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活动年表

1962年11月2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初六日:梅兰芳李慧芳京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1962年赴沪联合公演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在中国大戏院联合公演,主要演员有梅葆玖、李宗义、李慧芳、赵荣琛、王吟秋、王泉奎、刘连荣、梅葆玥、李元春等。1975年4月,农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录音录像组录制传统戏“中央文革”成立一个录音录像组,为毛泽东录制传统戏。参加的人北京的有李金泉、赓金群、高盛麟、洪雪飞、万一英、侯少奎、李宗义、杜近芳、李慧芳、马长礼等,上海的方洋、刘异龙、闵惠芬等。1977年9月11日,农历丁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京剧团文革后首演《逼上梁山》北京京剧团恢复首演全部《逼上梁山》。剧本由金紫光根据延安平剧院演出本整理改编。导演为李元春、赵炳啸、李慧芳、马彦祥。主要演员李崇善、赵世璞、罗荣贵、赵炳啸、冯万奎、刘永贵、张四全等。该剧在京连演多场,在传统戏文革后恢复上演之初,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剧自2月9日开始改编,其间马彦祥多次与原作者之一齐燕铭以及北京京剧团负责人薛恩厚、萧甲、刘雪涛等进行研究讨论,并征求意见。在导演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1980年,农历庚申年:武汉江夏剧院落成原武汉京剧院(大舞台)因年久重修,历时近两年落成,庆祝新剧场演出的名家云集,如张君秋、俞振飞、李蔷华、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李慧芳等人士参加。三天演出主要剧目(不分先后)全部《法门寺》(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全部《穆桂英·辕门斩子》(李慧芳)《春秋配》(张君秋,俞振飞)《春闺梦》(李蔷华,黄正勤)《打渔杀家》(童芷苓,关正明)李慧芳、董少英还在汉首演了《盗魂铃》,李学四大名旦的李慧芳唱腔唯妙唯俏,董则迎合武汉观众,学楚剧名家李雅樵的《打金枝》唱腔,因为新颖,受到观众热烈欢迎。1985年6月,农历乙丑年:武汉京剧团1985年赴沪演出武汉京剧团二团特邀李慧芳在人民大舞台合作演出。1992年2月11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举行本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在黄浦区体育馆开幕。2月13日至2月16日,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悠远的回声、未来的知音、璀璨的新星、闪动的瞬间、神韵的魅力”等5个系列演出,上海和来自各地的演员于魁智、马少良、马永安、马博敏、王梦云、艾世菊、叶少兰、冯志孝、江其虎、刘桂娟、孙毓敏、言兴朋、何玉蓉、何澍、李长春、李世济、李欣、李丽芳、李维康、李炳淑、李崇善、李慧芳、张学津、尚长荣、杨春霞、耿其昌、谭元寿等参加演出。1995年7月16日,农历乙亥年六月十九日:北京市首届“燕京杯”少儿京昆大赛开赛7月16至23日,北京市首届“燕京杯”少儿京昆大赛在东城文化馆开赛。主办单位有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北京燕京啤酒集体公司、《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由燕京啤酒集团提供赞助。组委会顾问李志坚。主任强卫,常务副主任李筠、副主任:龙新民、赵东鸣、兰宏生、李福成、林浩基、张晓爱、吕浩才、李炳仁,秘书长张大祯,副秘书长王英杰、张晓晨,评委主任朱文相,评委:张云溪、吴素秋、李慧芳、景荣庆、李鸣盛、李玉芙、陈志清、赵葆秀。组委会研究确定北京少儿京昆大赛每两年一次,包括专业与业余两部分,用红头文件下达基层,因此成为北京市组织规模最高,发动面最广,最有权威的少儿京昆大赛,将北京市少儿京昆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1996年1月11日,农历乙亥年十一月廿一日: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举办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校长孙毓敏与蓝岛大厦总经理李贵保共同发起举办由北京、上海、天津、中戏附中、台北复兴五戏校参加的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了帷幕。11位评委为于世文、谭元寿、王金璐、吴素秋、李慧芳、于玉衡、李金鸿、景荣庆、赓金群、姜凤山、刘曾复。参加比赛的戏校学生有王佩瑜、王玺龙、穆宇、郭伟等。大赛于1月17日结束。中宣部长丁关根出席大赛的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大赛的闭幕式。1997年7月22日,农历丁丑年六月十八日:第二首届北京市少儿京昆“韶山杯”大赛开赛第二首届北京市少儿京昆“韶山杯”大赛在长安大戏院进行比赛。大赛顾问:李志坚、张百发、高占祥、徐文伯、林文漪、马少波。主任:龙新民,常务副主任:李筠,副主任:陶一凡、于长江、徐锡安、满运来、于知峰、吕浩才、李炳仁、任宝卿,秘书长:王杰,副秘书长:张晓晨、潘洪业、黄永红,评委主任:李慧芳,评委委员:吴素秋、李鸣盛、李元春、景荣庆、李玉芙、陈志清、王晓临。2000年7月1日,农历庚辰年五月三十日:北京第一届国际票友演唱会举行7月1日至7月11日,北京首届国际票友演唱会在长安大戏院举行,本次活动一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下进行,由市委宣传部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由京昆协会等单位协办,具体主持运作由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京昆协会承办,组委会主任由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龙新民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委宣传副部长何卓新担任,副主任有陶一凡、王惠、蔡赴朝、马欣、降巩民、王玉珍、孙毓敏、张晓晨、崔恩卿等同志担任,评委会主任委员李慧芳,评委吴素秋、梅葆玖、李鸣盛、李元春、景荣庆、王玉珍、孙毓敏、赵葆秀、陈志清、张毓文,大会对世界各地报名者231人的录音带录像带逐一认真评审、确定80名入选,另有北京万科城市花园、茗都园外国小朋友8人和南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州留学生16名集体参演,总人数为104名,外籍人士占三分之一。7月7日至7月11日共演唱五场,此次盛会宗旨是“以艺为桥、广交朋友,加强京剧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各大洲名票云集北京,众流派长安氍毹献艺。以“不分李慧芳胜负,意在弘扬,不排名次,重在参与”的原则,年龄最高79岁,最小5岁,四世同堂齐唱皮簧,充分体现了票友活动的国际性、广泛性、群体性、代表性和研习性,不少世界级名票说:“有北京京剧院专业大单位做班底服务,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舞台上展演,实现了平生最大的心愿”。此次活动十分成功,每个环节都在市委宣传部领导支持下进行,龙新民说:“京剧是北京特色,北京的优势,在北京外事无小事”。他亲自参加了组委会建立和组委会工作协调会,亲临到演唱现场欣赏票友演唱,亲自召开了第一天的接风洗尘和最后一晚的欢送会,并热情洋洋地宣布,今后国际京剧票友演唱每两年搞一次。此外龙新民同志亲自参加记者招待会并认真布置了北京市各新闻媒介的宣传报导工作。《北京时报》、《晚报》、《晨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北京新华分社、《人民日报》、北京电台、电视台等全体总动员,一时间形成首都文化生活中的最大的亮点,成为票友活动中规格最大,质量上称,宣传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京剧票友的世纪盛会。2001年8月9日,农历辛巳年六月二十日:北京市第四届“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杯”少儿京昆大赛颁奖大会和优秀获奖节目汇报演出举行北京市第四届“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杯”少儿京昆大赛颁奖大会和优秀获奖节目汇报演出在长安大戏院隆重举行。张百发、马少波、蒋效愚、邓家秦、何卓新、王惠、陶一凡、冯守仁、张建东、李春良、郑京湘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李筠,评委代表贯涌上台颁奖,何卓新同志发表讲话,北京市少儿京昆大赛的特点在于市委直接领导,各级部门重视,发动广泛,年龄趋小,水平渐高,专业与业余同时参与相得益彰,奖励学生的同时亦表彰教师,并与专业在职演员教员业绩挂勾,由主任评委李慧芳等艺术家组成一流评委会。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节目单1. 《天上人间贺新春》(王艳、姜亦珊、吕扬等)2. 经典唱段荟萃京剧《上天台》(于魁智)京剧《坐寨》(孟广禄)京剧《嫦娥奔月》(张火丁)京剧《杨门女将·巡营》(袁慧琴)黄梅戏《天女散花》(韩再芬)3. 《巾帼风采花木兰》京剧《从军》(邓敏)豫剧《路遇》(王红丽)龙江剧《操练》(白淑贤)河北梆子《奇袭》(彭蕙蘅)京剧《歼敌》(邓敏)4. 妙曲行云(马谭奚杨)京剧《甘露寺》(朱强、谭孝曾、张建国、张克)5. 三方戏迷打擂6. 戏曲小品《东西南北丑》(金不换、刘异龙、孙存蝶、徐孟珂、石山雄太、刘红雁)7. 姹紫嫣红(梅尚程荀)《洛神赋》(董圆圆)《昆仑剑侠传》(孙明珠)《梅妃》(李海燕)《春草闯堂》(耿巧云)8. 须眉雄风《锤震金蝉子》(常东)《挑滑车》(叶金援)《金钱豹》(泰占宝)《长坂坡》(赵永伟)《收大鹏》(黄齐锋)9. 《情系西厢》(王蓉蓉、张萍、赵秀君)10. 春苗青青豫剧《朝阳沟》(刘道阳)京剧《红娘》(李佩青)11. 新编京剧《打面缸》(北京大学京昆社)12. 百花争艳评剧《刘巧儿》(罗慧琴)川剧《凤仪亭》(沈铁梅)粤剧《牡丹亭》(丁凡)评剧《花为媒》(高闯)歌仔戏《沼江海》越剧《何文秀》(萧雅)昆曲《单刀会》(侯少奎)13. 小提琴芭蕾舞越剧《梁祝》14. 海外剧场京剧《横槊赋诗》(殷秋瑞)京剧《西施》(李尤婉云)京剧《洗浮山》(刘子蔚)京剧《武则天》(吴汝俊、李崇善)15. 抢接下旬16. 获金奖票友《武家坡》(杨树材、江汁)《坐宫》(阮宝利、崔英、李军、赵群)17. 新编剧荟萃评剧《胡风汉月》(刘秀荣)京剧《桃花扇》(杨春霞)京剧《康吏于成龙》(尚长荣)京剧《金田风雷》(叶少兰)京剧《草原母亲》(于兰)京剧《蝶恋花》(刁丽)18. 戏歌《吉祥满人间》(李佩红)19. 名家名段京剧《九江口》(杨赤、李宏图)京剧《碧玉簪》(刘桂娟)京剧《八珍汤》(赵葆秀)京剧《贵妃醉酒》(李维康)京剧《姚期》(李长春)京剧《宇宙锋》(李慧芳)京剧《三家店》(马长礼)京剧《太真外传》(梅葆玖、卢燕)京剧《天霸拜山》(谭元寿、景荣庆)20. 《今夜让我们祝福》(李胜素、戴玉强)2005年8月29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廿五日:吴素秋收朱虹为徒、张学津收穆宇为徒吴素秋和张学津双双收新徒,北京京剧院年轻的京剧演员朱虹和穆宇分别拜入两位门下。李慧芳、梅葆玖、王蓉蓉、迟小秋等众多京剧名家前来道贺。时年已经83岁高龄的吴素秋两年多来一直卧病在床,这次收徒正值大病初愈。新徒朱虹2004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是北京京剧院一团的花旦演员。穆宇时年刚刚18岁,他十年前就把拜张学津为师当作自己的梦想,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有幸得到名师的亲传亲授,两个晚辈都感到荣幸之至。朱虹在向老师三鞠躬之后已经激动得泣不成声,穆宇索性行了跪拜大礼。张学津说:“吴素秋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跟她比起来,我就是晚辈,起的是传帮带的作用。像京剧音配像工程,就是‘保留火种’的做法,把珍贵的东西保留下来。我们这些人就像一锅老汤,老汤不能泼了,得留着。现在教徒弟就得‘一磕一’,不再留一手,得倾囊相授!”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参加的演员有李慧芳、刘长瑜、冯志孝、王晶华、寇春华、于魁智、张建国、张火丁、李胜素、邓敏、刁丽、李岩、于万增、耿巧云、江其虎、袁慧琴、吕昆山、黄炳强、李红梅、魏积军、毕杨、郭瑶瑶、张兰、徐孟珂、陈淑芳等。演出唱段(不完全统计)《蝴蝶杯》(李慧芳)《调寇审潘》(冯志孝)《佘太君抗婚》(王晶华)《九江口》(陈真治)《满江红》(于魁智,李胜素)《白毛女》(张建国,陈淑芳)《杨门女将》(邓敏)《蝶恋花》(刁丽)《初出茅庐》(于万增)《春草闯堂》(耿巧云)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雪灾赈灾义演由中国国家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共同主办,众多京剧名家参与的专场赈灾义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举行。此次演出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参加演出的演员有王金璐、李慧芳、景荣庆、梅葆玖、叶少兰、冯志孝、孙毓敏、刘长瑜、杨春霞、赵葆秀、寇春华、李维康、耿其昌、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袁慧琴、赵永伟、吕昆山、宋小川、黄炳强、魏积军、吕慧敏、毕杨、徐孟珂、马翔飞等,演出《定军山》《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红灯记》《杜鹃山》《牛皋下书》《霍小玉》《宇宙锋》《胭脂宝褶》《八蜡庙》《法门寺》《三岔口》等选段。为了筹集更多的赈灾善款,在演出过程中主办方还举行义捐、拍买等活动。

更多相关

王连平活动年表王连平活动年表
方雪雯活动年表方雪雯活动年表
程砚秋活动年表程砚秋活动年表
何恕活动年表何恕活动年表
廖忠活动年表廖忠活动年表
张楷活动年表张楷活动年表
武利平活动年表武利平活动年表
赵长军活动年表赵长军活动年表
刘雪涛活动年表刘雪涛活动年表
黄慧活动年表黄慧活动年表
孔祥东活动年表孔祥东活动年表
计镇华活动年表计镇华活动年表
陈乐华活动年表陈乐华活动年表
唐爱国活动年表唐爱国活动年表
林瑛活动年表林瑛活动年表
屈涛活动年表屈涛活动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