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娥初遇南音

说起结缘南音,陈美娥说还要从36年前说起,那年19岁的她在广播电台主持台湾民乐节目。青年陈美娥有一天,收到观众的来信说,在她的节目中可以听到各种台湾民谣,但唯独缺少南音。这也是她第一次听到南音这个名字。询问他人,得知台南府城最有历史的振声社就有南音可听,便循音而去。当走进振声社,一群半百耆老,随兴哼唱,气弱声嘶音高不全,立时吓得她直打退堂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美娥笑着说,当时听见里面的人唱南音,让她大吃一惊,这么难听的音乐,他们怎么能还那么热衷地演唱,听不懂的的旋律、唱词让一头雾水。转身要走时,一位老阿婆慈祥地挽着她的手说:“小姑娘,明天再来,今天不是正式的,只是我们几个人自娱自乐,你明天来听我们老师,她唱得可好。”盛情难却的她,第二天如期而至,遇到其实年纪一点儿也不老 的“老师”,南音名家之后吴素霞女士。吴老师的演唱音韵婉致清丽,一下就吸引了陈美娥,由此也彻底折服于南音的世界之中。随后她跟随吴素霞加入振声社,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社员。陈美娥告诉我,如她常说的“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再好的音乐没有好的演奏者,好的演唱者,好的舞者都可能消亡,反之就可以把这门艺术延续下去,让子子孙孙都能欣赏她,喜爱她。从初识南音到今天已有36年了,这30多年中,从了解南音、投入感情到倾注心力,陈美娥不遗余力守着不被大众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音乐。中国戏曲和音乐,这种现场艺术,自古文人不重视,艺人口耳相传,无谱无记,失传甚多。在朝廷演奏的照说是主流,但在政治永远干预文化的传统下,弃绝得更彻底。这也就是为什么唐朝音乐,在今天中国找不到了,但史籍里唐代《十部伎》流传到日本那一部,还完完整整被保存成为日本雅乐,使研究唐朝音乐的音乐学者必须到日本去。同样的情形,宋朝的音乐中土已不复存,而保存的分支却今日的韩国。她说越是了解南音的来龙去脉,越是为今天南音竟然不为国人所知而遗憾。

更多相关

张家莹初遇南音张家莹初遇南音
颜子菲初遇南音颜子菲初遇南音
阚迪初遇南音阚迪初遇南音
梁枫初遇南音梁枫初遇南音
关关初遇南音关关初遇南音
夏骏初遇南音夏骏初遇南音
徐睿初遇南音徐睿初遇南音
杨锦麟初遇南音杨锦麟初遇南音
杨喻文初遇南音杨喻文初遇南音
魏晓霞初遇南音魏晓霞初遇南音
宁婧初遇南音宁婧初遇南音
周汶锜初遇南音周汶锜初遇南音
丁甜初遇南音丁甜初遇南音
艾伦·狄珍妮丝初遇南音艾伦·狄珍妮丝初遇南音
林珊珊初遇南音林珊珊初遇南音
刘碧丽初遇南音刘碧丽初遇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