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人物经历

“刘浩,2000年至今,负责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在中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如:智联招聘网、葆婴/摇篮集团、携程、易趣等。2002年11月担任智联招聘网首席执行官。” 估计任何人读完这段经历,都会对主人公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人一向低调的刘浩终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物理学成为最初理想“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生”——著名的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引用杜甫诗句。物理学,这门被爱因斯坦在20世纪发扬光大的科学,在1979年走进还是少年的刘浩心中,那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这颗种子在刘浩面临填写高考志愿时开花了。“第一志愿我只填了北大物理系。”“之所以选择北大,我觉得那里氛围更加轻松与民主。”刘浩的高中时代已经博览群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作品,而康德的个人兴趣就与其说是在形而上学上,不如说是在物理学上。相比较中国80年代末的计算机热、经贸热,成绩优异的刘浩的选择可谓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许,这成为他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独特选择的开始?刘浩以北京市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跻身当年北大物理系120名高手之列。“大学四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先是因为那场风波,后又忙着考托福、留学。”但是,刘浩还是非常怀念大学四年的岁月,“我觉得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你可以结识各式各样优秀的、有才华的人。也许你上大学以前一直是学校、甚至某个城市的状元,但是到了北大,你会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才能。”刘浩觉得在这种强手如云的环境里,可以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我觉得在北大的四年,不仅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而且北大宽松的气氛还给予了我想象的空间。”1992年,刘浩飞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物理学的学习。在美国的第一年,刘浩受到很大触动,“我过去的理想,大多源于对于科学救国的信念。这种信念,在美国的第一年被打破了。我身边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他们的才华却被另一个社会所利用。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支持一个社会运转的经济和法律体制。我的兴趣也渐渐转移到了这个方面。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物理,改读法律。”法律是商业运做的基础——选择耶鲁法学院哈佛与耶鲁是美国最为古老的两所大学,哈佛创校于1636年,耶鲁创校于1701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境内只有这两所大学。三百年来,这两所大学在美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佛尤以商学及政治学领先;耶鲁则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别开天地。至于医学院及法学院,两校皆以实力深厚著名。所谓“耶鲁精神”至今仍被理解为一种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为维护学术自主,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可以说与美国当初的立国精神十分吻合。刘浩如愿以偿,开始了耶鲁三年的博士课程生涯。“我选择耶鲁法学院,是觉得拥有三年的扎实理论基础,比只读两年、为了一个找到好工作的MBA更加有意义。”面临选择时,刘浩总是能够显出他的不随波逐流、独到的见解和不浮躁的个性。在美国,越是有名气的法学院,越不强调传授知识。耶鲁更是把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让习惯于记忆式思维的学生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对于一个有心人却学习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作为一名律师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能力分析它的个点要素。“我们上课时,老师采用所谓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问答式。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人,让我获益不浅。”刘浩毕业后,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这是一家具有150年历史的事务所,曾经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李鸿章建立湖广铁路的债券,就是由他们负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环境,刘浩需要每周工作70-80个小时,他从初级律师作起,很快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刘浩在选择专业时,像以往的选择一样,没有挑选正在热闹的证券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僻的税法。“美国社会非常复杂,政府财政收入就靠税收来维持,我觉得税法拥有更多的内容,相比之下证券业就简单多了。”两年的律师生涯,刘浩过得忙碌、充实。“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7-8年后有很大希望成为合伙人,年薪会达到100-200万美元,会过上比较富裕、体面的生活。”但是刘浩不愿意在30岁的时候就看到未来20-30年的生活样子。骨子中的冒险和不甘鼓动着他。“我做了两年律师,了解了想学习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国。” 为了回国 从事风险投资为了进早回国,刘浩选择了从美国东海岸迁移到西部加州的工作,他很快进入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从事亚洲方面的风险投资。借此机会,刘浩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谈及回国的动机,他称“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我希望将自己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刘浩作投资三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公司在投资理念上很先进,在国内的投资也很成功,如携程网、易趣网等等。”在这三年中,刘浩过着“国际自由族” (InternationalFreeman)的生活,穿梭往来于旧金山总部、北京、上海之间,平均每一两个月飞北京一次,在飞机上度过了大量的时间。“估计怎么也飞了几十万公里。”这样的高强度、不规律、不稳定的生活让刘浩三年中没有休假的时间。“不过,回到中国后,发现变化如此巨大,让我工作起来非常有激情。”

更多相关

吴国雄人物经历吴国雄人物经历
黄海滨人物经历黄海滨人物经历
张春仲人物经历张春仲人物经历
苏伦人物经历苏伦人物经历
李炤燕人物经历李炤燕人物经历
董建新人物经历董建新人物经历
王大志人物经历王大志人物经历
祝军(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人物经历祝军(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人物经历
陈旭人物经历陈旭人物经历
文青人物经历文青人物经历
张青人物经历张青人物经历
王霞人物经历王霞人物经历
尹超人物经历尹超人物经历
朱青阳人物经历朱青阳人物经历
王晓冬人物经历王晓冬人物经历
徐斌人物经历徐斌人物经历
李岩人物经历李岩人物经历
康晓熙人物经历康晓熙人物经历
秦鹏人物经历秦鹏人物经历
冯军人物经历冯军人物经历
朴贤哲人物经历朴贤哲人物经历
于是之人物经历于是之人物经历
任燕人物经历任燕人物经历
王欣人物经历王欣人物经历
李思人物经历李思人物经历
梁明人物经历梁明人物经历
张大磊人物经历张大磊人物经历
董燕萍人物经历董燕萍人物经历
冯翊纲人物经历冯翊纲人物经历
窦凤琴人物经历窦凤琴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