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明创作技巧

关于小说创作的技巧,陈继明承认,他的小说里,有些细节曾被重复使用,不过,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他说,给人物起名字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龙助”,就是在大众化中加入了一点雅的东西。他承认他不擅长景物描写,这是需要加强的地方。在涉及题材这类问题时,他强调自己是关注弱势群体的,自己的文风里有诚恳和肝胆之气。 陈继明是一个率真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他反对被描述,不想被归入某一特定的作家群中。他说:“我所写的都是我愿意写的。”他创作的动力总是一些细小的冲动,对题材的选取是任性的,只是脑海中已经形成的写作机制在起作用,而不见得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陈继明的照片习惯上,城市和乡村似乎永远是对立的,所以分出所谓乡土派或者城市派,而在陈继明看来,这实在是将文学和其他问题都搞混了,城市的文明和乡村的文明在文学的价值上是无关的,评判文学的角度只能是文学。“乡村的诗意”,农业文明的美,无关乎进步与落后。一个作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只能做一点事,要说他的小说的立足点,就是沉溺于人的丰富性,“打动我的就写,有感触的就写,有关人心的就写,无法归类。”他说,写作是个骗局,就好像牵引的缰绳是松的,走的虽是弯路,但最后总能走到终点。写作类似于行为艺术,写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寻找,是为了看沿途的风景。作家往往会依赖于写作本身,因而越是看上去行云流水的小说,寻找的过程可能越曲折越艰难。他还说:“越明确的东西越不能写,越传奇的东西越不能写。”换句话说,越是暧昧的神秘的多义的,作家才越有兴趣表达,可以说,小说是对生活的模仿,因为生活就是充满了不可捉摸和不确定。好小说是球形的,饱满的,可以从一万个角度去研究。而所谓主题,通常都是一厢情愿被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就可以说评论家必须对创作过程是熟悉的,要贴近作家的心,过于系统的评论不是好的,它要引导作家和读者才行。有人提出陈继明小说中有残缺的、破碎的、冷漠的内容,他坦诚地说这可能暴露了写作上的一个弱点,他不善于写常态的温暖的东西。怜悯之心——最根本的文学动机!?40岁以后,陈继明的创作更个人化了,他的个人生活,有了幽闭的倾向。他认为写作和苦修联系紧密,“只有社会更公正了,大多数人受到更多尊重了,富裕才是可以原谅的。”这种博大的爱和深深的悲悯之情,是支撑他写作的精神所在。如他在探讨命运时所说,命运是无法确定的,人的命运有或然性,也就是人的命运是无法预知的,这也正是人的可怜悯之处。人的命运的不可确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写作的前提,是写作的余地。人要热爱命运的缺陷,要对命运持大无畏的态度——充满感恩之心,大无畏地活着,是最好的人生态度,而且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作家,都要有一颗怜悯之心,这也是最根本的文学动机。

更多相关

齐峰创作技巧齐峰创作技巧
周小刚创作技巧周小刚创作技巧
方飞创作技巧方飞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