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瑙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1888年12月28日,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出生于德国北莱茵河畔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比勒费尔德城,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普朗扑(Friedrich Wilhelm Plumpe)。他的父亲就职一家服装加工厂,母亲是一名教师。茂瑙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另外有两名异父姐妹。1892年,茂瑙随家搬迁到德国东部城市卡塞尔,那这里,茂瑙度过美好的童年,此时,他的父母和姐姐发现茂瑙对艺术和戏剧情有独钟,茂瑙的弟弟经常将他的梦告诉他,对梦的解析给茂瑙日后的艺术风格产生巨大影响。1907年,茂瑙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卡塞尔高中,此后,他去柏林大学学习语言学和历史,1908-1909年,他在海德尔堡继续学习语言学,1909年4月,茂瑙回到柏林,结识年轻诗人汉斯·艾伦汉·德格拉(Hans Ehrenbaum-Degele),在对文学和艺术的共同爱好下,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10年4月,茂瑙在汉斯的建议下,回到海德尔堡,两人一起学习艺术与历史,由于两人近似同性恋的感情使人们对他们的关系投以异样的眼光。1911年,茂瑙对表演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己更名为茂瑙(Murnau),并在大学舞台上扮演一些角色。自1912年起,茂瑙已为柏林德意志剧团的成员。1914年10月,茂瑙参加军队,并于1915年晋升中尉,同年,他的密友汉斯在苏俄前线阵亡。此时,茂瑙仍然保持着对戏剧和表演的爱好,并与在柏林剧院从事戏剧表演的(Lothar Müthel)保持密切联系。1916年,茂瑙利用夏日休假去探望已故亡友汉斯的双亲,他们在柏林的别墅成为日后茂瑙的工作室。1917年,茂瑙参加德国空军,成一名空军观测员,12月,茂瑙驾驶的飞机因事故迫降瑞士,在这里生活了近一年,他仍旧热衷于戏剧和表演,在德国大使的建议下,茂瑙尝试拍摄一些电影片段。与当年在学校不同的是,他现在以导演的身份站在舞台上。

德国时期

1919年2月,茂瑙回到德国柏林,着手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作品《穿蓝衣服的男孩》(Der Knabe In Blau),本片的创造来自画家托马斯·盖恩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一副同名油画作品。同年,在德国电影大师罗勃特·维内(Robert Wiene)指导下,拍摄了第二部作品《魔王》('Satanas)。此时,正值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兴起阶段,与其他表现主义电影作品相比,茂瑙的电影往往采用真实的场景,并完美地将场景与梦幻融合一起,得到众多电影评论家的肯定,于是在1920年前后,茂瑙先后拍摄了6部电影,此时,评论界对茂瑙赋予了天才的称号。1921年,茂瑙与德国著名电影编剧卡尔·梅育(Carl Mayer)合作拍摄了《伏格洛德城堡》(Schlob Vogeloed),此时,卡尔·梅育正在遭受《盖努茵》(Genuine)失败后“室内剧”的创作。此后,两位电影大师共合作了多部电影作品。1922年,茂瑙拍摄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品之一的《诺斯费拉图:恐怖交响曲》(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本片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1897年的小说《德库拉》(Dracula),由于茂瑙没有购买小说的版权,斯托克的遗孀将茂瑙告上法院并获胜,于是官方下令查禁该片。本片讲述一位经济代理人哈特去诺斯费拉图伯爵商量购买房产事项,结果发现德库拉是吸血僵尸,当诺斯费拉图将哈特囚禁后,自己去哈特的家乡寻,并将恐怖的阴影投向宁静的大地——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电影,变形的影子、诡异的表情、阴森的古堡,成为日后同类型恐怖电影的创作源泉,此后,该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但均无法从艺术上超越该片。同年,茂瑙开始尝试“流动摄影”(released camera),利用移动的摄影机与光线巧妙结合,解放了当时电影演员必须在镜头面前被动表演,此时,摄影机成为了导演眼睛的记录机器。《燃烧的大地》(Der Brennende Acker)和《幻影》(Phantom)是采用该项技术——虽然这种摄影手法部分方式从意大利电影导演乔瓦尼·帕斯特隆纳(Giovanni Pastrone)在他1913年的影片《卡比利亚》(Cabiria)里就使用过。1924年,茂瑙与卡尔·梅育拍摄《最卑贱的人》(Der Letzte Mann)时,这是他与德国乌发公司第一次合作,“流动摄影”为影片的成功打下最重要的基础——在拍摄最后一个镜头,茂瑙动用了数架摄影机,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成为银幕上永恒的经典,也成为“室内剧”的颠峰之作。本片描写柏林一个大旅馆里的司阍,因得罪老板,被降为打扫厕所的人,他因此被剥夺了绣金边的工作制服,结果心中悲痛得几乎想自杀。11月23日,《最卑贱的人》在德国柏林首映,次年,该片在美国上映,英文标题更改为《最后的大笑》(The Last Laugh),不过美国观众对该片的主人公的悲观绝望不能理解。1925年,茂瑙根据法国戏剧作家莫里哀(Moliere)作品拍摄了《伪君子/塔杜夫》(Tartüff),本片有着喜剧色彩,所有的手法等等并没有突破。男主角艾米尔·强宁斯(Emil Jannings)的表演十分精彩。而茂瑙则全身心投入到《浮士德》(Faust)的拍摄。1926年10月14日,《浮士德》在德国首映,由于该电影的剧本观众早已熟悉,导致电影评论界出现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对影片流动摄影、造型、光影效果和剪辑手法等予以肯定,另一部分对剧情中表现年轻的浮士德恋爱追求葛丽琼部分场面时,手法粗俗。不过,此时的茂瑙已经不在仅仅属于德国了,而他没有等到电影上映,就决定离开德国,这是他在德国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好莱坞时期

《最卑贱的人》和《浮士德》在美国的上映,让茂瑙卓越的导演才华得到众多美国电影厂商的青睐,在福克斯(Fox)公司制片人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邀请下,1926年7月,茂瑙到美国好莱坞发展,并与福克斯签订了第一份合同,并着手拍摄《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在强大资金和设备支持下,该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美国观众认定茂瑙的代表作。本片讲述一个农场主与一个都市女郎私通,密谋将他的妻子杀死,但是在谋杀一刹那,丈夫良心发现。为了拍摄本片,茂瑙要求福克斯公司建造了一个小镇,并采用了多种移动拍摄手法,使本片画面流畅无比,光影效果与剧情完全融为一体。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电影(Academy Awards)最佳艺术、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摄影等3项大奖,可惜,该片票房惨遭失败,在追求商业的福克斯公司里,开始怀疑茂瑙是否能够拍摄出美国观众接受的影片。1927年,茂瑙回到德国柏林,计划与乌发公司完成在德国的最后一部电影,结果计划被公司放弃,于是茂瑙回到美国着手拍摄《四魔鬼》(4 Devils),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茂瑙在起重机上架设平台以便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茂瑙对艺术对近似苛刻的追求、对电影商业化反感给他与福克斯公司蒙下了阴影,本片胶片损毁,具体剧情等已无法完整还原,令人惋惜。在与福克斯公司拍摄完《都市女郎》(City Girl)后,茂瑙失望地离开福克斯公司,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茂瑙拿到一本船长证并获得了一艘游船,他驾驶游船在南海飘荡,迷人的风景促使他开始新作品的拍摄——《禁忌》(Tabu: A Story of the South Seas)。本片原本是同美国著名纪录片大师罗勃特·佛拉哈迪(Robert Flaherty)合作,1929年,茂瑙驾船到塔希提岛拍摄外景,而佛拉哈迪到美国去筹措资金,结果一无所获。在拍摄过程中,两位导演又产生严重的分歧,佛拉哈迪试图拍摄一部纪录片风格的作品,主题是现代文明对未开化文明的征服,而茂瑙则计划通过自然自然淳朴风格表现人类精神内心深处的阴影,于是佛拉哈迪选择了离开,茂瑙用他所有的资金独自完成本片的拍摄,当他回到好莱坞完成该片声音等后期工作后,巨大的债务使茂瑙陷入困境,但是不久,派拉蒙公司(Paramount)表示愿意发行该片,并与他签订了一份为期10年的合同。茂瑙在渡过暂时的个人经济危机后,决定定居塔希提岛,并将在柏林的工作室搬到那里,着手新的电影拍摄计划,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一切结束。

车祸身亡

1931年3月11日,茂瑙租借了一辆雪佛莱汽车赶赴纽约参加《禁忌》的首映式,因司机驾驶速度过快,当与一辆卡车交汇时冲进山谷,当晚,茂瑙在圣莫尼卡医院去世,享年43岁。4月31日,他的遗体被运回德国并安葬在瓦德弗里德霍夫斯坦斯多尔夫村公墓,参加出殡包括与他合作多年的艾米尔·强宁斯、卡尔·梅育等,当天为他致悼词的是弗里兹·朗。

更多相关

比尔·帕克斯顿人物生平比尔·帕克斯顿人物生平
秋昌民人物生平秋昌民人物生平
小林圣太郎人物生平小林圣太郎人物生平
李相佑人物生平李相佑人物生平
谭子人物生平谭子人物生平
王瑞人物生平王瑞人物生平
艾芜人物生平艾芜人物生平
张勋人物生平张勋人物生平
入江悠人物生平入江悠人物生平
王匡人物生平王匡人物生平
张永生人物生平张永生人物生平
李阳人物生平李阳人物生平
尹尚浩人物生平尹尚浩人物生平
李丽凤人物生平李丽凤人物生平
张彬人物生平张彬人物生平
李鹏人物生平李鹏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