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字源解说

演变流程图会意字。从甲骨文(图1)字形上看,“兵”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个“斤”字。在古代,“斤”字就是斧头,是一种非常锋利的武器。下半部是一个人的双手。组合起来就是双手握着锋利的武器。有的学者认为,“兵”像双手挥斤斫木之状。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双手拿着兵器。不过学术界多认为“兵”的本义是兵器。如《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意思是兵器上血迹都没有,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远近都归顺于他们。“兵”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金文形体,斧头转向右边,双手未变(图2、3)。小篆形体(图5、7-13)斧头已经变形,其来源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三晋和秦文字“兵”字都与《说文》籀文相同,秦、汉简牍与此也是同一个系列。《说文》小篆与秦、汉文字都不甚相合,却与西周、战国楚文字相合。隶书形体“斤”形渐变为“丘”形(图6、14),至楷书完全变为“丘”。

更多相关

刘春雷字源解说刘春雷字源解说
朱艺字源解说朱艺字源解说
张少林字源解说张少林字源解说
张晋安字源解说张晋安字源解说
汤米·哈斯字源解说汤米·哈斯字源解说
郭宝字源解说郭宝字源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