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创作感悟

紫砂壶品种的分类一般分为光货、花货、方货与筋瓤货四类,其工艺各有特色,这里主要结合笔者的工艺实作品集(二)践,谈谈花货的设计与制作。花货的称谓,有宜兴独特的地方特色,其实这个“货"即解作"类",所以花货也称作"花货类" 。紫砂壶的花货类产品,大多取自于自然生活环境,在造型和装饰上以动植物为原型,以写实或夸张的手法,取松树、竹子、梅花、藤蔓、瓜果、虫草鱼兽等精巧构思,经取舍适当、堆雕捏塑,作品追求写实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朴实纯真的美感,且能做到雅俗共赏。历史上擅长制花货壶的人很多,有陈鸣远、俞国良、邵大亨、冯桂林等,当代也有裴石民、朱可心、蒋蓉、周桂珍、谢曼伦诸名人。风格各异,与其他紫砂壶类相比,喜欢花货壶的消费者比较多。花货壶的设计与构思,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实际上这种活动是生活中对美的情趣的审慎选择和接收,抒发着创作者平静的心态和追求的浓郁情,也是对自然界相当一部分动植物寓意的借鉴和情感的延伸,往往一件作品更起着以物蕴志的作用。制壶鼻祖供春的《供春树瘿》壶,从根本上反映了制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微和对自然界的独有情趣,整个壶身以树瘿的自然,夸张地引塑出壶嘴与壶把,不规则的型体加上任意的壶盖造型,在当时也许正给人们一种别具一格和清新的感觉,与北宋至明初形成的紫砂壶造型大相径庭。由于花货与生活的接近和贴切,在紫砂壶以后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花货类紫砂壶获得了较大繁荣并富有极强的生命力。由于紫砂泥料特有的工艺性能,花货壶产品的制作技艺很大程度上属于民间工艺雕塑的范畴,并受到陶瓷生产工艺的制约,一般意义上讲,一件完美或欲受到使用者青睐的作品,恰当地选料,加上造型与功能以及装饰美的结合是主要条件,同时要兼顾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包括泥料的干湿、成型的干燥、烧成的温度控制,甚至要考虑到一件花货壶到了使用者手中的方便和不易损坏。这样可以看到,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工为成品,实际上凝聚了制作者修养、审美、技能的直接反映。蒋蓉大师的《树蛙壶》、朱可心大师的《彩蝶壶》,以及名家谢曼伦的《桑宝壶》都集中反映了制作者辛勤的劳动和付出的心血。做好一件花货紫砂壶,实属不易,除了日积月累对生活的观察和吸收,如观察松树、竹叶、梅花、瓜果藤蔓,不花一些功夫是不行的。观察动物更是如此,松鼠、青蛙、蟋蟀等,形态首先,其次对表面肌理的掌握和了解,再则应考虑制作中形与神的关系。追求写实必须赋予其生命,我们平常所讲的“活灵活现”或“栩栩如生”,这就是生命的再现,这也影响到一件艺术品的生命,人们赞美和爱不释手则是生命的价值。花货类紫砂壶之所以特殊,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与其他类紫砂壶的工艺相比较,还有不少在工艺实践中积累和归纳的工艺特点。如:按造型原理,任何一件作品不光是陶瓷必须运用好点、线、面的原理,使其恰当地得到良好的反映和运用,以确保一件产品良好的实用功能和恰到好处的美感。花货紫砂壶点、线、面的设计定位是各类紫砂壶中最复杂的设计,设计不好,影响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影响到烧成中的变形以及消费者使用的方便,这些都突出反映了花货紫砂壶造型处理中一丝不苟的严谨性。花货壶制作,工具很重要。古语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货的制作过程,尤其在装饰部份,仅靠手指的捏塑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和符合紫砂泥性能的目的,故需根据作品的不同造型、不同装饰,制作各种得心应手的工具尤为重要。如对竹叶的镶贴、瓜叶卷曲舒展的特殊处理,树纹和动物表面肌理的处理,一些特殊的小工具不能缺少,而且每个制作人员一般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对工具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的现象。花货壶的装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局性的。一把《西瓜壶》通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创造,其装饰效果也是全局性的,《荷花壶》、《桑宝壶》都是如此。这里就突出了在制作这一类壶时,除了壶身以外,必须重视壶把、壶嘴、壶盖、壶脚完整统一的处理,与主题的贯通和协调是这种处理手法的基础。如高海庚的哈蟆莲蓬壶,壶身是一莲蓬,壶嘴是一张微卷的小荷叶,壶把是一莲杆,壶脚是莲藕的附件,而壶盖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蟾蜍,主侧面莲蓬上自然排列的莲子每一个都能活动,真可谓匠心独运。花货壶在制造实践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关系。即:造型与装饰的关系。这要求作者须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有一定的雕塑基础,以及能用有限的紫砂泥色来制作和描绘特定的画面。譬如《西瓜壶》、《熊猫壶》造型尚易,然而西瓜和熊猫表面纹理和色彩的理即需一定绘画技能。又譬如松鼠葡萄壶,在造型的基础上,葡萄藤蔓叶果的捏塑和被配置成合理而生动的画面,这就需作者深厚的观察眼光和美术基础。简与繁的关系。人们喜爱花货壶是由于它的雅俗共赏,与生活贴近,从美学角度看,给人一个热的感觉,容易接受。艺术创作上的简与繁是各有千秋的基本技法,在当今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花货壶的设计与制作,用“繁”手法较多,画面逼真写实,动静得当。《井蛙壶》可以把10mm大的青蛙做得生动有趣,《蟋蟀壶》可以把15mm大的蟋蟀做得两牙张开,翅翼动感十足,古人的《鱼化龙》、《风卷葵》、《九果壶》更是巧夺天工。然而“简”的创作设计其生命力也同样强,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工艺美术领域的创新有了积极的变化,以简练的工艺手法突出创作主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如谢曼伦的《竹节提梁壶》,壶体大度沉稳,两枝竹叶一主一次巧妙地迎合主要视线,简练、整洁,枝叶苍劲有力,舒展适当,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再如刘建平的《春涌大地壶》,造型简洁亮丽,不失一大佳作。“简”来于“繁”,没有“繁”的扎实功便不会有超尘脱俗的“简”的意境。近几年来好作品频出现,一大批有造诣的设计制作人员重视文化质的提高和艺术修养,博采众长,努力创新,极大丰富和拓宽了花货壶的创作思路。传统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术的关系。近几年来花壶的创新设计得到史无前例的进步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材料的利用上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定程度上讲,传统作品仿制和创新都应视。前者是为了继承、借鉴和学习,汲取其精华,后者是追求的目的,这样才能发展。现 在人们所到的花货壶,品种多了,题材多了,当然不同的装技法也多了,大多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和吸取他工艺门类的风格。浮雕装饰壶多以山水楼台阁和动物,系列组合梅桩壶,通身泥绘装饰壶,局或主题由雕塑来表现的壶,给传统花货壶装饰拓了新的思路,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种创新的同离不开现代创新技术、泥料的研制,烧成设备的现化,并吸收其他工艺手段,这样才能起到好的作用一些壶的装饰能借鉴传统砖刻和石雕的技法;藏卧虎壶直接采用了圆雕的效果;有的壶干脆直接用均陶堆花的装饰,虽有诌议,但创新探索经受市检验的勇气值得称道。花货紫砂壶已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它的存即是它生命的延续,漫长的岁月蕴藏了它独特艺术风格和日用价值,明末的雍容大度,清代的繁褥,近代的衍生,当代的创新,给花货壶确定了有的地位和延伸了发展的前景,重视花货壶的计技巧和制作工艺的进步,已被人们所接受。创造人们熟悉的美和人们追求所不能忘却的传统,返朴归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仍是当代艺术匠们承担的重任。

更多相关

吴迪创作感悟吴迪创作感悟
王和平创作感悟王和平创作感悟
李忠信创作感悟李忠信创作感悟
许嵩创作感悟许嵩创作感悟
陈捷创作感悟陈捷创作感悟
杨建东创作感悟杨建东创作感悟
陈林创作感悟陈林创作感悟
陈思羽创作感悟陈思羽创作感悟
张海江创作感悟张海江创作感悟
朵尔娜创作感悟朵尔娜创作感悟
刘平创作感悟刘平创作感悟
刘平创作感悟刘平创作感悟
周勇创作感悟周勇创作感悟
郭岩创作感悟郭岩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