,但我确实很少跟自己较劲。你说我要是容易知足,也坚持不了10年啊。双打有小邓带我打,她那口气可以影响我,可单打我也一直不错。如果说我真的很知足,可能早就下去了。”5、“我从来不说一定能拿冠军这样的话,因为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就算我觉得肯定能赢这个人,也不会说自己一定行,万一输了呢,人家该说你吹牛皮了。”

更多相关

埃里克·侯麦个人生活埃里克·侯麦个人生活
罗伯特·布列松个人生活罗伯特·布列松个人生活
郑佳恩个人生活郑佳恩个人生活
皇甫惠贞个人生活皇甫惠贞个人生活
赫伯特·马歇尔个人生活赫伯特·马歇尔个人生活
吉恩·赫肖尔特个人生活吉恩·赫肖尔特个人生活
约翰·博尔斯个人生活约翰·博尔斯个人生活
查尔斯·法雷尔个人生活查尔斯·法雷尔个人生活
艾斯特·罗尔斯顿个人生活艾斯特·罗尔斯顿个人生活
玛格丽塔·莱维瓦个人生活玛格丽塔·莱维瓦个人生活
周开开个人生活周开开个人生活
权敏个人生活权敏个人生活
袁布个人生活袁布个人生活
伍麟凯个人生活伍麟凯个人生活
曺圭贤个人生活曺圭贤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