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个人作品

50年代,改编小说《吕梁英雄传》为电影。还创作了《刘胡兰》、《丰收》(与孙谦合作)、《上甘岭》(与曹欣等合作)等电影文学剧本。《上甘岭》剧本的艺术构思完整缜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此后,他又先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党的女儿》、《冬梅》,并与别人合作创作了《风从东方来》(中苏合拍)、《试航》、《再生记》、《两家人》等电影文学剧本。林杉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大众电影》杂志主编。《谈主题及电影描写方法上的虚与实》《关于典型形象问题》《从电影的结构形式谈电影创作的借鉴与创新》《1980年我国银幕一瞥》50年代末,林杉曾一度热衷于对革命浪漫主义的探索,提出写“理想人物”的主张。1959年,他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写了《冬梅》 ,1960年,他再度以《党的女儿》同样的历史背景写成了《在三年的日子里》。林杉在电影文学创作方面是有设想,有抱负的。早在创作《上甘岭》时,他便认定要以共产党员的形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后来又准备通过一系列共产党员的形象来表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这即是林杉为自己的创作设计的总构思、总主题。这在他写的电影论文《在银幕上歌颂共产主义新人》中有所阐述。为此他已着手搜集了上海起义、广州起义以及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资料。可惜这许多材料在十年动乱当中都散失殆尽了。林杉作品的题材相当宽泛,除前面谈到的外,还有他个人写的或和他人合作的,如:表现中苏人民友谊的《风从东方来》(1958年);描写新社会使戏曲艺人重获艺术青春的《再生记》 (1958年);以反映我国制成第一艘万吨轮为题材的《试航》 (1958年);根据小说《桥》改编的描写农村生活的《两家人》等。他一贯主张电影要富有民族色彩,要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认为我国电影需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戏曲以及其他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林杉的作品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其作品以真实、质朴、严谨取胜,不矫揉造做故弄玄虚,但又重视情节的跌宕起伏,有些剧本象《党的女儿》,还颇有些“传奇”色彩。他尤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将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视为作品的生命所在。

更多相关

曾谨昌个人作品曾谨昌个人作品
钟继昌个人作品钟继昌个人作品
杨俊平个人作品杨俊平个人作品
安兵基个人作品安兵基个人作品
林哲乐个人作品林哲乐个人作品
杨树泉个人作品杨树泉个人作品
郑克洪个人作品郑克洪个人作品
谢铜个人作品谢铜个人作品
张玉中个人作品张玉中个人作品
张世会个人作品张世会个人作品
曾励珍个人作品曾励珍个人作品
林志华个人作品林志华个人作品
余伟国个人作品余伟国个人作品
方令正个人作品方令正个人作品
刘倩怡个人作品刘倩怡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