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民生平概述

郝爱民知道郝爱民名字的观众非常多,知道他是从话剧改行说相声的,大概就比较少了,知道他是怎样成长为“笑星”的,恐怕就更少了。他给人的第一印象,风度翩翩,举止文雅,不苟言笑,看上去不象个相声演员,倒象《血凝》里那个老绷着脸的“大岛茂”。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思想敏锐,热情含蓄,具有相声演员所特有的语言和表演的幽默感。这就是郝爱民。一个立体的人。看了迷的小神经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郝爱民出生在北平城的一个小职员家里,排行第六。多难之秋,即使又一个儿子呱呱坠地,也不能为这个家庭带来欢乐。此后几年间,父母又连着生了3个孩子。九子一堂,儿饥女啼,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日子就甭提了。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郝爱民一天。天长大了。解放了,他上了汇文第一小学读书。啊,幸运极了,孙敬修就在这里任教,教音乐和美术课。他能弹琴、会唱歌,尤其是能讲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郝爱民最爱听他讲的《狼来了》、《山羊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渐渐入迷了。然而,仅靠老师课堂上讲的故事,已不能满足了,郝爱民要开扩视野,寻求更多的渠道。父、母亲给几分钱,他舍不得花,积少成多,买小人书看。逢年过节,家里来的客人给个一二毛钱,马上买张电影票去看电影。就这样,他肚子里装了不少故事,成了同学们中的“故事大王”。上学路上讲,放了学讲,有时课间休息10分钟,同学们也喊:“郝爱民,讲一段!”他讲《白毛女》、《钢铁战士》,讲苏联电影,还有外国童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郝爱民先生五年级时,郝爱民转到了江擦胡同小学。这里是他酷爱艺术的起点和基础。感谢老师,为孩子们拉开了神秘的艺术表演的帷幕。她给孩子们讲戏,排练,还鼓励孩子们创作。艺术,这两个美妙的字眼,象蓝天上飘游的白云,象大海里隐现的海市,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紧紧地吸引了郝爱民幼小的心灵。学校组织除四害活动,郝爱民写出了独幕小话剧《抓老鼠》。他自编、自演、自导,在全校演出后,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郝爱民更加人迷了,甚至想人非非。回到家就编戏,上了课也常常走神,想着排戏、演戏。有一次上算术课,他又走神了。老师喊:“郝爱民,回答问题。” 他站起来,也喊了声:“郝爱民,回答问题! 全班的同学,全乐了。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看,郝爱民是不是小神经?”惟妙惟肖“余永泽”1郝爱民952年,郝爱民考入北京第26中学。在这所学校里,他的文艺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并担任了26中、女13中“联合话剧团”的负责人之一。这个剧团,培养了不少话剧人才,其中不少人现在成了文艺舞台上的知名演员,如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艾长绪、黄小黎,青艺导演王显廷,北京人艺的修宗迪,中国戏剧学院的唐季深、顾小铨等。郝爱民在这个话剧团,主演过苏联话剧《碰巧的事》、《 放下你的鞭子》等;在美国话剧《手提包的秘密》里,他演神甫;在《龙须沟肿》,他饰陈疯子。1953年,党号召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郝爱民所在的话剧团走上街头,深入工厂进行宣传。他不仅演话剧,还朗诵马雅柯夫斯基的诗歌《号召》,那铿锵有力的诗句,那感人肺腑的激情,曾鼓励多少热血青年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当他朗诵完一段时,青年们会请求他。“郝爱民,再来一段!”他第一次感到成人的骄傲,“文艺家”的自豪,以及自我献身的欢乐,抬头看看那一双双热情、虔诚的眼睛,他觉得自己正是给青年们吹冲锋号的人!这两年,一切对他都显示了好兆头。他朗诵的马雅柯夫斯基的《号召》,被北京电台录音广播。他朗诵邵燕样的《我们爱我们的土地》和演出的话剧《海岸巡逻兵》,获北京市东城区表演一等奖。他对艺术入迷的程度更深了,他立志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去进一步深造。理想是美好的,但生活与理想毕竟有着不小的差距。家庭经济条件,已决定了他不可能再去深造。父亲希望他去做工,以减轻家庭负担。然而,他不能没有艺术。好在当时,各文艺团体经常向社会招收演员,他决定去试一试。郝爱民一下报了3个单位。安徽省话剧团、新疆军区文工团和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凭着他的底子和几年来的实践,8个团体居然都榜上有名。郝爱民最后选中了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当时他高二还没上完。郝爱民进入中国广播电视剧团做了一名正式演员,多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电视剧刚上马,设备很简陋,还采取现场直播,机器需要人来推着走,他经常自觉去帮忙。在此期间,郝爱民虚心向老演员学习表演技巧,同时还学习语言课,进行正统训练。他相继演出了电视剧《辛大夫与陈医生》、《老会计》、 《车间巧遇》等。小角色、小道具、小故事,然而都很细腻,富有戏剧性,人物也很有个性特色。他勤于观察,擅于模拟,常常把生活中所见过的人和事,经过加工,加以夸张,所以人们说他学谁象谁。他学过童超、郑荣、于是之,而最拿手的是于是之。当时话剧界在一起联欢,于是之学《长征》中毛主席讲话,而郝爱民则是学于是之在《雷雨》中扮演的周平。1960年国庆文艺晚会上,许多电影界的知名演员应邀出席,谢芳、上官云珠、陈强、张良等济济一堂。这些“明星”各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招,观众让谢芳即兴表演《青春之歌》。这下谢芳为难了,于是之到朝鲜体验生活去了,缺了“余永泽”,这戏没法演。这时候,有人喊:“让郝爱民来,他学于是之是一绝!”救场如救火。穿着长衫的郝爱民,顺手抄过旁边一位女同志的围巾披上,便上场了。他和谢芳演的是“家里”一场戏。林道静在家做饭,余永泽下学回来,吃烙饼摊鸡蛋,两人的冲突。郝爱民抓住于是之鼻音重、右手有关节炎这两个特征,加以夸张表演,说一句台词,台下鼓掌一次,表演细腻生动,摹拟人物维妙维肖。谢芳被逗得实在憋不住人 她跳出戏说:“永泽,你真是个大活宝。”郝爱民即兴现挂:“我变成动物园的大老虎了!“人们全乐了。独树一帜写相声郝爱民60年代初期,文化部提出话剧要民族化,演员应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这给郝爱民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来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拜相声演员为师。他跟侯宝林学了相声《对春联》、 《美蒋劳军记》,照猫画虎,从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学,整个一个“小侯宝林”,没有自己的特点。他不懂相声艺术,也没想过要改行学说相声。他只是觉得艺多不压身,学相声的幽默,对今后演喜剧会有帮助。这年底,总结汇报演出时,郝爱民表演的相声是《空城计》、《学京剧》,当时的广播事业局局长看了说:“这个演员条件不错,希望侯宝林同志收他为徒,扩大相声队伍。”就这样,郝爱民被调到了说唱团,侯宝林将他“笑纳”了。在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郝爱民受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老师的言传身教,进步很快,渐渐去掉了话剧演员表演上的“一板一眼”,而形成幽默诙谐,维妙维肖的风格。在此期间,他和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刘宝瑞、李文华、赵连甲等都表演过。1962年,他受师兄马季的影响,也拿起笔开始创作相声。马季带他写出了《乒乓球》,后来侯宝林表演了这个段子。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甜头。此后4年,是他勤学苦练的4年,颇有收获的4年。在实践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说学逗唱都有特色。表演《卖估衣》,他模仿北京街头叫卖声,维妙维肖,一口气能连续报出数百样货物名称,口齿流畅清晰,节奏感强。他随老师侯宝林走南闯北,巡回演出,还经常到中南海表演,当时的报纸评论他是继马季之后又一颗新星。郝爱民没有想到。1966年夏季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大风暴。生活来了个急转弯。这太有点象小时候玩的滑梯,一下子从顶出溜到底。这是一个万丈深渊。亮堂堂的生活失去了色彩。艺术一家、明星,统统被打翻在地。他自己也难逃厄运。最初,他被下放到黑龙江嫩江荒无人烟的坐虎滩,继之又转到河南淮阳县浦坑,劳动改造。披星戴月,三班劳动,他的牙床肿了,也不让到医院去看,只好忍痛拔了2颗牙。2岁半的女儿,也只好上工背到地头,下工再背回来。业务丢了,艺术也不吃香了。10年的岁月,就这样悄没声息地过去了。轻轻的,象翻过一页薄薄的日历。打倒“四人帮”,艺术得解放。郝爱民相信,播下种子,决不会仅仅收获荆棘。事业虽然被耽搁过,但一定会重新发达起来。他马不停蹄地下基层深入生活,废寝忘食地耕耘创作,大大小小共写出了近百段作品,较有影响的有《时髦的人》、《祸不单行》、《电影漫谈》、《献给母亲的歌》、《赤子情》、《漫谈世界礼仪》等。郝爱民创作和表演的相声,有两个特点:一是儿童相声;二是科学相声。这在相声演员中是独树一帜的。他自幼喜欢听孙敬修讲故事,40年后也继承了老师的事业,用许多时间在广播电台和少年宫、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通过讲故事,他把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注入孩子们的心灵。对于这个学生,孙敬修也是十分关心的,郝爱民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他曾几次前去听讲,师生还一起交流、探讨。除讲故事外,郝爱民还给孩子们朗诵诗歌、散文,并创作了40多段儿童相声。他所做的这些,受到了人们的称赞。1984年,农村读物出版社把他讲的故事、朗诵的诗歌散文,表演的相声录成磁带,作为幼儿通用教材(语言)在全国公开发行。“利用广大工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进行科学普及宣传,这是一个创造。”这是茅以升为郝爱民、谈宝森《科学相声》一书提的词。这本书,共收录郝爱民、谈宝森创作的32段作品,1984年5月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侯宝林在《序》中指出:郝爱民喜欢读书,勤于思考,善于模拟。“近几年来,他录制了不少科学相声。把相声和科学结合起来,是他追求和探索的一个方面。”这些作品,内容大部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但也涉及社会科学。深入浅出,饶有新意。 《好阿爸》、 《树与人》写的是森林。 《殷红的血液》写的是鲜血。 《活鱼不鲜》写的是环境污染人无线电之迷》、《光之骄子》写的是电子。《选枕头》人毛发趣谈》、《镜子的学问》写的是生活知识。《礼貌世界》、 《礼貌·话北京》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和历史知识。不难看出,科学相声给曲艺这个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为了使科学相声的题材和风格多样化,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演电视诙谐幽默郝爱民多才多艺,不仅演话剧、上电影,而且还多次参加拍摄电视剧。早在20年前,他就在电视剧《革命一家》中饰过小特务, 《老会计》中扮过老饲养员, 《辛大夫与陈医生》中演过青工小张。虽则都是配角,戏也不多,但他丝毫不敢马虎,深怕自己演的不好,把剧砸了。艺术正如生活一样,它是严肃认真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它生命的新的开端。1979年,郝爱民作为相声演员参加拍摄了彩色艺术纪录片《笑》,并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中,扮演奏伞的售货员。1980年又参加拍摄了彩色、艺术纪录片《柜台语言艺术》。1981年1月参加了日本朝日新闻社驻中国北京支局长衫本伊津子录制的电视片《中国的相声艺术》。1982年夏,郝爱民从香港演出归来,湖北电视台《寻找知音的人》摄制组的编导刘世云便找到了他,要他在该剧中担任主角。他从来没有演过主角,也想尝尝演主角是什么滋味儿,便答应了。然而,当他一接到剧本的时候,傻了。敢情弹琴人高先生在茶馆、河边、城楼、客店中还有四段古筝独奏哪了哎哟妈呀,他哪摸过这玩艺儿?况且还是个古装戏,他又没演过,这更是难上加难了。爱人笑着说他想的太多,自己吓唬自己,说不定弹琴的时候,导演会找个替身呢。于是,他壮着胆儿去武汉,上导演那儿报到去了。到了武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导演不找替身,让他自己弹琴。得,敢情演这主角的滋味儿是不好受。第二天,他到艺术学院拜老师学了半天,照猫画虎,还真有点儿那意思了。为了把戏演好,郝爱民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一场戏、一个镜头地反复琢磨。挖掘潜台词,写内心独白,有意识地向角色靠拢。相声演员松弛有余,是演喜剧的有利条件,但有时又会跳出人物,加以夸张。郝爱民对这个问题十分注意,他认真分析了戏中人物的关系,按照角色的常态去真想、真看、真做,因而使整个戏的风格协调统一。郝爱民很崇拜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艺术,所以在拍摄过程中,试图借鉴一点。比如茶馆弹琴一场戏,他借鉴了卓别林在《淘金记》里梦幻焦妮和女友们在家作客时,他手持汤勺和叉子插着面包做跳舞动作的狂热情绪,以此来烘托弹琴人想用自己美妙的琴声,唤起知音的人们对他的一片倾心。郝爱民弹琴时着力表现主角忘我,直目瞪眼,得意忘形,越弹越跑调,越跑调越认真,一副正规的架式,缺五音短六律的琴术产生了喜剧效果。郝爱民、赵保乐最后客店一场戏中,弹琴人在室内弹琴,发现外面有女子哭泣,他以为找到了知音。岂料,这位女子是个寡妇,死去的丈夫是个弹棉花的。寡妇听到琴声,想起丈夫弹棉花的声音,故而哭泣。弹琴人听到女子哭声,欣喜若狂,想入非非,年过三十,尚未娶妻,何不一箭双雕。此时,郝爱民又借鉴了卓别林滑稽、夸张的形体动作表演,设计了与人物身份不协调的变态心理,做了一个小品:弹琴人象个要上花轿的老处女,巧装打扮,先是提提裤子,然后拽拽衣襟,最后走向桌前,对着镜子羞涩地抚摸两鬓。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拿梳子当剪子,拿剪子作梳子,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和五官重新调整个位置。这些动作,做得有机连贯,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以此来提示弹琴人急切要见寡妇的心情,直到拿帽子跑出去时,还后悔自己忘了擦点儿粉,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寻找知音的人》从开机到停机,实际只花了16天的时间。郝爱民的出色表演,为该电视剧增色不少,受到了导演、演员和观众的称赞。此后,郝爱民又在《走进暴风雪》、《人怕出名》、 《换房》等电视剧中担任了角色。追求是无止境的,艺术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他。他跨过了一个高度,又向另一个新的高度攀登。十年内乱,十年磨炼,郝爱民在艺术并没有因搁浅过久而有所衰萎,相反的,更为娴熟,更有光彩!从他走过的道路,从他获得的成绩,令人领悟了一个道理,只有努力,不折不挠地努力,才能换来事业上的成就,也才能最终成为艺术家。人到中年,艺术生命有限,珍惜时机,奋斗笑坛,多拿出几个相声佳作,多在银屏上留下几个闪光的形象,这就是郝爱民的心愿。

更多相关

史蒂芬·莫耶生平概述史蒂芬·莫耶生平概述
康李生平概述康李生平概述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生平概述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生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