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燕燕作品鉴赏

《邶风·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全诗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是对燕子极亲切的称呼。《郑笺》云:“差池其羽,张舒其尾、翼,兴戴妫将归,顾视其衣服。”按照这种说法。燕子飞翔,舒展双翅及燕尾,这优美的兴象,正可以理解为戴妫临行,整理衣服容饰的一种喻示。当时政治氛固严峻如此,而戴妫性格之沉着从容,已可想见。“之子子归,远送于野。”之子指戴妫。《毛传》提示:“归,归宗也。远送过礼。”戴妫因夫亡子死而归回祖国,是归而不返的大归,心情自是格外沉痛。下句是庄姜自言。《郑笺》云:“妇人之礼、送迎不出门。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愤、尽己情。”只有体认到庄姜与戴妫的共同悲愤,对戴妫的深挚感情,才能深入理解到远送于野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才能充分感受到下面两句的深厚含蕴。“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郊野诀别之后,庄姜目送戴妫渐行渐远,终于是再也望不见了。此一别,恐再难相见。这份莫大的悲伤,紧紧攫住庄姜的心灵,她不禁泣涕如雨。首章共六句,两句为ー小节,每节之间,跳跃幅度较大,意脉则前后连贯。《孔疏》诠释:“上二句谓其将行,次二句已在路,下二句言既诀之后。”下两章结构与此相同,是对首章的复沓与深化。“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子忽而上飞,忽而下飞,这一描写亦含巧妙的喻示。如《郑笺》云:“颉颃,兴戴妫将归,出入前却。”卫国不仅是亡夫亡子的祖国,也是戴妫自己的第二祖国,即将离别这生活多年的国土,她不能不低徊返顾、依依不舍。颉之颃之,刻划出戴妫性情之真。“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此章重言庄姜远送戴妫直到郊野,突出決别之后,直至再也望不见戴妫的踪影,庄姜犹久久伫立,悲泣不已。伫立之久,见得庄姜悲伤之深。“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子飞飞,时立时下,声音也时上时下。《郑笺》云:“下上其音,兴戴妫将归,言语感激,声有大小。”儿子被杀,自己大归,临别之际,声音哽咽,这乃是戴妫悲剧心灵的全幅呈露。诗情至此,亦真可以摇撼读者的心灵了。”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北,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在南,所以庄姜远送戴妫至于卫都南郊。“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在上两章伫立泣涕的描写之后,此章结以“实劳我心”的直抒之笔,便愈厚重、愈有力。“我心”二字,与下章“其心”二宇两相印照,乃是两个心灵的照面,最是此诗境界之高处。“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仲氏是戴妫之字。古人称人以其字,乃是一种亲切的称野,或者是敬称。这里与称燕子为燕燕口吻同样亲切。仲氏心怀诚实而又深远,态度既温和又恭顺,为人善良而又谨慎。这是对戴妫整幅人格的赞叹。依中国文化传统,这已是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先君之思,以勗寡人。”上四句是直抒,此二句亦叙亦抒,一结深厚有余。先君指已故的卫庄公,寡人是庄姜夫人的谦称。《春秋公羊传》鲁庄公四年言:“国、君一体也。”思念先君,实包含一份不忘祖国之意义。对庄姜的临别赠言,也是戴妫的自勉。据《左传》载,州吁于鲁隐公四年三月十七日弑卫桓公,九月,卫国老臣石碏与陈国合谋,杀州吁于陈国之濮(今安徽亳县东南)。清王鸿绪等《诗经传说汇纂》云:“因史以论事,则戴妫之大归,正后日石碏陈以讨贼之由也。然则庄姜之越礼远送,而惓惓于戴妫,为之泣涕不置者,当非寻常妇人女子离别之情,其亦有他望也欤?”此诗比兴甚可注意,王国维谓邶即燕(《北伯鼎跋》),乃殷民族发祥地。而殷人以燕为图腾。诗以“燕燕于飞”起兴,与篇中系心故国之思是紧密相关的。语源于古北音诗“燕燕往飞。”(见《吕氏春秋·音初》)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颇之,下上其音,将燕子的神致音容全幅写出,亦兼喻戴妫的品格性情。正如《朱子语类》所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此等高妙之比兴,已臻艺术之圣境。善于刻划送别情景,是此诗又一突出造诣。彼去已留,既别之时,那正是别情迅烈生长,生生不已之际。诗人敏锐地捕捉住并深入表现出这一片刻。“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之意境,便成为送别诗之艺术典范。后来,这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周邦彦《兰陵王·柳》词:“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皆同一机杼。《燕燕》为万古送别之祖,正应该从这一艺术特质上来理解。宋代许顗:“‘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以泣鬼神矣。”(《彦周诗话》)宋代朱熹:“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词气温和,义理精密如此。秦汉以后无此等语。某读《诗》,于此数句……深诵叹之。”“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清代王士禛:“万古送别之祖。”(《分甘余话》)清代陈震:“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读诗识小录》)清代吴闿生:“起二句,便有依依不舍意。”(《诗义会通》)清代陈继揆:“‘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读诗臆补》)

更多相关

五轮真弓作品鉴赏五轮真弓作品鉴赏
陶晶晶作品鉴赏陶晶晶作品鉴赏
王荣昌作品鉴赏王荣昌作品鉴赏
童年作品鉴赏童年作品鉴赏
爱玛作品鉴赏爱玛作品鉴赏
红豆作品鉴赏红豆作品鉴赏
雷雨作品鉴赏雷雨作品鉴赏
哈里作品鉴赏哈里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