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妮个人生活

癌症李兰妮早在1988年她就患了癌症,历经3次手术和5次化疗。近5年来,她受着抑郁症的折磨,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病魔的侵袭使她几度痛不欲生,感到活着比死要艰难,然而她终于活了下来,而且走了出来,不仅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还从一个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正如李兰妮所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既是癌症转移化疗病人,又是重症抑郁病患者写的文章。大概两病兼有而又活下来的人少,愿意把这些经历回忆描述出来的更少。”李兰妮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在双重病痛的折磨下坚持写作。几度写作,几度停顿,几度复发,终成此稿。 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5年的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3次手术、5次化疗;近5年来,她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疾病的折磨让她感到:活着比死去更难!李兰妮原本以为自己无法看到新作《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面世,以为这本书将会成为“绝唱”,因为目前她还在与抑郁症抗争,但她活了下来,走了出来,并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从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这是中国第一部由抑郁症病人自己写下的病状报告,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记录抑郁症患者精神历程的书。抑郁症李兰妮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抑郁症比癌症更恐怖李兰妮其实患抑郁症比癌症更早,她1988年诊断出患有淋巴癌,但早在1986年就被诊出有抑郁症,只是当时没重视。2002年底,又有医生提醒她可能患上抑郁症,但她仍拒绝接受,还把这个诊断当笑语告诉众朋友,大家都认为是误诊。2003年她终于暴发了重度抑郁症,开始迷恋跳楼,产生自我了断念头。早在1986年就被诊出有抑郁症,而且癌症开刀后,我并没有精神上的困扰。以至于后来医生查出我可能有抑郁症时,我还反驳他,我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我所有的朋友,都说我不可能。甚至我的肿瘤专家,李兰妮他说我是他见过的最坚强的病人。我也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坚强乐观,我怎么会得抑郁症呢?就像你开始一样,很多人可能有抑郁症或抑郁倾向却不知道,直至病情变得非常严重。 抑郁症有三大指标。第一个是严重失眠15天以上,第二是对什么事情都毫无兴趣,第三个就是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是一种没有伤口的病,但比所有的病都更痛苦。常有人问我:抑郁症有多难受?我找不到词语回答。问得多了,我只好将就着说:抑郁症比癌症更恐怖。病人太多太多,专业医生太少。近年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著名作家王安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都呼吁社会加强对抑郁症的关注。但中国的抑郁症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崔永元曾感慨抑郁症在中国是新鲜事物,培养一个心理医生比治好一个抑郁病人要难得多,我们的医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以前他们比较闲,没有人敢去找他们看病;现在他们很忙,但是理论水平和临床研究很难与国际接轨同步。病人太多太多,专业医生太少。活着是一个负数李兰妮李兰妮的新作封面——一片绿草芳菲弥漫着浓重的黑暗,远处还剩一线绿意。“抑郁症给了我一个机会,退到旷野,没有人,只有神。”她告诉记者。李兰妮给人的初次印象是开朗甚至大大咧咧的,以至于她的亲朋好友听说她得了抑郁症都不相信:“你有个鬼抑郁症啊,我们都抑郁了,也轮不到你抑郁。”她刚四十岁出头就拿到正高职称,写的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什么都非常顺利,她似乎没有不快乐的理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与抑郁症搏斗了5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又得这个病又得那个病,活着是一个负数。”她曾经无法面对自己身患疾病的真相,经历了忌疾讳医、自欺欺人、勇敢面对的艰难求治过程。严重的抑郁让她恶梦连连,甚至夜不能寐。她深受死亡诱惑,抑郁症发作时,在与死神角力中她选择自残。她无法告诉别人抑郁症有多难受,问得多了,只好将就着说:“抑郁症比癌症更恐怖。”仅剩的那点理智让她翻遍书架想求救,却发现没有一本书真正讲得比较接近真实。“只要翻译过来的抑郁症中文书我几乎都看了,几十本,看到最后,只要一看到‘抑郁’两个字我就恶心。我是看撑了。”李兰妮的老友、孤独症专家田惠平到深圳时对她说:“我支持你死!你如果太痛苦,你就走,我祝福你!”她们当时本来是坐着的,李兰妮立刻上去就握住了她的手说:“目前为止,只有你一个人理解我已经痛苦到了极致。这是祝福啊。”我们听不见他们呼救李兰妮“我觉得上帝既然让我又得癌症,又得抑郁症,还不死,还是一个写作的人,而且又是在深圳这种风口浪尖的地方,那不是我是谁呢?我就是得完成这个使命,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应该有他的使命。”李兰妮在治疗过程中,决定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病症,以作家和抑郁症病人的双重身份,集中心力用文字详细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治疗过程,自救救人,向社会普及抑郁症知识,告诉人们抑郁症患者究竟是什么状态,怎样走出抑郁症的魔咒。她说:“我开始明白,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对我的磨炼,它让我认识这个领域。我要先发出哪怕是微弱的声音,让人们关注到抑郁症。哪怕是亿万富翁,哪怕当了多么大的官,心理不和谐,就享受不到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她认为,精神的“非典”每天都在发生,“这里记录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抑郁,是我们这代人所共有的抑郁。多少人在呼救而我们听不见,这本书是灵魂的嚎叫,不是我在写,是很多死去的灵魂在嚎叫。”但写《旷野无人》却是痛苦的,几度写不下去,生与死的灵在不停争战。“写到后面三分之一不是我自己写,我不知道是谁在写,我觉得很害怕,我写的时候很怕电脑,我钻到沙发的底下,钻到衣柜里头,钻到那里面逃避。”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李兰妮作品在癌症和抑郁症的双重折磨之下,她坚持完成了写作。她说她要活着做见证,让人们看到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它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即使不能治愈,你也能够活得有价值,活出一种新的气象来。最终完稿的《旷野无人》完全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全过程以及抑郁症背后生理、心理家族、社会和文化的成因。书中的“认知日记”告诉读者如何自我疗救;“随笔”上溯家族、追忆往事,意在探寻抑郁之多方成因;“链接”传递迄今为止人类对抑郁症的经典认知;“补白”则将前三者串连起来,四部分浑然一体,全方位记录了抑郁症之成因、病状及治疗的完整过程,并探讨了抑郁症在生理、病理、心理和历史、家族、社会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因,对探寻抑郁症的深层原因和深入治疗提供了借鉴。不过,她说,成稿只说了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九就像堰塞湖似的要砸下来了。她仍然无法通读这部文稿。“一看进去我就要使劲揪自己的头发,一直揪一直揪,揪得头发痛,越痛越安全,这样就不用撞墙了。”直到现在,她一紧张就胃痛,每天吃抑郁症药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很多辅助疗法。她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我的使命就是,得癌症,得抑郁症,不死,老老实实把心得写出来。就像我颈部那块长长的伤疤,头颈科专家用相机把它拍下来,作为手术失败的例子,将在课堂上向未来的医生们展示,目的是让后来的人活得更健康,更平安。”

更多相关

弗兰克·里贝里个人生活弗兰克·里贝里个人生活
卡尔斯·普约尔个人生活卡尔斯·普约尔个人生活
罗伯托·曼奇尼个人生活罗伯托·曼奇尼个人生活
朱利奥·塞萨尔个人生活朱利奥·塞萨尔个人生活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个人生活马克西姆·姆尔维察个人生活
若尔丹·阿尤个人生活若尔丹·阿尤个人生活
拉基·杜库雷个人生活拉基·杜库雷个人生活
普雷德拉格·巴辛个人生活普雷德拉格·巴辛个人生活
阿兰·德萨戈耶夫个人生活阿兰·德萨戈耶夫个人生活
鲁迪·费尔南德斯个人生活鲁迪·费尔南德斯个人生活
埃马纽埃尔·弗林蓬个人生活埃马纽埃尔·弗林蓬个人生活
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个人生活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个人生活
稻本润一个人生活稻本润一个人生活
大黑将志个人生活大黑将志个人生活
川口能活个人生活川口能活个人生活
本田圭佑个人生活本田圭佑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