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锋文革初期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关锋知道了这篇文章的来头之后,立即紧跟,不仅公开支持姚文元的文章,而且对姚文元的观点加以发挥。关锋的态度和整理的材料,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找几个中央的理论家、大笔杆子谈话,在参加这次谈话的人员名单中,关锋的名字也列入其中。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明确肯定了姚文元的文章,也肯定了戚本禹响应姚文元文章而写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一文。此后,关锋所写的一篇篇响应姚文元的文章、内部材料便陆续产生了。不久,关锋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的起草人之一留在了毛泽东身边工作。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决定在中央成立一个专门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直接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代替了中央书记处的职权。同时,它又是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机关,权力很大。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组长是陈伯达;顾问是康生;副组长是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组员是:谢镗忠、尹达、王力、关锋、戚本禹、穆欣、姚文元。关锋成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已经成为“中央首长”了。1966年5月8日,关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擦亮眼睛,辨别真假”一文,指责《北京日报》4月16日对《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是假批判、真掩护,假斗争、真包庇。关锋发表这篇文章,正好是毛泽东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批判北京市委的时候,关锋的文章对毛泽东起到了配合作用。“文化大革命”初期,毛泽东认为刘少奇是中央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犯了严重错误,但那时还没有把他与刘少奇的政治分歧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而关锋却对毛刘之间的矛盾下了一番工夫进行分析,认定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是路线斗争。他经过一番思索,于1966年7月24日提笔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关锋在信中说:“我认为,目前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实际上存在两条路线斗争”,已经“出现了一个逆流”。信中还说:刘少奇、邓小平等“扑灭革命火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为攻击对象”。江青接到这封信后十分重视,马上转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十分赞成关锋的观点,并把这封信转给林彪看。林彪也十分赞赏关锋的“眼力”。毛泽东决定,把关锋的这封信作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大会文件印发。这封信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把刘少奇、邓小平作为“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人物加以批判。同时,这封信也是促使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写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因素之一。此后,毛泽东把与刘少奇的斗争看成了路线斗争。由于得到毛泽东、林彪和江青的信任,关锋觉得自己能够在“文化大革命”中放手大干一场了。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关锋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他经常向红卫兵和造反派发表谈话,鼓动造反。对于中央的一些干部,关锋的指责往往就是他们被打倒的信号。他和王力、戚本禹一起,成了中央文革小组中的骨干分子。他们到处煽风点火,成了制造动乱的指挥者。在揪斗彭德怀问题上,关锋起了作用。1966年6月16日,关锋和戚本禹联名给陈伯达、康生、江青写信,诬告说:“彭德怀到三线后,还在积极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从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揭发的许多材料看,彭德还是修正主义的一面黑旗。”“希望中央能够考虑在适当时机,在群众中公布彭德怀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恶活动。”关锋和戚本禹的这封信,成了红卫兵把彭德怀从三线揪回北京进行批斗的口实。彭德怀从三线被揪回来后,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最后不幸患病,含冤去世。

更多相关

茅海童文革初期茅海童文革初期
马建超文革初期马建超文革初期
徐文祥文革初期徐文祥文革初期
崔月文革初期崔月文革初期
阎罗王文革初期阎罗王文革初期
梁保祥文革初期梁保祥文革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