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军笔写墨染山川秀

笔写墨染山川秀----略谈路军的山水画艺术作者:靳鹤亭画友路军,是活跃在当今画坛前沿的画家。他勤奋好学,经常写生,其创作精神,十分可佳。由于他谦恭好客,朋友较多,远近多知他是山水画家。其学画之路,历尽甘苦。在学画路上,踏过无数名山,细观奇峰,心得颇丰,由此创作了一些得意之作。其画雄姿壮观,让人赞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余在此只谈,路军的绘画构图、用笔特点、用色技法及其创作风格。余皆略之。凡绘画作品,形似神似,能神形具佳,乃为上品。一般而言,先求形似,后得神似,若神形共鸣,乃写生之要也。特别是山水画写生,应抓其根本特点,例如,画泰山就得象泰山,突出其雄;画黄山就得象黄山,突出其秀。此乃山水画写生之重点。画家路军,立志山水,为此奋斗。几十年来,风餐露宿,为山川写照,创作构思,积累素材,为绘画之基础。凡山水画,先取其势,再取其貌,为创新之意也。(一)路军的山水画构图山水画家路军,深知绘画构图,是创作的关键,如构图不理想,作品是无论如何,也没法补救。特别是山水画,应先取其势。唐·王维《画诀》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寸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树,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596页)此诀比例明确,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法不可违矣。凡山水画,表现祖国大好河山,应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若做到如此,须深入生活,用心构思,才有奇焉。余见路军所作《山乡清幽图》构图(见附图),对于三远在透视角度上的处理,把握分寸。例如,他对于平远做到了:视野开阔,意境远大,借远景群山取势。山路景物,设在近处;左边密林深处,通一条大路,使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远景只做陪衬,但不可少。如果没有远景的衬托,便没法表现其势,近远之间的虚实构成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对比关系,把近处强烈的感染力,释放到远处,并由近及远。平远的章法格式,其景在近,而意则远矣。再如,路军对高远、深远的把握关系,亦恰到分寸,深远的模糊不清,使之如隔烟雾,景物不清,如深山的云,大海的雾,以无代有,以半代全,通过高运透视关系,感觉绘画的完美性。路军作品《泰岱尽染》(见附图),近景、中景、远景明确,气势磅礴,水势滔滔。观其山水画作品,构思有变,能取得如此效果,主要是由于构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在几十年的风晨岁月中,跋山涉水,深思瞑想,勤于创作,才取得如此成果,实非易也。(二)路军的山水画用笔路军用笔,刚劲有力,画石刚毅,画树挺拔,为山水骨矣。骨力壮者,显山水之神也。凡画山者,应把握皴法,并兼用点线面结合,看似纹理乱法,能给画面带来生机。凡看似有线,而又不成线者,是没有条理造型,若二次补笔,轮廓雏形就比较突出了,显示用笔,强劲有力,繁杂中略显舒朗,拙中有巧,用笔酣畅,待画三遍之后,便使青山绿水,画面生辉。所有线条,隐隐约约。皴法虽各有别,加工几遍之后,就越来越显清晰。例如:路军作《泰岱尽染》,使用皴法,山石裂缝,青绿山水,多用荷叶皴法,笔法多有变化。画面用枯树配之,更显壮观。再如:路军创作的《古朴的村庄》(见附图),画山使用披麻皴法,其线条长短不一,其笔多用中锋,兼用偏侧,相互补充,显示其用笔稳健。路军绘画用笔,有骨有肉,知其骨气取势,是其智也。五代荆浩《笔法记》曰:“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见《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606页)路军知其用笔之理,画而用之。从《古朴的村庄》看,所画山村房舎,用笔纵放,断连有之。笔从左起,转向右而收笔,起笔略重,行笔稍轻。悠扬辗转,收笔复重。笔笔圆润,显其力量。画石多如园形。此不见皴法,多见苔点碎整,有大有小,随其意者为佳也。还使用乱麻皴法。给青山以灵魂,还绿水以生命,使之有动有静,在互动中表达出美的境界。例如:他创作的《唐人诗意图》、《云涌千峰奇》、《崂山北九水》等,给赏者一种清幽的感觉,所见巍巍群山,皆云雾缭绕,显烟雨蒙蒙,呈云雾腾腾,使群山沐浴在云雾之中,显得更加壮丽,使赏者心情舒展,如临其境,甚感其山水之美也。(三)路军的山水画用墨路军的山水画,用墨较为和谐,其浓淡干湿,自有特色。在山水画中,水墨占据很重要位置。画家利用笔墨的无穷变化,描绘大自然的景观,给人一种美感,是其艺术之佳也。凡画山水画,“略用赭石、花青等颜料烘染的,称为‘浅降’山水;以墨为主,略使皱擦,而照以石绿、石青等不透明颜色的,称为‘小青绿’山水;只用墨线构轮廓,纯以石缘、石青表现树木山石的,称为‘大青绿’山水;若在大青绿的山水基础上,再沿山之结构勾以金线者,外称为‘金碧山水’。”(见《怎样画山水》前言/弭菊田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年)此乃山水画的一般知识常识,路军画的山水画,若以墨线勾画,应视墨为珍者为上,绝不可失其墨也。“墨有六彩,黑白干燥浓淡是已,六彩俱而山之气韵全。若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变,是无凸凹远近。凡画山石树木,六字不可缺一。”(见《三希堂画宝》九思斋主辑选第1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由此可见作画用墨的重要性。我见路军作画,例如:《泰岱尽染》(见:附图)其底色是用清淡墨,然后用较浓墨略罩一遍,等半干之后,再分层次上色,如此反复,以达到满意为止。虽然都是墨色,分层上色可达到不同的效果。“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见《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第171页)此处所云,说色不可过矣。对于用色,应融为一体,层层着色,要簿而清,求其柔和,且不能匆忙从事。从路军《山乡清幽图》、《泰岱尽染》画面看,设色清淡,墨色层次分明,山石配有赭色,并用水墨勾勒,在皴染山石的基础上,敷设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使画面带有水晕墨胀之感,使墨生五色,观有韵味。此乃用色之明也。路军画山水画,其用色调和,墨匀色亮,色墨混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自然流畅,少留痕迹。应特别做到,“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见《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597页)此语,乃为唐代王维《山水论》画名言。从路军的山水画看,色少墨多,淡雅清幽。例如:《泰岱尽染》画面,近景多树,配有亭楼;远为群山,雄姿高耸。若保持和谐,中间须有过渡。路军的用色之处,在于用了一片宽阔的云带,使之画面,融会贯通,前后呼应;融为一体,色调清新。凡作画者,其要领层次清明。细观路军的山水画,山石壮观,水若有声。笔动如龙,泼墨如云,笔快如风,寥寥数笔,高山流水,千姿百态,活而传神。把山石云雾,村寨树景,展现于画面之中。吾见路军作画,看似随意,实则胸中有数,特别是画巨幅山水,他用笔简洁,用墨张扬,富有质感,对高山流水中的飞动之态,刻画入微,活龙活现,似有倾山倒海之势。如《云涌千峰奇》、《泰岱尽染》、《清幽山岚》等,这些作品,均显示路军的用墨艺术功力。(四)路军的山水画艺意境路军的画风,质朴厚道,意境深邃,观之清新。余从他诸多的画中,看到他绘画的功夫,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心与大自然融合,才能感到画的美观,这从他的艺术创作之中,展现出他的精神世界。曾有多位明家,对他的山水画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可贺;有些作品,在报刊选登,可喜;有些作品,被馆堂收藏,可赞。所有画作,皆是路军笔墨功夫的一种展现,是他绘画艺术的一种标志,他几十年来,勤于笔墨,所有作品,是他从事丹青艺术的荣耀与自豪。余近所知,省展、国展、行业展,展现出他的艺术魅力,朋辈多人向他求画,难以应酬,但他乐此不疲,这是对他山水画的肯定。足见他绘画事业的成功,亦是山水画界的骄傲。路军的山水画,内容广泛,画面石桥仙界,草木丰盛;村庄人物,庙宇亭台,把山水融为一体,山动水流,画意不拘一格,生动祥和。如宋.郭熙所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花,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智,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而布置也。”(《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638页)由此可见,山水画内容丰富,其意更为深远,赏之更有韵味,是其画之美也。概之,路军作画,尊重传统,学习传统,旷野浑然,并不僵化。而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坦诚涂抹,走自己的路,别管对错,任其评说,坚持自我,其精神可佳。纵观路军的山水画作品,成绩可观,若以高标准严要求论之,还有一段差距。关键的问题是与谁比?但不其美,因其美多矣。画家路军,奋进多年,卓有成绩,感触甚深,知其难哉。画学无止境,山高水更长;深山不可测,神秘藏无量。松柏如云海,苍劲满山冈;山水皴法多,气势分阴阳。画家路军,能知其画理,又勇于实践,只要加倍努力,坚持不懈,技艺逐渐提高,作品明快亮丽,在前进的道路上,定会做出更大成绩。余之翘首以待,为期不远矣。

更多相关

王瀛笔写墨染山川秀王瀛笔写墨染山川秀
李桃笔写墨染山川秀李桃笔写墨染山川秀
林敏笔写墨染山川秀林敏笔写墨染山川秀
林敏笔写墨染山川秀林敏笔写墨染山川秀
李鹏程笔写墨染山川秀李鹏程笔写墨染山川秀
王一峰笔写墨染山川秀王一峰笔写墨染山川秀
张宪笔写墨染山川秀张宪笔写墨染山川秀
陈锦昌笔写墨染山川秀陈锦昌笔写墨染山川秀
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
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
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周翔笔写墨染山川秀
陈娟笔写墨染山川秀陈娟笔写墨染山川秀
李国新笔写墨染山川秀李国新笔写墨染山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