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里恩个人经历

少年时代

David Lean出生在伦敦郊区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Lean小的时候学习很糟糕,读和写都有些困难。1922年,14岁的Lean未能通过普通学校的入学考试,只好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这期间,Lean对自然和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可贵的是,学校允许Lean去电影院看电影,娱乐的自由与严格的家庭管束相比,为Lean带来了绝佳的学习机会。

职业变化

1923年,Lean 的父母离婚了。三年后,Lean离开学校,为了能让母亲安心,他主动学起了会计学。但是Lean的阿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状况:Lean并没有成为会计师的才能,他反而更热衷于电影。虽然在电影行业立足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如果Lean能去亲身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阿姨的鼓励下,19岁的David Lean进入了高蒙电影公司,从端茶送水的体力活开始做起。1930和1931年他先后成为Gaumont Sound News和British Movietone News的新闻片剪辑师,同时还尝试着成为一名电影演员。最初,David Lean剪辑了不少低预算的长片,包括Bernard Vorhaus在30年代拍摄的两部电影,之后他开始剪辑高成本的大片:比如Paul Czinner的《As You Like It》和安东尼·阿斯奎斯的《Pygmalion》。40年代初,跨过而立之年的Lean已在电影剪辑上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导演生涯

1942年,David Lean获得和Noel Coward合作的机会,他们共同执导了战争题材的影片《In which we serve》,电影大获成功,促成了Lean电影生涯中最大卫·里恩为重要的飞跃——成为一名导演。在Noel Coward的鼓励和帮助下,Lean与制片人Anthony Havelock-Allan,摄影师Ronald Neame共同组建了电影制作公司——Cineguild。公司制作的前三部电影的剧本均是由Noel Coward创作:《天伦之乐》(Happy Breed,1944)、《快乐的精灵》(Blithe Spirit,1945)和《相见恨晚》(1946)。其中,《相见恨晚》获得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的国际电影大奖。这部电影中,Lean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采用了能更好地营造气氛的布光方式,不追求浪漫的自我抒发,而是严肃地对待主题,从而形成了Lean独特的电影风格,也为他拍摄史诗片打下了基础。接下来的两部电影《Great Expectations|孤星血泪》(1946) 和《Oliver Twist|雾都孤儿》(1948),均改编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Lean也由此开始和英国具有传奇色彩的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长期合作。在努力维持了八年的经营后,Cineguild公司因Lean和Ronald Neame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争执而关闭,Lean为公司拍摄了最后两部电影:《热情的朋友》(The Passionate Friends,1948) 和《玛德莱娜》(Madeleine,1950),尽管电影中尝试运用了印象派的手法,但在上映后并未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赞许。《热情的朋友》改编自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的作品,《玛德莱娜》则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杀人犯的故事。David Lean于1952年独立拍摄了在英国大获成功的《一飞冲天》(The Sound Barrier),之后又接连拍摄了改编自剧场喜剧的《霍布森的选择》(Hobson's choice,1954)和与英大卫·里恩裔美国人Katharine Hepburn合作的《艳阳天》(Summertime,1955),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霍布森的选择》更是获得了195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52年至1956年之间,Lean一直在为亚力山大·柯达拍摄电影,而柯达常对Lean的剧本有种种限制。1956年1月柯达去世后,Lean开始与美国制片人山姆·斯皮格尔讨论和筹备电影《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电影由上了好莱坞黑名单的剧作家米歇尔·威尔森(Michael Wilson)和卡尔·福曼(Carl Foreman)改编自法国小说家皮埃尔·鲍利(Pierre Boulle)的同名小说,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完成。1957年上映后轰动了国际电影界,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也拉开了“里恩式”史诗片的序幕。此后,Lean与斯皮伯格开始构思一部雄心勃勃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这部电影是Lean与剧作家Robert Bolt、摄影师Freddie Young和作曲家Maurice Jarre的第一次合作,在约旦沙漠、西班牙和摩洛哥三处选景,历时20个月拍摄完成。《阿拉伯的劳伦斯》不仅成为了Lean最杰出的代表作,还开创了史诗片的新风格,紧接《桂河大桥》之后再一次囊括了七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但是Lean和斯皮伯格的合作关系并没有继续下去,他与意大利制片人Carlo Ponti合作了下一部电影《日瓦格医生》(1965),电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特纳克(Boris Pasternak)的同名小说,由Robert Bolt完成剧本,票房收入颇丰,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与前两部的奖项相比少了两项,因为同年的最佳的影片和最佳导演颁给了歌舞片《音乐之声》。Lean与Robert Bolt再次合作,完成了电影《瑞安的女儿》(1970),拍摄在爱尔兰持续了一年。虽然影片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大奖,却在评论界反响平平,甚至连大众也保持沉默。与之前两部既叫好又卖座的作品相比,《瑞安的女儿》并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令Lean很伤心,他整整14年没有再拍过剧情长片,所参与的影视工作也仅是为新西兰电视台制作了一部记录片:《一位新闻主播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Anchor ,1978)。73岁时,Lean与英国制片人John Brabourne和Richard Goodwin合作改编了福斯特(E. M. Forster)的小说《印度之行》,这是一部让Lean牵挂了20多年的小说,因此他格外享受这部电影的筹备和拍摄过程,Lean不仅独自改编了剧本,还亲自担任该片的剪辑师。《印度之行》(1984)一上映就大获成功,成为当年奥斯卡最有力的竞争者,获得了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两项大奖。Lean将生命的最后几年时光也花在了剧本的改编和拍摄工作上,这次改编的对象是波兰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冒险小说《Nostromo-A Tale of The Seanboard》,此外,他还参与了里查德·哈里斯版《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工作。1990年,美国电影学院为垂暮之年的David Lean颁发了终生成就奖。1991年温暖的春天刚降临英国,癌症的长期折磨却令这位老人奄奄一息,就在《Nostromo》开机之前,Lean长辞于世。

情感生活

David Lean有过六次婚姻经历,也与许多女性有过暧昧的关系。每一段感情在最初都是热情而激烈的,但是当Lean准备寻找能激起他热情的新对象时,他就会让她们永远地离开自己的生活。
  * Isabel Lean (1930–1936) (David's first cousin) — one son Peter
  * Kay Walsh (1940–1949)
  * Ann Todd (1949–1957)
  * Leila Matkar (1960–1978)
  * Sandra Hotz (1981–1984)
  * Sandra Cooke (1990–1991)

更多相关

小池唯个人经历小池唯个人经历
艾米丽·芭尔多尼个人经历艾米丽·芭尔多尼个人经历
荒井修子个人经历荒井修子个人经历
小泽雄太个人经历小泽雄太个人经历
斯考蒂·汤姆森个人经历斯考蒂·汤姆森个人经历
柾木玲弥个人经历柾木玲弥个人经历
玉城裕规个人经历玉城裕规个人经历
西铭骏个人经历西铭骏个人经历
根岸季衣个人经历根岸季衣个人经历
矢吹春奈个人经历矢吹春奈个人经历
原田亚希个人经历原田亚希个人经历
哥伦布·绍特个人经历哥伦布·绍特个人经历
迈克尔·哲努斯个人经历迈克尔·哲努斯个人经历
岩永彻也个人经历岩永彻也个人经历
林玉淼个人经历林玉淼个人经历
秋元真夏个人经历秋元真夏个人经历
卢西亚诺·法比安·蒙松个人经历卢西亚诺·法比安·蒙松个人经历
德拉岑·彼得洛维奇个人经历德拉岑·彼得洛维奇个人经历
罗曼·佐布宁个人经历罗曼·佐布宁个人经历
戴维·卡梅伦个人经历戴维·卡梅伦个人经历
刘洋洋个人经历刘洋洋个人经历
庄毅个人经历庄毅个人经历
刘乐个人经历刘乐个人经历
罗密欧·贝克汉姆个人经历罗密欧·贝克汉姆个人经历
巴拉斯个人经历巴拉斯个人经历
斯托扬个人经历斯托扬个人经历
肯恩个人经历肯恩个人经历
亚西尼·希哈维个人经历亚西尼·希哈维个人经历
迈赫迈迪个人经历迈赫迈迪个人经历
布里·特纳个人经历布里·特纳个人经历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个人经历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个人经历
奥马尔·布拉沃个人经历奥马尔·布拉沃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