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韦尔斯利主要影响

军事成就1796年,韦尔斯利在印度参加第四次英迈战争中的斯里伦格伯特纳之战,并在马拉塔(Maratta)战役大获全胜。1809年指挥葡萄牙远征军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在托尔斯-维德拉斯(Torres-Venras)让号称“风暴”的法军将军让-安多歇·朱诺无计可施。接着解放了整个葡萄牙。1809年4月驻守葡萄牙。5月在奥博尔托(Oporto)打败被称为“帝国第一指挥官”的尼古拉·让·德·迪乌·苏尔特,取得塔纳维拉之战胜利。1810年攻下了阿尔梅达(Almeida)堡垒。1812年,取得巴达乔滋大捷。后因法军快速的运动战和兵力悬殊,被迫撤退。1813年5月发动反攻,6月,在维多利亚之战大胜法军。11月翻越比利牛斯山脉。1814年3月占领法国南部城市波尔多。8月30日,与苏尔特在图鲁斯(Toulouse)交战。在比利时战役中,指挥英荷联军与法国将军米歇尔·内伊打成平手,利用良好的地形抵挡了法军的进攻。1815年在滑铁卢之战中,率领反法联军彻底击败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结束了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的一些重要信息军事思想韦尔斯利一生指挥过近60场战役,时常以劣胜优,以少胜多。有研究将其军事战略战术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概括为:“战术观念强,善于利用地形隐蔽兵力,布设疑阵,造成敌人判断上的错误;他像拿破仑一样,在作战中惯用出敌不意的战法,总是先以防御手段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挫伤敌人的进攻锐气,控制一定数量的预备队,尔后适时地发起反攻;战略设计上,他摆脱了前人攻占加击退的战略,而以打击敌方整个战争体系为目标等。”韦尔斯利在近二十年的军事活动中形成的军事思想,不仅推动了近代西方各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在当时也维护了英国的利益,还起到“把欧洲从拿破仑的暴政铁蹄下解救出来”的作用。时至今日,军事院校仍在研究他的作战计划。韦尔斯利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惯用欺敌术迷惑敌人滑铁卢之战中的韦尔斯利(右)在战场上,韦尔斯利多隐藏兵力,布设疑阵,给敌人造成错觉,然后攻其不备,这是他军事行动的突出特点。“非常成功的出敌不意会使敌人陷于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会成倍地扩大胜利”,但要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出敌不意取得巨大的效果,就必须当机立断,迅速而又秘密地行动起来。韦尔斯利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战例。如在1813年的维多利亚战役中,韦尔斯利自己仅带3万部队向据守扎多拉河对岸山脊的法军进军,而指挥6万主力的将军托马斯·格雷厄姆却隐秘地向北绕很长一段崎岖山路后,趁法军不备,突然袭击,法军遭到彻底失败。又如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为减少无谓的伤亡和麻痹敌人,在拉海圣阵地,韦尔斯利把主力军队隐藏在阵地所在高地的反斜面上,而在公路以东的正面阵地上只部署了一个旅(约4千人)的兵力。6月18日下午在法军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炮火冲击后,部署在阵地上的这个旅遭到了重大损失,法军进而很快占领了前沿阵地,不断高呼胜利,队形开始出现混乱。就在这时,隐藏在山脊北侧反斜面上的一个英军步兵师(约4千余人)突然地从树丛后面冲击出来了。他们在距离法军仅有四十步左右的位置上,连续发射猛烈的排枪,随后端着刺刀进入了法军的战斗队形,两军陷入苦战,法军开始败退。2.善打防御战韦尔斯利以善打防御战闻名,其战法多是“先抗击敌人的猛攻,直到敌人力量削弱,然后再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的消耗了一半的部队”,这是其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防御军队的任务就是“改变态势和战区,打乱敌人的计划,引诱敌人远离其作战基地,并迫使敌人在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没有准备的、而且肯定会对他不利的时机和地点进行会战”。此外,他还意识到山后坡在防御战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发明了一套专门对付法国人的步兵技术,即“后坡布置”加“散兵横队”战术:为隐藏兵力和保护士兵免于受到炮击,把主力部队布置在山坡的反斜面;另外,还会在主力前方布置一条散兵线,然后让步兵排成两列横队,充分发挥己方火力,打击法国人的步兵纵队。英国第10骠骑兵旅(红色)在滑铁卢最后关头进攻法军最能体现韦尔斯利这一军事思想的出色战例是滑铁卢战争。1815年6月18日午后,法军在重炮掩护下在圣让山连续向英军两翼阵地发起进攻,尔后拿破仑又向英军的中央阵地发起猛攻,并配以万余骑兵加以冲击。韦尔斯利率军顽强死守,发出“即使牺牲到最后一个人,仍要坚持到布吕歇尔到来”的誓言,英军排成密集的方阵,用排枪不断杀伤法军,并连续击退了法军发起的六次冲锋。但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形势十分危急。待布吕歇尔率部赶到战场,猛攻法军右翼,战争已到了决定性关头。拿破仑投入最后的近卫军营,作最后一次冲击,虽损失惨重但终于突破了在山顶上的英军阵地。然而英军并没有屈服。英军近卫军还有两个营当时正卧倒在山后的反斜面上。待法军接近到只有五、六十步的时候,韦尔斯利断然令近卫军射击法军,迫使向纵深进攻的法军一时停下。与此同时,其它地段的英军也积极地对主阵地进行支援。普军的两个军,则更加猛烈地对法军的右翼发起进攻。这样一来,法军两面受敌,部队开始出现混乱。拿破仑再也没有预备队可用。韦尔斯利骑马跑到阵地的突出部位,脱下帽子在空中摇晃着,要求联军发起反击。紧接着,约有4万名联军官兵从山上直扑下来,法军全线溃败。拿破仑仍重新集中近卫军组织再战,暂时阻挡了英军。英军准备整顿队伍再行攻击,韦尔斯利见此情景,大声喝道:“上,上,他们是顶不住的!”法军被彻底打败。3.知己知彼,长于用兵韦尔斯利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他认为,军队的行动不应受预定计划的约束,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改作战方案。韦尔斯利既主张稳扎稳打,又注意一定条件下的快袭和奇攻;既重视了解敌情、地形和捕捉战机,又尽量利用敌人的弱点和有利战场。韦尔斯利与他的坐骑“哥本哈根”韦尔斯利对拿破仑的军事战术比同时代其他军事家们领会得更多,他对拿破仑的战略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拿破仑的用兵有两大优点,即迅速调动队伍和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的虚弱处,但也有弱点,即拿破仑的队伍调动迅速是因为他们轻装行军和就食民间,能集中兵力攻敌弱点是因为敌阵多因循传统陆军操典或阵法手册仓促布成,而拿破仑拥有大军,可以组织密集力量攻敌虚弱。所以半岛战争中,韦尔斯利一方面尽量牵制法军在贫粮区持久作战,使法军补给一度出现危机,只得随身携带辎重给养,机动性被降低;另一方面,他仔细考察地形,精心布置阵地,在遇到法军密集攻击的危险时就避免接触,一等窥见敌阵弱点就发动突然袭击。4.治军严谨,身体力行在战斗中,韦尔斯利指挥沉着,作战勇敢,常常是站在战斗的第一线,并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他还很尊重士兵,关心他们的需求,赏罚公正。同时,又严格训练军队,一丝不苟。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培养了一支具有高度纪律性、富有勇敢精神的军队,特别是他培养的步兵,有着异乎寻常的坚韧性,成为英国军队的主力和骄傲,对英国陆军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作战中,韦尔斯利尊重当地人民,力图赢取民心。如在半岛战争中,法军因拿破仑实行露营并采取以战养战的方针,所以实行征粮制。对此,韦尔斯利以坚壁清野和打持久战的策略应对,让法军在贫粮地区作战,这样一方面可以减慢法军征粮速度,减少其征粮数量,降低其战略机动性;另一方面在持久战中法军反复征粮甚至直接从民众手中抢劫所需物资,容易激起当地民众的反抗乃至参加游击队。而韦尔斯利知道自己需要当地平民的支持配合,所以英军的大部分补给都是从国外运来的,在当地征用的物资都要给民众付现金。因此,当地人多服从英军指挥、为他们提供情报还积极应征入伍,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当地人民的支持是英军在半岛战役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D”系列英镑中5英镑背面的韦尔斯利肖像,身旁是萨拉曼卡战役拿破仑战争时期1806年后,由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英国经济受到重创,国内外市场缩小,食物来源减少,不少工商业者破产,生产萎缩,失业增多,人们陷于空前困难之中。韦尔斯利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军事行动成为冲破法国大陆封锁政策,通解英国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由于韦尔斯利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加之西葡两国人民的强力支持,英军牵制住了一支30万人的法国大军,引起了奥地利等国再次发起的反法战争。半岛战争率先打开了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缺口,拿破仑后来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西班牙这个脓疮把我毁了”。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终结了拿破仑战争。从此法国不再是英国的主要对手,欧洲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韦尔斯利的显赫战功则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战争后及任首相时期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的韦尔斯利(最左侧)韦尔斯利在代表英国参加维也纳会议及担任驻法欧洲盟军司令时,执行英国一贯奉行的欧洲均势原则,维护战败的法国在欧洲强国中的地位,反对削弱法国的提议,阻止占领军破坏巴黎的企图。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高度称赞了韦尔斯利在其中的作用:“卡斯尔雷和威灵顿是同僚中的佼佼者。在很大程度上,欧洲在拿破伦垮台以后实现的普遍和平应归功于威灵顿的深谋远虑和卡斯尔雷的公正立场 。”韦尔斯利是“一名杰出的保守派政治家”,议会改革的坚决反对者。他以托利党党员身份担任了两届首相并主持通过了1829年的天主教解放法案。虽然他无法阻止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但直到退休,他仍是贵族院里的领导人物之一。

更多相关

雷纳托·里贝罗·卡利斯托主要影响雷纳托·里贝罗·卡利斯托主要影响
瓦尔贝尔主要影响瓦尔贝尔主要影响
夏维斯主要影响夏维斯主要影响
蒂亚戈·路易斯主要影响蒂亚戈·路易斯主要影响