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运动生涯

刘晓,中国男子佩剑队运动员,1987年出生,来自营口,2009年在国内外击剑比赛中表现优异,和队友合作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佩剑团体金牌,十一运会代表辽宁队获得男子佩剑个人第四名、团体亚军,世界锦标赛男子佩剑个人赛进入十六强,团体赛获得第五名。2012年亚洲击剑锦标赛男子佩剑团体亚军。刘晓比赛中(右)2010年11月22日 广州亚运会男子佩剑团体赛,与王敬之和仲满一路打进决赛,最终在与韩国队一场窒息的决赛中以一剑的优势,以45比44艰难胜出,获得金牌。2012年8月3日,伦敦奥运会展开男子佩剑团体比赛角逐。在首轮比赛中,由仲满、王敬之与刘晓组成的中国队以30比45负于罗马尼亚队,无缘四强。刘晓出生在营口盖州市一个普通家庭中,刘晓走上运动员这条路,还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刘晓的父亲刘湘宁是当地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对体育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刘晓10岁时,刘湘宁觉得儿子长得有些瘦小,而且身体不怎么好,为了能强身健体,就决定先让他去练练武术。可在练了一年后,就有体育老师发现,刘晓身体素质好,弹跳还高,便建议刘湘宁可以让刘晓去当运动员。刘湘宁当时第一想法就是让刘晓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便把他送到盖州排球体育运动学校训练一年,遗憾的是,虽然刘晓身体素质出色,但身高一直没能长起来。“当时刘晓的身高还不到1米5,而那时队里的孩子有的都已经长到将近1米7了。刘晓的身高打排球肯定是不行,如果还想从事体育就必须面临着改项。 ”刘湘宁说,根据刘晓的身体条件,当时比较适合的项目有击剑、散打等项目可供选择。经过多方考虑之后,最终让刘晓选择了击剑。但当时盖州并没有击剑这个运动,只好将12岁的刘晓送到邻近营口市的辽宁省鞍山市体校学习。刘湘宁回忆说,“刘晓当时并不愿意去辽宁鞍山市体校,去了以后有时练着练着也想家,各方面也不习惯,环境也不好,就偷偷跑回来不想练了。毕竟才12岁的孩子,在那又累有苦又没人照顾。其实我也后悔没送孩子去营口体校,营口体校离家近些,而且击剑水平要高于鞍山体校。那时候鞍山体校有一个熟人,就这样我送孩子去那练了。我也是一名运动员,我也知道其中的苦,搞体育的都比较枯燥,一天就这些东西翻来覆去的。不过不吃苦,哪能出成绩呢。” 那时,刘湘宁和妻子也想孩子,每周都会去辽宁看望刘晓,母亲帮他洗洗涮涮。刘湘宁说:“当时刘晓的母亲想儿子,每次去看儿子的时候就会哭。而刘晓自己也想回家,我就告诉他妈,不要当儿子的面哭,不吃苦怎么能练出成绩来,想让儿子成材吃点苦都是正常的,千万不能让儿子半途而废啊。”就这样刘晓也慢慢适应了体校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努力训练,慢慢地就打出来了。在鞍山市体校练习三年之后,便被辽宁省队给相中。从那时开始,刘晓就在全国的赛场上初露锋芒,先后获得多次全国个人、团体佩剑冠军,并进入国家集训队。十多年来回家次数有限从12岁就离开家后,开始在鞍山体校,刘晓每月还能有回家的时间,后来进入辽宁队后回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有一年的比赛就在营口市进行了一个星期,不过刘晓都没有办法回家,他的父亲和奶奶每天都会特意去看刘晓比赛。要是赶上国家队封闭训练,甚至春节都回不了家。过年过节只能往家里打几个电话问候一下。在刘湘宁的记忆中,刘晓已经有连续四个春节没在家里过了。在上届亚运会结束后,刘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想回家去看一看。一般刘晓在每次回家前都会给父亲打电话。海边长大的刘晓最爱吃的就是营口这边的鲜虾爬子,每次回来都要吃鲜虾爬子吃到饱,无论是腌着吃还是煮着吃。他特别喜欢营口这座城市,无论饮食,文化,还是居住,环境。

更多相关

崔承范运动生涯崔承范运动生涯
李柱英运动生涯李柱英运动生涯
劳尔·加西亚·埃斯库德罗运动生涯劳尔·加西亚·埃斯库德罗运动生涯
姜山运动生涯姜山运动生涯
李嘉琪运动生涯李嘉琪运动生涯
马克·杰克逊运动生涯马克·杰克逊运动生涯
吕一杰运动生涯吕一杰运动生涯
金亨镒运动生涯金亨镒运动生涯
大卫·普拉特运动生涯大卫·普拉特运动生涯
周洋运动生涯周洋运动生涯
尼尔·汤普森运动生涯尼尔·汤普森运动生涯
马丁·海耶斯运动生涯马丁·海耶斯运动生涯
康恩运动生涯康恩运动生涯
张栩运动生涯张栩运动生涯
徐敏勇运动生涯徐敏勇运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