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青成名经历

程小青(1893-1976)出生于上海南市区淘沙场的贫民窟里。10岁时,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凭着双手给人家做些针线活,送他去私塾。一个偶然机会,程小青在《时务报》上读到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遇事喜欢寻根问底的他从此迷上了“福尔摩斯”,萌发了写作侦探小说的欲望。1911年上海《新闻报》副刊举办小说征文大赛,程小青的以霍桑为主角的小说《灯光人影》被选中,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之后,程小青与周瘦鹃等人用文言翻译了《福尔摩斯探案集》,1919年,他创作的小说《江南燕》被上海友联公司拍成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一发而不可收地见诸报端。1946年,程小青 诗稿《霍桑探案全集袖珍丛刊》陆续由世界书局出版,共计74篇280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后,程小青根据报刊的凶案素材,创作了小说《大树村血案》、《生死关头》、《不断的警报》等,并由这些小说改编成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徐秋影案件》。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伴有浓郁的沪上民俗风味,透出二三十年代沪上气派与情调,具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与社会真实感。程小青塑造的霍桑是一个集优秀品德于一身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式私家侦探,他坚定、勇敢、富有牺牲精神;他不慕金钱与荣华,一心为民;他藐视权贵,同情弱小,劫富济贫;他观察敏锐,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事物的隐蔽和真相;他思考周密,有着出众的理解力;他用传统的道德武装自己,既有儒家的“中庸”,又有墨家的“兼爱”。霍桑的形象寄托着作家的人格精神与人生理想。 程小青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对侦探小说作了颇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理论观点,为中国侦探小说的理论形成作出了最初的探索。他的侦探理论不仅探讨侦探小说文本本身的建构,还涉及侦探小说的功利观、读者接受观等,论及的范围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足见其知识结构的深厚、学识的渊博。五十年代,程小青对侦探小说理论作了全面总结。他说:“侦探小说是文艺作品中一种性质特殊的形式,有着独特的结构和风格。在人们一般具有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它提出一个反映社会现实的新奇的或严重的问题,任凭作品中的主人公——非职业的或职业的侦探的智慧勇敢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遵循严格的逻辑轨道,运用正确的科学原理与方法,通过调查求证、综合分析、剥茧抽丝、千回百转的途径,细致地、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一步步拨开翳障,走向正鹄,终于找出答案,解决问题。就这样,它在培养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刺激求知欲、唤起理智、启发思维,以及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具体事物各方面,对于读者特别是求知欲较强烈的青年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更多相关

达希尔·哈米特成名经历达希尔·哈米特成名经历
特里·普拉切特成名经历特里·普拉切特成名经历
鲍里斯·维昂成名经历鲍里斯·维昂成名经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成名经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成名经历
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成名经历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成名经历
安部公房成名经历安部公房成名经历
莫里斯·勒布朗成名经历莫里斯·勒布朗成名经历
秦海燕成名经历秦海燕成名经历
汉尼夫·库雷什成名经历汉尼夫·库雷什成名经历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成名经历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成名经历
雪莉·杰克逊成名经历雪莉·杰克逊成名经历
布莱姆·斯托克成名经历布莱姆·斯托克成名经历
米兰·昆德拉成名经历米兰·昆德拉成名经历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成名经历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成名经历
安伯托·艾柯成名经历安伯托·艾柯成名经历
姚树华成名经历姚树华成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