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国人物生平

韩振国同志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他带领1971年,韩振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半壁店村太小了:全村1000多口人,不足800亩地,又都是在开滦煤矿塌陷区波及线内,地下空了,水源枯了,靠这人均不足一亩的薄地,哪年才能脱贫?半壁店也太穷了。生产队打场买把扫帚,添点办公用的笔墨纸张,都要挨家挨户一分一分地凑。第一次村支委会后,韩振国向乡亲们保证:当年还清村里所欠的8万多元债务,分值从两三角提高到一元。从此,他带领青壮年劳力开荒种地,在凹陷区填土造地100亩;他组织村里的老人妇女绑扫帚、扎墩布,一分钱一分钱地增加集体的积累;村里地薄,砂土却丰富,有人想买,韩振国看不影响庄稼生长,大手一挥∶“卖!” 那一年中秋节,村里还清了内外债,口粮分了最高数;年底分红,分值一元零一分。乡亲们开心地笑了。那一年,一条半壁店特有的规矩诞生了,至今仍在实施:群众一天拿十分,队长只能拿八分。“谁嫌钱少就别当干部!”“共产党员,就得领着老百姓过好日子!”韩振国的口头禅,也从那时起凝成了半壁店共产党员的誓言。直到许多年后,韩振国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早春那个突如其来的机遇,那天下午,自己手里有了一张9万元的支票。那钱是唐山钢铁公司征用半壁店土地倾倒废钢渣而支付的青苗补偿费。这钱怎么花?村里大多数人主张按劳力、人头分掉。韩振国另有思路:按人头分,一人摊不上100元,既脱不了贫,又致不了富;要用它办个企业,养鸡生蛋,说不定能使半壁店走上致富之路。那以后的许多日子,韩振国和他立志办厂兴村的支委一班人,带着全村群众,硬是从几公里外的废墟中拣出400多车砖头瓦块,一步步用板车拉回村里,再一砖一砖垒起厂房,半壁店第一个集体企业———机械加工厂就这样建了起来。那一年加工厂盈利2万元。接着韩振国又筹建了高频制管厂、机运队等一批企业。1985年半壁店的集体积累达到100万元。 也就是1985年,一部分干部群众陶醉于现状了。韩振国没有满足。在支委会上,他说,几摊小企业经不住市场的冲击,只有上规模,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求得发展。他一面组织调研、论证,一面紧锣密鼓地筹措资金。韩振国一趟趟地跑市里、省里,终于从北京得到信息,最后以补偿贸易的方式与中央某部委签订了400万元的投资合同,建年产6万吨的大型钢铁厂。消息传出,村里炸了锅。村民们犯嘀咕了:一下借这么多钱,等于家家都背上1万元的债;有的四处写信告状,说韩振国好大喜功、败家子,开平区委有时一天就收到告状信30多封。韩振国说,干事业,就不要怕担风险,为了全村乡亲能过上好日子,拼死拼活也要把工厂搞上去。1985年夏工厂开工,1987年元旦炼出了第一炉钢,接着又轧出了第一批钢材,投产当年就还清了补偿贸易款。半壁店人不会忘记1987年底那个黄昏,高高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韩振国激动的声音:半壁店的乡亲们,我们还清债了,还清所有的债了!钢铁厂我们落下了,半壁店要大变样了!是的,从那年起半壁店真的大变样了。1989年利税突破千万元,1992年利税达8500万元,1993年达1.16亿元,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第一村”;农业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部机械化、优种化,2/3的土地实现了“吨粮田”。199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韩振国也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在我国北方农村的辽阔大地上,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半壁店村,如今已建成了闻名遐迩的“河北第一村”。这里的农民全部住上了高级别墅。这里的工业区厂房雄伟壮观,这里的教学楼、医院、商店、粮店、浴池、美发厅、招待所、热电站、水厂变电站等公共福利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让人羡慕不已,有人感叹:“这里简直是农民的天堂”。每当人们说起半壁店的辉煌成就时都会异口同声地称道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半壁店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半壁店村党委书记韩振国,没有他艰苦创业的精神,共同致富的思想,壮大集团经济的思路,也就没有半壁店的今天。

更多相关

侯振宇人物生平侯振宇人物生平
吕蒙人物生平吕蒙人物生平
王贵人物生平王贵人物生平
孟达人物生平孟达人物生平
李香君人物生平李香君人物生平
陶侃人物生平陶侃人物生平
熊良锡人物生平熊良锡人物生平
蔡昌人物生平蔡昌人物生平
日下武史人物生平日下武史人物生平
曾静人物生平曾静人物生平
程昱人物生平程昱人物生平
孙武人物生平孙武人物生平
诸葛亮人物生平诸葛亮人物生平
金多慧人物生平金多慧人物生平
刘宏人物生平刘宏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